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的幽灵(第2/4页)

客厅同音乐室之间,用没有门扇的高门框隔开。客厅有个砖砌的大壁炉,有个坐感舒适的三人沙发,有四把式样各不相同的扶手椅,还有三张茶几,式样也是一张一样。地上铺一整张褪色褪得恰到好处的波斯地毯,高高的天花板垂下一盏似乎身价不凡的古色古香的枝形吊灯。我进去在沙发上坐下,晃动脖子环视四周。只听得壁炉上的座钟“嗑嗑嗑”发出爪尖敲窗似的声音。

靠窗的高书架上排列着美术书和各种专业书籍。另外三面墙,挂着几幅大小相同的油画,画的是某海岸的风景,印象大同小异。哪幅画都空无人影,惟有凄清萧瑟的海滩,仿佛凑近耳朵便可听得那冷冷的风声和滚滚的涛音。华丽醒目的东西一概没有。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散发出新英格兰式适可而止然而又不无索然的古币气息。

音乐室宽大的墙壁统统是唱片架,按演奏者姓名的字母顺序密密麻麻排列着旧密纹唱片。其准确张数凯锡也不晓得,大致有六七千张吧,他说。不过还有数量与此相差无几的唱片满满地塞在硬纸箱里,堆在阁楼上。“这房子说不定很快就要给这些旧唱片压得‘扑哧’一声陷到地里去,像阿沙家那样。”

我把里柯尼奇的十英寸旧唱片放在唱盘上,伏在桌上写作。时间在我四周令人惬意地稳稳流逝,心情上我好像把自己整个嵌进大小正相吻合的替身偶人之中,可以从中品味到一种类似长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亲密感那样的感觉。音乐声沁入房间每一个角落、墙壁每一处小小的凹坑以及窗帘的每一道褶,令人心旷神怡。

这天晚上,我打开凯锡备下的蒙特普尔恰诺红葡萄酒,倒进水晶玻璃葡萄酒杯,喝了几杯,坐在客厅沙发上看刚买来的新版小说。不愧是凯锡所推荐的,酒的确可口。我从电冰箱里拿出布里奶酪,就着椒盐饼干吃了四分之一。这段时间里,周围寂无声息。除去座钟的“嗑嗑”声,只有房前偶尔驶过的汽车声。不过因房前的道路哪里也通不出去,来往车辆仅限于这一带居民,夜深之后,所有声响都止息了。从附近学生很多的热闹的剑桥城公寓搬来这里,竟有点像置身海底一般。

时针转过十一点,我一如往常,困意渐渐上来,遂放下书,杯子放进厨房洗碗槽,对迈尔兹道了句晚安。狗很不情愿似的在旧毯子上蜷起身,低低叫了一声,然后眨巴一下眼睛。我熄掉灯,走进二楼客用卧室,换睡衣上床,几乎马上就睡了过去。

醒来时,处于一片空白中。弄不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好半天像一棵蔫菜——一棵长时间被遗忘在黑乎乎的餐橱里头的青菜——一样麻木不仁。后来总算想起原来自己在给凯锡看家。是的,是在列克星敦。我摸索着找到手表,按下按钮,借一道蓝光觑了眼时间:一时十五分。

我在床上轻轻地欠起身,打开小小的读书灯——好一会儿才想起开关位置——昏黄的光晕于是扩散开来。我用两只掌心使劲搓脸,狠狠吸了口气,环视变亮的房间:打量墙壁、察看地毯、仰视天花板。继而像收集散落在地板上的豆粒似的,一个个拾回自己的意识,让身体适应现实。之后才好歹觉出它来,声音!一种仿佛海岸涛声的喧嚣——是它把我从沉睡中拖出。

有谁在下面。

我蹑手蹑脚走到门口,屏住呼吸。耳畔传来自己干巴巴的心跳声。毫无疑问,这房子里除我之外还有人,而且不止一两人。此外还有音乐样的声音隐隐传来。莫名其妙!腋下几道冷汗渗出。在我睡觉时间里,这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最先浮上脑海的疑念,是怀疑这恐怕是一场手法巧妙的真实玩笑:凯锡佯装去伦敦,其实却留在这附近悄悄准备深夜舞会来吓我一跳。然而无论怎么想,凯锡都不会是导演如此无聊玩笑的那类人。他的幽默感远为细腻而温厚。

或者是——我靠着门思忖——我所不认识的凯锡的朋友在那里亦未可知。他们知道凯锡外出(不知道有我看家),以为时机已到,遂擅自闯进屋来。但不管怎样,至少不是小偷。小偷必当偷偷潜入,不至于故意用那么大声听音乐。

反正,我先脱去睡衣,拾起裤子,穿上网球鞋,把毛衣套在T恤外面。但为防万一,手里还是拿点什么为好。环视房间,合适的东西却一样也没有。没有棒球棒,没有搅火棍,有的只是衣柜、床、小书架和镶进框里的风景画。

走到走廊,声音愈发听得真切了。欢乐的旧日音乐从楼梯下面如水蒸气般浮上走廊。倒是一支耳熟的名曲,但曲名记不起来。

说话声也传来了。很多人的语声混在一起,听不清说的什么。笑声也不时传来耳畔。优雅而轻盈的笑声。看来,楼下像是在开晚会,且正入佳境。香槟或葡萄酒杯相碰的“锵锵”声,竟如助兴一般款款回荡开来。大概有人在跳舞,皮鞋在地板上拖动,那有节奏的“嚓嚓”声也频频入耳。

我尽可能脚不出声地穿过黑暗的走廊,来到楼梯平台,把身体探出栏杆向下观望。从玄关狭长的窗口透出的灯光给不无庄严感的门厅洒下冷冷的清辉。没有人影。门厅通往客厅的两扇门关得严严实实。睡觉前那门原本是开着的,肯定开着。这就是说,有人在我上二楼睡着后把它关上了。

究竟怎么办好呢?我有点困惑。就这样不声不响藏回二楼房间也是可以的,从里面锁好门,钻进被窝……冷静地想,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但站在楼梯静听楼下门内传来惬意的音乐惬意的笑声时,最初受到的震动犹如归于平静的池水波纹一般慢慢平复下来。从气氛看来,他们并非行为不轨之人。

我用力做了一次深呼吸,沿楼梯下往门厅。网球鞋的胶底一阶一阶静悄悄地踩着旧木板。到了门厅,直接往左拐进厨房,打开灯,拉开抽屉,把沉甸甸的切肉刀拿在手中。凯锡喜欢做菜,有一套德国进口的高级刀具,保养得也好,磨得锃亮的不锈钢刀刃在手中闪着那般冷艳而现实的光。

但想象自己手握如此硕大的切肉刀走进轻歌曼舞的晚会厅,突然觉得有些滑稽。我满满喝了一杯自来水,把刀放回抽屉。

狗怎么样了呢?

我这才发觉迈尔兹不见了。狗不在它平日睡觉的毯子上。那家伙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如果有人深更半夜潜入家中,它至少该叫几声有所表示才是!我蹲下身,伸手去摸那块沾满狗毛的毯子的凹窝:没有余温。看来狗早就爬起,不知去了哪里。

我走出厨房,来到门厅,在一条长椅上坐下。音乐声接踵而来,人的语声持续不止,犹如波涛时而突兀而起,时而稍稍收敛,却不曾中断。听动静起码有十五人左右,超过二十人也有可能。果真如此,那间蛮大的客厅无疑也相当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