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访筹算畅游智佳国观艳妆闲步女儿乡(第2/2页)

多九公暗向旁边指道:“唐兄,你看那个中年老妪拿着针线做鞋,岂非妇人么?”唐敖看时,那边有个小户人家,门内坐着一个中年妇人。一头青丝黑发,油搽的雪亮,真可滑倒苍蝇,头上梳一盘龙鬏儿,鬓旁插着许多珠翠,真是耀花人眼睛。耳坠八宝金环,身穿玫瑰紫的长衫,下穿葱绿裙儿,裙下露着小小金莲,穿一双大红绣鞋,刚刚只得三寸。伸着一双玉手,十指尖尖,在那里绣花。一双盈盈秀目,两道高高蛾眉,面上许多脂粉。再朝嘴上一看,原来一部胡须,是个络腮胡子。看罢忍不住扑嗤的笑了一声。那妇人停了针线,望着唐敖喊道:“你这妇人敢是笑我么?”这个声音老声老气,倒像破锣一般,把唐敖吓的拉着多九公朝前飞跑。那妇人还在那里大声说道:“你面上有须,明明是个妇人,你却穿衣戴帽,混充男人。你也不管男女混杂!你明虽偷看妇女,你其实要偷看男人。你这臊货!你去照照镜子,你把本来面目都忘了!你这蹄子,也不怕羞!你今日幸亏遇见老娘,你若遇见别人,把你当作男人偷看妇女,只怕打个半死哩!”

唐敖听了,见离妇人已远,因向九公道:“原来此处语音却还易懂。听他所言,果然竟把我们当作妇人,他才骂我‘蹄子’。大约自有男子以来,未有如此奇骂,这可算得千古第一骂。我那舅兄上去,但愿他们把他当作男人才好。”多公九道:“此话怎讲?”唐敖道:“舅兄本来生的面如傅粉,前在厌火国又将胡须烧去,更显得少壮。他们要把他当作妇人,岂不耽心么?”多九公道:“此地国人向待邻邦最是和睦,何况我们又从天朝来的,更要格外尊敬。唐兄只管放心。”

唐敖道:“你看路旁挂一道榜文,围着许多人在那里高声朗诵,我们何不前去看看?”走近听时,原来是为河道壅塞之事。唐敖意欲挤进观看,多九公道:“此处河道与我们何干,唐兄看他怎么?莫非要替他们挑河,想酬劳么?”唐敖道:“九公休得取笑。小弟素于河道丝毫不论谙,适因此榜,偶然想起桂海地方,每每写字,都写本处俗字,即如‘大坐’字就是我们所读‘稳’字,‘不生’字就是‘终’字。诸如此类,取义也还有些意思,所以小弟要去看看,不知此处文字怎样。看在眼内,虽算不是得学问,广广见识也是好的。”遂分开众人进去,看毕出来道:“上面文理倒也通顺,书法也好,就只有个‘长不’字,不知怎讲?”多九公道:“老夫记得桂海等处都以此字读作‘矮’字,想来必是高矮之义。”唐敖道:“他那榜上讲的果是堤岸高长不之话,大约必是‘矮’字无疑了。今日又识一字,却是在女儿国长的学问,也不虚此一行了。”

又朝前走,街上也有妇人在内,举止光景同别处一样,裙下都露小小金莲,行动时腰肢颤颤巍巍。一时走到人烟丛杂处,也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那种娇羞样子,令人看着也觉生怜。也有怀抱着小儿的,也有领着小儿同行的。内中许多中年妇人也有胡须多的,也有胡须少的,还有没须的。及至细看,那中年无须的,因为要充少妇。惟恐有须显老,所以拔的一毛不存。唐敖道:“九公,你看这些拔须妇人,面上须孔犹存,倒也好看。但这人中、下巴被他拔的一干二净,可谓寸草不留,未免失了本来面目,必须另起一个新奇名字才好。”多九公道:“老夫记得《论语》有句‘虎豹之革享’,他这人中、下巴都拔的光光,莫若就叫‘人革享’罢。”唐敖笑道:“革享是皮去毛者也。这‘人革享’二字倒也确切。”多九公道:“老夫才见几个有须妇人,那部胡须都似银针一般,他却用药染黑,面上微微还有墨痕,这人中、下巴都被他涂的失了本来面目。唐兄何不也起他一个新奇名字呢?”唐敖道:“小弟记得卫夫人讲究书法,曾有‘墨猪’之说。他们既是用墨涂的,莫若就叫‘墨猪’罢。”

多九公笑道:“唐兄这个名字不独别致,并且狠得‘墨’字‘猪’字之神。”

二人说笑,又到各处游了多时。

回到船上,林之洋尚未回来。用过晚饭,等到二鼓,仍无消息,吕氏甚觉着慌。唐敖同多九公提着灯笼,上岸找寻,走到城边,城门已闭,只得回船。次日又去寻访,仍无踪影。至第三日,又带几个水手分头寻找,也是枉然。一连找了数日,竟似石沉大海。吕氏同婉如只哭的死去活来。唐、多二人日日找寻,各处探信。

谁知那日林之洋带着货单,走进城去,到了几个行店,恰好此地正在缺货。及到批货,因价钱过少,又将货单拿到大户人家。那大户批了货物,因指引道:“我们这里有个国舅府,他家人众,须用货物必多。你到那里卖去,必定得利。”随即问明路径,来到国舅府,果然高大门第,景象非凡。未知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