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4页)

有些人你明知道他不纯,背后小动作很多,哪怕拿到一点把柄也会犹豫要不要在这时候动他。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有些人在朝为官几十年,上有恩师,身旁有亲朋,下有学生无数,动他一个乱一池子水,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利害关系。

也不是说就放任他,当你力量不够时,盯着他,尽量约束他,把危害降到最低,积蓄力量等一个好机会。

一直以来皇上都是这样,对待朝廷上的事他比较慎重,在家事上才会随性一些。

燕王也是这样,平时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每到朝廷上有大动作时,燕王就是皇上手里最好用的一柄刀,他斩落过不少人,威名也是这么打下来的。

杰哥儿特别认真听着,听完重重的点下头。

“孙儿知道了,出去不会乱说。”

结束这个话题,燕王又关心了他最近的学习情况,还有读书的情况。

这个读书当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读天书。

杰哥儿心说杂交稻都要准备推广了倒是让我歇口气,也让我想想接下来咱们搞啥。他心里头在吐槽,嘴上说最近没看这些实用的方面,看的都是基础理论层面的东西,起房子嘛要先打个地基,将铺垫打好了后面学其他更容易……

今年又是杂交水稻又是暖棚蔬果,两样东西得同步弄,事儿已经够多。杰哥儿有意想缓一缓,等地税地租改了再推动其他,正好要普及杂交水稻也需要一些时间,这时候再折腾个其他什么东西只怕朝廷手忙脚乱。

燕王也不是想挤出点什么东西,本来也是说到这里关心一下,孙子这样讲,他觉得也好,就目前看来,农业改革这一块的事日后迟早会交由杰哥儿负责,他是应该好好地充实完善自己,要做好负责人本身就需要足够了解甚至精通它,门外汉永远当不成好领导。

“祖父知道你身上担子重,要学的东西不少,你娘可能心疼你,让你别逼自己太紧,但你记着,假使你只想做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随便混一混那就得了,确实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你要是想闯出些名堂,凡事慢吞吞的时间不够,永远不够。做长子长孙的天生就要比其他兄弟多一分责任,你若没得本事,我跟你爹怎么放心将王府交给你?你又拿什么去庇护头上的姐姐和下头弟妹?”

杰哥儿撅了噘嘴,说:“祖父我还小呢!我才不过六七岁!”

燕王听了一阵好笑:“要是别家的六七岁兴许还是小孩子,你可不是!这点祖父清楚得很!你啊,生来带着世间少有的好天分,早慧并且悟性极高,别埋没了自己的才能,现在跟着祖父给你的安排好好的学,以后好好的干出一番事业。”

不论喜不喜欢他,所有认识燕王的都得中肯的说一句,他是个相当相当了不起的人。

燕王已经非常成功了,却还是希望儿孙比自己更加优秀。

当然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洲哥儿现在也不错,毕竟二十以后才开始上进,虽然把武艺练起来了但是文化水平还是那样,没提高太多。指望他超过燕王不可能的,这不现实。

儿子不成,这个重任就落到孙子身上,燕王对杰哥儿有相当的信心,心说这娃只要不走歪,直直往前去,前路坦荡得很。

祖孙两个一不当心就说多了,等杰哥儿从王爷这头离开,回到他娘跟前,钱玉嫃也问了一遍,问他跟老爷子说什么呢?

“你祖父是又考校你了?你表现还行?”

杰哥儿吃着冰过以后切出来的果子,一边吃一边回话。

因着嘴里包着东西,他声音有些含糊,说:“不是考校,只是闲聊了些,祖父给我讲了些道理,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还说我天分不错别埋没了以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之类的……”

杰哥儿说着还小声嘀咕了句什么。

钱玉嫃没听清,让他大点儿声说。

“都要怪爹,祖父说我爹就这样了,让我连带他那份一起拼,干出点轰轰烈烈的事。娘你说,我这人生还不够轰轰烈烈吗?我都帮着朝廷捣鼓出好多东西了,最近几年不是正在经历了不起的变革?”

儿子丧气的时候当娘的要鼓励他,他飘起来当娘的还得给他摁下去。

钱玉嫃拿银叉子戳了块白桃肉,吃下去才说:“可是啊那些东西不是捡现成的吗?不能完全算作儿子你的贡献,你祖父该是希望你在学会那些之后,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只是捡现成的话,何必督促你努力用功?你说呢?”

“……娘说的对。虽然对,您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还心疼儿子,现在都帮着祖父说话去了,难道说有了康哥儿以后我就不是您最疼爱的儿子了吗?”

这是道送命题,钱玉嫃还是面不改色接住了:“你跟康哥儿都是娘的宝贝,我一样的疼,不分高下。”

杰哥儿戏精上身来着,还装出不相信的样子,狐疑的瞅着他娘。

钱玉嫃说起前面有一次进宫去,听太后说了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我是最不忍心看你每天学那么多,比起娘小时候,你太忙了。不过太后娘娘说得也没错,你祖父给你请那么多先生,还亲自给你讲故事讲道理,他非常看重你,对你期待很高。既然是这样,娘不说帮你多少,总不能拖后腿是不是?这会儿我惯了你,以后你要埋怨我的。”

太后她们对“收养”了谢士洲的谢家人就有一些看法,总觉得他们糟蹋了谢士洲的好天分,如果说前面二十年不是像那样放纵,以他的聪明劲儿来说,会比现在出色很多很多。

谢士洲还不是遭遇捧杀被人故意养废的,只是谢老太太偏疼他,偏疼得太厉害。

当时想着父辈创下那么大的家业,随便都能让他舒舒服服过一生,他前面二十年是真的幸福,上京之后要追赶别人才痛苦了。

因为这个教训,钱玉嫃一直担心自己太宠他们,使他们养出自大或者惫懒的毛病,有时候杰哥儿跟她撒娇,她恨不得说好好好咱不学了,实际上只能摸摸他头,劝他坚持。

学习通常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在初级阶段,你没找到乐趣是会感到无聊。

可就算再无聊,也不能懈怠或放弃,知识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得自己一点点去吸收掌握。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是不能假托与人的事。

看娘亲这么纠结,杰哥儿又懊恼上了,他稍微扭捏了一下,说:“我知道娘总是在为我着想,那么说是逗您的。”

钱玉嫃还是笑着的:“知道了,儿子你哪天要是真的累了,就告诉娘,娘去跟你爹说,让你好好放松一下。”

这对母子一波互动,把边上伺候的都感动了,出去跟人说起来还道大少爷不光是聪明,他简直太太太孝顺了,没有那一家的儿子在六岁时能这么体贴娘亲。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读书也非常刻苦,现在已经像这样,以后一定会长成特别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