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子死(第2/2页)

四面城门大开,与民共享盛世。各处的官员或者庄上的年礼鱼贯而入,送去了不同的府邸。

坊市上却也有人收了生意,要回家过年。买了诸多的面果子,稀奇的头花,别处来的布料和皮子,又带了许多没见过的花草,装成了满满的许多大车,要出城。

顾璋和寿伯合力抬起一个大箱子,塞入一辆马车。

车内满满当当,早装好了许多箱子。

两人便自跟着,要去后面另一辆空马车。

王允宽袍大袖从院中出来,后面跟着一个拎包袱的温佳禾。

“先生——”顾璋拱手,冲王允长揖。

王允摆摆手,“去,早去早回呐。”

温佳禾上前,将包袱递过去,“表兄,里面装了些点心路上吃。另有先生亲笔书信一封,别丢了。”

“佳禾,今年便你和先生自过了。”

兄妹二人告别,顾璋自上车不提。

长鞭响彻街头,马蹄奋起,车轮缓缓推动,仿佛推动了停滞的时间。

顾璋很舍不得地看着那小院的门,温佳禾和王允的面容在灯火中逐渐模糊起来。他转头,看着前方,“寿伯,此去南方,劳你老多看顾了。”

“少爷客气。”

一行马车,直奔南门而去。

人流如织,进出均须排队。

寿伯出去看了一眼,回来却道,“不知出了甚事,突然要查进出的车辆了,管得实在严。”

顾璋撩开车帘往外看,果然有禁卫军的马和人来,金甲在城门处尤其显眼。他皱眉,“难道是宫中出事了?”

好不容易往前进得一些,正要轮到检查顾璋这车,却突然来了个城门官,“关城门。”

顾璋急了,顾不得许多,立刻下车冲他行礼,同时也将准备好的礼金塞进去。口中却道,“不知的这位这人如何称呼,我乃城西王允先生的弟子顾璋,乃是三川道人。本应跟随先生求学,奈何家中急信,娘亲病重,需得即刻返家。大人,便行个方便?”

那城门官掂了掂礼金,对重量颇满意,便上下打量顾璋,“顾璋?三川道的?王允的学生?”

“是。”

寿伯立刻下去,操着一口三川道的口音,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求情的话。无非今年那处不能通行,家中损了不少船,夫人急病了,眼看不得好——

那城门官烦德不行,只问,“一个车?”

“三车。”顾璋道,“一个马车,我和寿伯带行李。后面两车是给家中带的年礼,市面上的新奇的玩意儿。”

“打开。”

无法,只得一一打开。箱中整理好的物品被翻捡,稍好些的布料随手被牵走一些,顾璋略有些心疼的模样,但也未说甚。到最后一箱,却是黑漆漆的泥土。

“这是甚?”城门官用刀拨开一些,撬出几块树根状的东西来。

顾璋似不好意思说,寿伯道,“老爷着急夫人病,听说多年的野葛能治,托人到处寻。恰有人帮忙寻着了,便运回去好生种了——”

城门官抠了一块,确有药味,便不问甚,挥挥手,让赶紧走。

主仆二人千恩万谢,领了三车,出城门,扬长而去。

去得不一刻钟,城门关闭,内外无法进出的人堵在门口,几破口大骂。

只宫城中,层层金黄色的帐幔里,躺卧了一个少年。少年面色惨白,嘴角一抹鲜红,已无生机。

太医对着旁边一黑裳的男子道,“王爷,皇上驾崩了。”

那男子道,“这么年轻,也是怪可惜的。幸好留了两个皇子一个公主,不至皇朝断绝。只值此新年,未免令国人担忧,便待年后发丧吧。”

宫人尽皆无语,唯唯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