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4/5页)

在宾馆大厅或者咖啡馆的后间里窃窃私语、带着我永远也不会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的箱子的人,我要对他们负责任吗?那天晚上,发生那件冤家路窄的事情之后,我们走到了圣日耳曼大街。我们走进维嘉书店的时候,她好像松了一口气。她有一张书单,那些书都是居伊?德?威尔建议她读的。这张书单,我现在还保存着。每一个参加聚会的人,他都会向他派发这种书单。“您没有必要把这些书同时读完,”他习惯这么说,“最好选出其中的一本,每天晚上在睡觉之前读一页。”

《天堂里的第二个我》

《上帝在奥贝兰的朋友》

《珍珠之歌》

《曙光柱》

《光明财宝的十二个救护者》

《器官或微小的中枢》

《神秘玫瑰园》

《第七个山谷》

这都是些淡绿色封面的小册子。刚开始的时候,在阿根廷街我的那个房间里,露姬和我,我们会高声朗读这些书。当我们没有道德准则的时候,这是一种约束。现在想来,我们读这些书的方式并不一样。她希望从中发现人生的真谛,而让我着迷的则是那些词语的铿锵有力和句子的悦耳动听。那天晚上,在维嘉书店,她好像忘记了那个什么墨塞里尼以及此人带给她的那些沉痛记忆。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她阅读那些淡绿色的册子和“不存在的路易丝”的传记,并不是要寻找一个行为准则。她只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然后,一想到被你抛在身后的那帮家伙会找到你,要跟你算账,你就会时不时地感到惶惶不安。必须隐藏起来,才能躲开那些讹诈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彻底摆脱他们。去那里,去山上的顶峰,或者外海,呼吸自由的空气。这种事情我太明白不过了。我也一样,我依然拖拽着那些惨痛的回忆和孩提时的噩梦形象,我要收拢前臂、紧握拳头对付它们,让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跟她说转移到人行道的想法很愚蠢。最后,我终于把她说动了。今后,从马比庸地铁站出来后,我们不再避开拉贝格拉。一天晚上,我甚至把她带到了那家咖啡馆里面。我们站在柜台前,不屈不挠地等待着墨塞里尼。还有过去所有的幽灵。跟我在一起,她什么都不怕。只能是直视着幽灵的眼睛把它们逼退,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觉得她又恢复了信心,即使墨塞里尼出现的话,她都不会动一下。我教她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一句话,我处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脱口而出:“您搞错了,先生……不是我……我很抱歉……您认错人了……”

那天晚上,我们徒然等了墨塞里尼那么长时间。我们从此再也没有在那家咖啡馆的玻璃窗后面看见过他。

她没回丈夫家的那个二月里下了很多雪,我们在阿根廷街,就好像迷失在一个位于雪峰上的旅店里。我发现在一个中立地区生活很艰难。说实在的,最好是靠近中心。这条阿根廷街——我记录了巴黎一些跟它相似的街道——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它与它所属的行政区一点也不相称。它跟哪个都不相称,别具一格。覆盖了一层雪之后,这条街道的两头通向白茫茫的一片。我也许应该重新找到那些街道的名单,它们不仅仅是一些中立地区,而且还是巴黎的黑洞。更确切地说,是这种黑暗物质发出的亮光,这种黑暗物质是天文学上说到的,这种物质可以使所有的东西都看不见,甚至能够抵御紫外线、红外线和X光。是的,久而久之,我们很有可能被这种黑暗物质吸进去。

她不想呆在一个离她丈夫的住所太近的街区。只有两站路。她一直在左岸寻找一家靠近孔岱或者居伊?德?威尔住的那套寓所的宾馆。那样的话,她就可以走路去了。可我却害怕回到塞纳河的那一边,靠近那个六区的地方,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痛苦的回忆多得数也数不清……但有什么必要再去说它们呢,一些人在那里经营奢侈品店,一些有钱的外国人在那里买房子,对于他们以外的人来说,那个行政区今天已经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还能在那里找到一些我孩童时代的遗迹:多费那街上的那些破败不堪的宾馆,装教理书的库房,位于奥黛翁十字路口、一些美军基地的逃兵在那里从事非法买卖的那家咖啡馆,绿加朗的黑黢黢的楼梯,还有马扎利纳街那堵积满污垢的墙壁上的一行文字:“永远也别工作”,我每次去上学都要念到这句话。

她在稍往南边靠近蒙帕纳斯的地方租到一个房间时,我还待在星形广场附近。在左岸,我一心想要避开那些幽灵。除了孔岱和维嘉书店外,我宁可不在我从前住过的这个街区耽搁太久。

另外,还得弄到钱。她卖掉了一件毛皮大衣,那可能是她丈夫送给她的礼物。卖掉大衣后,她就只剩下一件风雨衣了,这风雨衣太单薄了,无法抵御寒冬。她读着那些小广告,像结婚之前一样。她时不时地跑去奥特依看一名汽车修理工,那是她母亲的一位老朋友,接济过她。我几乎不敢透露我所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可是,何苦隐瞒真相呢?

一个名叫贝洛-贝多万的人也住在我租住的宾馆旁边那一片房屋之间。确切地说,是在西贡街8号。一个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我经常与他擦肩而过,但现在我已经想不起我们第一次说话的情景了。一个头发鬈曲、属于阴险奸诈型的家伙,穿着总是挺讲究的,装出一副上流社会人士的潇洒派头。当时,我坐在他对面,坐在阿根廷街那家咖啡馆餐厅的一张桌子旁,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巴黎正在下雪。当他问我那个人们常问的问题“您呢,您是做哪一行的”时,我跟他说我想“写作”,而他呢,这个贝洛-贝多万,我不是很明白他所在公司的名称。那天下午,我一直陪他到了他的“办公室”——“离这里非常近,”他说道。我们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了印子。只需要笔直地往前走到夏尔格兰街就行了。我查阅了那年的一本旧年鉴,想查出这个贝洛-贝多万到底在哪里“工作”。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

夏尔格兰街14号。“法国商务出版社”。一定是在那里的。今天,我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去那里、去辨认那栋楼了。我已经很老了。那一天,他没让我上楼去他的办公室,但第二天我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家咖啡馆再次见面。他建议我做一项工作。为一些公司或者机构撰写小册子,他多多少少是那些公司或机构的推销员或者广告代理,而那些册子将会在他的出版社出版。他会支付我五千法郎。但那些文章要挂他的名字。我只是给他做枪手。他会把所有需要的资料都提供给我。就这样,我撰写了十来部小作品:《布尔布雷的矿泉水》《绿宝石海岸的旅游业》《巴尼奥尔-德-罗纳地区宾馆和俱乐部的历史》,还有一些有关约旦银行、瑟里格曼、米拉波和德马西银行的专著。我每次坐在工作台后面,都担心自己会因为厌倦而呼呼大睡。但工作做起来还是很简单,只需把贝洛-贝多万所做的笔记整理成文就可以了。他第一次带我去法国商务出版社的所在地时,我非常吃惊:那是底楼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但在我那个年龄,是不会问自己太多问题的。那个年龄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两三个月后,我就不再有这个编辑的消息了。答应给我的稿酬他只预付了一半,但也足够我花销了。有朝一日——假如我有足够力量的话为什么不是明天呢——我也许应该去西贡街和夏尔格兰街朝圣,那是一个中立地区,贝洛-贝多万和法国商务出版社都随着那个冬天的雪一起从人间蒸发了。还是不行,思来想去,我真的没有勇气那么做。我甚至在想,那些街道是否还存在,是否已经被那些黑暗物质永远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