第十三章 主人公出现(第2/6页)

“确实如此,”洗心革面的伊万同意道。

“您瞧……就连那张脸,您所描述的……两只眼睛不一样,还有眉毛!对不起,顺便问问,您也许连歌剧《浮士德》也没听说过吧?”

伊万窘得无地自容,面红耳赤地嘟哝起来,开始讲什么去雅尔塔疗养院的事……

“是这样,是这样……这不奇怪!可是我还要说,别尔利奥兹太让我惊奇了。他不但满腹经纶,为人也很机灵。不过也该为他说一句话:即使比他更机灵的人,也免不了被沃兰德蒙住眼睛。”

“您说什么?!”轮到伊万惊呼了。

“小点声!”

伊万使劲拍了一下脑门,嘶哑地说: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所以他的名片上第一个字母是‘W’。哎呀呀,原来如此!”

伊万有些心慌意乱,他凝望着栅外当空的明月,半晌无语。后来他开口了:“这么说,他确实可能到本丢·彼拉多那儿去?当时他已经降生了,不是吗?而他们却说我是疯子!”他指着门外,怒形于色。

客人嘴角上出现了痛苦的皱纹。

“让我们正视现实吧,”客人转过脸,望着在云中穿行的那一轮明月,说,“您和我都是疯子,何必抵赖!您瞧,他摇晃您一下,您就疯了,显然您本来就有疯根。不过您讲的那些事无疑都是真的,只是太不寻常了,所以就连斯特拉文斯基这样天才的精神病专家也不相信您。他给您看过病吗?(伊万点点头。)您的那位交谈者去过彼拉多那儿,又和康德共进了早餐,现在他来访问莫斯科了。”

“鬼知道他在这儿会闹出什么事来!得想法子抓住他不是?”没有被彻底打垮的老伊万又在新伊万身上蠢蠢欲动地抬起头来。

“您已经试过了,就算了吧,”客人揶揄道,“我也不劝别人去试。他会闹出什么事,您就只管放心吧。唉,唉!跟他见面的是您而不是我,这太遗憾了!虽然我的一切都付之一炬化成了灰烬,我还要发誓:若能见到他,我宁可交出普拉斯科维娅·费奥多罗夫娜的钥匙串。我拿不出别的东西了。我已经一贫如洗!”

“您为什么要见他?”

客人愁眉苦脸半天没说话,不时抽搐一下,后来才开口道:

“您瞧,这事多奇怪,我待在这儿跟您一样,也是因为本丢·彼拉多。”客人胆怯地四下看了看,说:“因为我一年前写了一部关于彼拉多的长篇小说。”

“您是个作家?”诗人感兴趣地问。

客人怫然作色,还晃了晃拳头吓唬伊万,说:

“我是大师!”他变得十分严肃,并从长衫口袋里掏出一顶油迹斑斑的黑色小帽,上面用黄丝线绣着一个字母“М”[3]。他戴上小帽,让伊万看了正面和侧面的样子,以证明他就是大师本人,然后神秘地说:“这是她亲手为我做的。”

“您贵姓?”

“我不再有姓氏了,”奇怪的客人的回答里带着忧伤和轻蔑,“我放弃了姓氏,也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忘掉我的姓吧。”

“那就谈谈您的小说也好,”伊万委婉地请求道。

“好吧。我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不太寻常的,”客人开始讲述。

……他学历史专业,两年前还在莫斯科一家博物馆工作,并从事翻译。

“您翻译哪种语言?”伊万好奇地问。

“除了本族语,我懂五种语言,”客人答道,“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还能阅读一点意大利语。”

“真有你的!”伊万小声羡慕地说。

这位历史学家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在莫斯科几乎没有熟人。可是万万不曾想到,有一天他居然中奖得了十万卢布!

“您想象一下,我是多么惊喜!”戴小黑帽的客人低语道。“我把手伸进放脏衣服的筐子里,看见那上面的号码和报上公布的完全相同!我是说脏衣服兜里的那张债券,”他解释道,“是博物馆发给我的。”

伊万的神秘客人赢得十万卢布后,即采取了以下行动:买书,放弃在肉铺街的原住房……

“哼,那个偏僻的鬼地方!”他恨恨地说。

……从建房主那儿租了两间地下室住房,是在阿尔巴特街附近一个胡同花园的小楼里。他丢下博物馆的公职,着手写作关于本丢·彼拉多的长篇小说。

“啊,那真是黄金时代!”讲述者轻声叹道,两眼闪闪放光。“独门独户的住房还带前室,前室里还有个盥洗盆,”不知为什么他特别得意地强调这一点,“两个小窗户紧挨着底下通向花园小门的人行道。对面四五步远就是围墙,那儿长着丁香、椴树和槭树。啊,啊!冬天的小窗外,很少看到黑色的人腿及听到吱吱的踩雪声。我家的火炉总是烧得旺旺的!然而春天突然来到了。透过模糊的玻璃窗,我看见丁香树丛由光秃而渐渐披上绿装。就在去年春天的此时,发生了一件比中奖十万卢布更大更大的喜事。您知道,十万卢布可是个大数目!”

“是个大数目,”洗耳恭听的伊万同意道。

“我打开了窗户,坐在第二个,就是很小很小的那个房间里,”客人用手比划起来,“是这样……这边是沙发,对面是另一张沙发,当中的小桌上放着一盏漂亮的照夜灯,靠近窗口摆着书和小写字台。第一个房间很大,有十四平方米,里面满是书和一个火炉。啊,多么好的工作环境!丁香花散发着异香!身体虽然疲劳,头脑却变得越发轻灵。彼拉多的故事迅速接近尾声……”

“白斗篷,猩红里子!我知道!”伊万激动地说。

“正是这样!彼拉多的故事就要写完了,就要结束了。我已经知道,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第五任犹太总督、骑士本丢·彼拉多。’这时候,我自然想出门去散散步。十万卢布是一笔巨款,我买了漂亮的西服。我可以去廉价的餐馆吃午饭。阿尔巴特街上有一家极好的餐馆,不知道如今是否还在。”

这时,客人的眼睛睁得很大,他望着月亮,继续低声讲述:

“她手里拿着一束黄花,那颜色很讨厌,令人心烦意乱。鬼知道那叫什么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莫斯科最早见到这种花。她穿着黑色春大衣,衬托得那束花格外显眼。她居然拿着黄色的花!难看的颜色。她从特维尔大街拐进一条胡同时,回头望了一眼。您知道特维尔大街吧?那儿的行人成千上万。但我向您保证,她只看见了我一个人,她不安地,甚至像是痛苦地看了我一眼。她有惊人的美貌,而更使我吃惊的是她那样的眼神,其中流露出内心异常的孤独,是谁也不曾见过的!

“我追随黄色的标记,跟着她走进了胡同。在这条弯曲又冷清的胡同里,我俩各沿一边,默默无语地走着。您想想,整条胡同里竟然不见一个人影。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必须跟她说话,但又担心自己话未出口她就飘然离去,从此永无再见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