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页)

卓氏眨眨眼,点了点头。

那杨知州的人品如何,她也是清楚的,最是个会见风使舵的。

魏诚得中状元自是足以振动定州,但还不至于让知州大人动用这么大阵仗敲锣打鼓上门道贺。

只怕,自家三弟的这个新差事才让他急,让他怕。

不过婆媳两个都不太懂得朝廷之事,甚至分不大清楚将军和上将军又何分别,等魏淮回来时便跟他细问。

魏淮解释的倒也通俗易懂:“将军之名能光耀门楣,上将军之职能实权在握。”

房氏这才真切的欢喜起来,立刻就去关起门来拜祖宗念佛经,很是虔诚。

又过了些日子,魏诚和魏临的家书也到了。

魏诚所说不多,问候了父母兄嫂是否安好,附上了四郎新研得了的新耧车式样,让魏父可以去老家庄子里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也算是魏宁尽的孝心。

魏临则是多写了些,房氏看完,便递给了魏父:“你细瞧瞧。”

魏父正端了洗脚水过来,闻言,便把盆子撂下,让房氏泡一泡松快下,自己凑到了烛火前细细看着书信。

她的脸上一直笑眯眯的,房氏瞅他,心想着,怕是这人连儿子写的是什么都没看进去,光顾着高兴了。

不过房氏觉得也应当,这是十里八乡的,谁家儿郎有自家这样有出息的?

寻常人家能出来一个好的就不容易,自家一下子出了四个,个顶个的能耐,尤其是这几天二郎三郎的喜庆消息顺着风就传遍了,谁见了魏家人都是端着笑,嘴里的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头搬。

魏父是个也算是个心气儿高的,平日里也常常私下里跟房氏念叨,盼望着儿子们能有出息。

结果真的到了这一天,魏父先是在院子里头坐了一夜,第二天半点不困,神采奕奕的去流水席上应酬宾客,好似一夕之间年轻二十岁似的。

如今瞧见都城里来的信,就剩下咧着嘴乐,一句话都不说。

房氏觉得哭笑不得,便道:“三郎这次是写信来问问咱们,什么时候去都城里头住。”

其实魏临的顾虑房氏也是清楚的。

定州并不在国与国的交界处,寻常也是相对安定的,加上由运河贯穿,相较于别处,无论是贸易还是钱物都是要好上不少的。

可是这里到底比不得都城。

房氏声音平和:“三郎如今得了王上赏识,也升了官,大郎说,三郎的官位已经是能调动几十个军府了。”

魏父看了房氏一眼:“娘子还知道军府?”

房氏则是一脸坦然的回道:“不知道,可我猜也猜得到三郎有本事着呢。”

魏父本想给她解释一下军府的意思,但是对上房氏的视线后,话在嘴里拐了个弯立刻咽了回去,转而道:“说得对,三儿是能耐的,想来他所考虑的也是周全。大郎怎么说?”

魏淮是家中长子,如今在定州城中也算有些人脉根基。

若是去了都城,便是从头开始,而且一开始定然是要借两个弟弟的势,他能不能点头魏父拿不准。

房氏则是抬抬手,魏父立刻拿着布巾递过去,就听房氏道:“大郎素来是个有成算的,不用担心,他心里盘算得定,刚便同我说了,都城安稳,而且一家总要团聚才好,为了咱们两个着想,他自然乐意。”

魏父笑的得意:“我儿子就是孝顺。”

“不过大郎说,他暂时脱不开身。”

“为何?”

房氏将布巾放到一旁,而后道:“大郎媳妇如今正是紧要时候,自然离不了人。”

魏父拍了拍额头:“瞧我这脑子,对,再等等,回头一起去才好。”

“也正好用这段时间收拾一下家里的铺子田产。”

魏父道:“交付给族中耆老代为管束也就是了。”

房氏笑了笑,声音温和:“这庄子是咱家安身立命之本,等闲不能随便给人的,你还是想想清楚,不要这么着急决定。”

魏父是个本分人,心里疑惑,脸上也就带出来:“娘子这话我有些不大明白……”

“不急,再等等,把我们要离开的风放出去,”房氏说着话,眼睛微微眯起,这动作与魏诚一模一样,“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帮我们决断。”

魏父自知自己绸缪不足,故而他向来很听房氏的话。

这会儿也是一样,魏父立刻点头,然后高高兴兴的上了床榻,拿着信又看了一遍,还拉着房氏念了一遭,这才睡下。

转过天来,则由魏大郎执笔写回信。

等信到了都城里时,已是到了四月下旬。

这个时节牡丹开得极好,萧成君最是喜欢牡丹的,得了几盆新鲜的就给霍云岚分了几盆来,还专门让金匠造了个牡丹式样的铃铛,不好挂在马车外头,只悬在车舆里面,走起来叮叮当当的也很是好听。

回信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去鞠场的路上。

等到了,霍云岚便被大公主和萧成君拉走。

这蹴鞠会选在这个日子也是有讲究的。

此时正是春天最舒服的时候,风也褪去了之前的料峭寒意,透着温暖。

之前都城里从上到下都在忙着殿试之事,楚王更是要亲自阅卷,很是辛苦,而再过些日子便是端午节,都城里会有不少热闹场景,还有赛龙舟比赛,到时楚王也要亲自观礼。

只不过,观礼的时候,坐的都是高台,吃的都是冷食。

底下百姓热热闹闹,享受着与王族同乐的快意,可在阁楼上吹风的人其实是瞧不太清楚下面的情境的。

一说到这个,萧成君便一脸可惜:“端午庆典年年都有,可是王族之人就只能远远的看,还要饶有兴趣的看,但是那么远,根本什么都看不真。”

霍云岚有些奇怪:“既如此,离得近些不就是了?”

这次开口的是萧淑华:“那处阁楼是早就有的,为的就是让君王贵族坐在高处,并不是让他们能够享乐观赏,而是让百姓一抬头就能瞧见,这样方能聚拢民心。”

霍云岚素来是伶俐的,这次也是一点就透。

显然端午节并不是给君王过的,而是君王陪着百姓过的。

借此机会向百姓传达君臣和睦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至于楚王心里是不是真开心,反倒不重要了。

霍云岚便笑道:“怪不得这次鞠场里来了如此多的人。”

既然之前忙也忙过了,过阵子的庆典也不回太舒坦,便在中间加个蹴鞠会,让大臣王子全都下去比试一番,楚王哪怕只是过过眼瘾都是高兴的。

萧淑华则是捏了颗龙眼吃,笑着道:“等下瞧着吧,不单单有男子蹴鞠,那边还有女子蹴鞠呢,专门从圆社里面请来的蹴鞠校尉,想来也是精彩。”

霍云岚是头回碰到这般场面,一听便来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