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寻找失去的现在 一(第2/5页)

请您也试图再造出您生活中的一场对话,一场争吵的对话或爱情的对话。最为亲切最为重要的那些境况已经永远地失去了。所剩的便是它们的抽象的感觉(我曾捍卫这个观点,他曾捍卫的是那个观点,我曾咄咄逼人,他曾处于守势),也可能一或两个细节,但是,境况中具体的听—视在它的连续性中已经失去。

不仅它已失去,而且人们并不因为失去而惊讶。人们听任现在时间中的具体丢失掉,把现在的时刻立即改变成它的抽象。只消讲述人们几个小时前所经历的一个插曲:对话缩短为一个简短的概述,布景成为几个一般的已知条件。这种情况即使在最强烈的记忆中也同样,它们像一种创伤,强加给精神:人们被它们的力量如此迷惑却并不意识到它们的内容是何等的图表化和贫乏。

如果人们研究、讨论、分析一个现实,人们分析的是它在我们的精神中和记忆中出现的那种状况。人们只在过去的时间中认识现实。人们不认识它在现在时刻,它正在经过,它在的时刻的那种状况。然而现在时刻与它的回忆并不相像。回忆不是对遗忘的否定。回忆是遗忘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努力地坚持记日记并记录所有的事件。有一天,重读笔记,我们会明白它们不能回忆起任何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且更糟的是:想象不能前来帮助我们的记忆并重建被遗忘的。因为现在,现在的具体,作为要研究的现象,作为结构,对于我们是个未知的行星;因此我们既不善于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住它,也不善于通过想象重建它。人们死去却不知曾生活过的是什么。

与现在的现实在消逝中的损失相对抗,这一需要小说有,在我以为,它只在它进化中的某一时刻才有。薄伽丘式的短篇小说是这种抽象的范例。过去一旦被讲述便成为抽象: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具体场面,几乎没有对话的叙事,有如一种概述,传达给我们一个事件的基本,一个历史的因果逻辑。薄伽丘之后到来的小说家是些出色的说书人,但是捕捉现在时间中的具体,这既不是他们的问题也不是他们的雄心。他们讲一个故事,并非要把它放在具体的场面上去想象。

场面成为小说构造的基本因素(小说家高超技艺之地)是在十九世纪初期。在司各特、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小说被结构为一连串精心描写,有布景,有对话,有情节的场面;一切与这一系列场面没有联系的,一切不是场面的,都被视为和体会为次要乃至多余,小说颇像一个非常丰富的剧本。

一旦场面成为小说的基本因素,它在现在时刻所表现的现实问题便潜在地提了出来。我说“潜在地”,是因为,在巴尔扎克或在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与其说这是对具体所表现的激情,不如说是对戏剧性的激情,说它是现实更应该说它是戏剧,是它们给舞台的艺术带来了灵感。事实上,那时诞生的新的小说美学(小说历史下半时的美学)表现在结构的戏剧特点上:这就是说,在一个集中的结构上,一、在一个唯一的情节之上(与“骗子无赖”结构的实践相反,后者是一连串不同的情节);二、在相同的诸多人物之上(让人物在路途中间离开小说,对塞万提斯说来是正常的,但这里却被视为一个缺点);三、在一个狭小时间的空间之上(即使在小说的开始与末尾之间流去许多时间,情节却只在被选择的数天之内发生)。所以,比如说《恶魔》伸展在几个月中,然而它的极为复杂的情节却分布在两天,之后三天,再之后两天和最后五天中。

在这一巴尔扎克或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小说结构中,情节之全部复杂性,思想之全部丰富性(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了不起的思想对话),人物之全部心理都要仅仅通过场面来明确表达;因此一个场面,就像在一出戏剧中,人为地变得集中、密集(许多相遇发生在一个唯一的场面中),并以一种不大可能的逻辑上的严谨来发展(为的是使利益与激情的冲突变得清清楚楚);为要表达所有基本性的(基本性即对于情节及其意义的可喻性而言)东西,它要放弃所有“非基本性的”,也就是说,所有寻常、平凡的、日常的,那些偶然或简单的气氛。

是福楼拜(“我们最可敬的大师”——海明威在致福克纳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到他)使小说走出戏剧性。在他的小说里,众人物在一种日常的气氛中相遇,这种气氛(通过它的若无其事,它的冒昧,而且还有它的致使一种境况变得美丽而难忘的环境和它的魔法)不断地干预到他们内在的故事中。

艾玛(EMMA)与利奥(LEON)在教堂中约会,但是一位向导来到他们俩这边,没完没了、徒劳地闲扯,打断他们俩的相会。蒙特朗(MONTHERLANT)①在给《包法利夫人》作的序言中,讥讽这种把一个反衬的主题引入一个场面在方法上的讲究,但是讥讽是不适当的;因为这里并不是一个艺术上的造作;它是一个发现,而且可以说是本体论的:对现在时间的、结构的发现;对我们的生活所赖以建立的、寻常性与戏剧性永久同在的发现欢.迎.加.入.得.到.书.社.微.信.155 3422 9024

––—

①HENRYMILLONDEMONTHERLANT(PARIS1895—PARIS1972),法国作家。

抓住现在时间中的具体,这是自福楼拜起的持续的一种倾向,它给后来小说的演进打上了烙印:它后来找到它的顶峰,一座真正的纪念碑,是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ULYSSE)。此书在将近九百页中,描写了十八个小时的生活;布鲁姆(BLOOM)和麦格依(M’COY)在街上停下来;一秒钟内,在两句相连接的对白中间,无数的事发生了:布鲁姆的内心独白;他的姿式(手插在兜里,触到了一封情书的信封);他所看见的一切(一位太太登上一辆马车并让人看见她的大腿,等等);他所听见的一切;他所闻到的一切。现在时间的一秒钟在乔伊斯那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无限。

在史诗艺术和戏剧艺术中,对具体的激情以不同的力量表现出来;它们与散文的不同关系便是证明。史诗艺术在十六、十七世纪便放弃了诗体而因此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小说。戏剧文学从诗句过渡到散文则是在较后来而且要慢得多。歌剧更要慢,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随着夏尔邦迪埃(CHARPAENTIER)①(《路易丝》,1900年)、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特》,1902年,然而它却是根据一首极有风格的诗化散文而写成的)以及雅那切克(《杰努发》,写于1896—1902年间)而实现。后者,在我看来,是现代艺术时代的最重要的歌剧美学的创造者。我说“在我看来”,因为我不愿意隐藏我个人对他的激情。然而,我不认为自己看错了,因为雅那切克的功绩实在是巨大的:他为歌剧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散文的世界。我不是想说只有他才这样做。[作了《沃采克》(WOZZECK,1925年)的伯格(BERG)②,曾被他充满激情地加以捍卫,甚至作了《人类之声》(1959年)的布朗克(POULENC)③,他们都与他接近。]但是他以特殊的、始终不渝的方式追逐自己的目标,在30年中,创造出5部传世的巨作:《杰努发》(JENUFA),《卡嘉·卡巴诺娃》(KATIAKAABANOVA,1921年),《狡猾的狐狸》(LARENARDE RUSEE,1924年),《马可布罗斯事件》(L’AFFAIREMACROPOULOS,1926年),《死屋手记》(DELAMAISONDESMORTS,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