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分别

似乎刚订完亲,两人又要分别了,临走这日迟梅宁难得起个大早,将自己新衣穿上,又拿上迟老太给程子阳准备的肉酱,匆匆的往程家而去。

许是知道迟梅宁会来相送,程子阳还端坐家中,瞧见迟梅宁过来嘴角不自觉的就翘了起来,“你过来了。”

迟梅宁嗯了一声又与李秀娥招呼一声,李秀娥笑道,“我去灶上烧水,你们先说着。”

待她出去,迟梅宁顿时不知说什么好了,程子阳瞥了她一眼,然后伸手握住她的手道,“等我回来。”

迟梅宁闷闷的应了一声,“必须中举人,不然就老老实实回来让我养着。”

程子阳眼中含笑,“好。”

“在外面不许多看其他姑娘一眼,不然我就打断你狗腿。”

程子阳好脾气的应下,“好。”

迟梅宁见他答应的太痛快都不好意思说了,“总之,心里要记得我天天想我。”

程子阳皱眉,“那可不成。”

“你还敢不想我?”迟梅宁瞪大眼睛威胁道,“程子阳你信不信我真能追到府城去收拾你?”

程子阳笑然后伸手揽住她,低声道,“我想你,你也得想我。”

迟梅宁顿时僵住。

程子阳道:“每日都要想。”

迟梅宁羞的满脸通红,没想到程子阳看着那么高冷的男人竟然会说这么肉麻的话,她伸手便将他推开,程子阳遗憾的松开手道,“我该走了。”

迟梅宁嗯了一声,“走吧。”

两人默不作声出了门,迟梅宁突然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塞给他,“给你的。”

程子阳一捏便知道里头是什么,随即就要还回去,“不用……”

“出门在外手上多些也好,省的有事又找不到地方借。”迟梅宁故意道,“万一你没钱了被王家姑娘绑去了携恩让你以身相许怎么办。”

闻言程子阳无奈一笑,他将荷包收起来,“那好,我收着了。”就当借她的好了,等日后找机会再还上。

程子阳背上行李步行去县里,再与同窗一起找商队跟着商队去府城一路上

山高水远,若是成功入选那么再回来该是秋季。

迟梅宁送走程子阳回到家整个人都没了精神,迟老太知道她的心事也就没打趣她了。

过了十五迟长山终于得了假期回来,一到家便急匆匆找迟梅宁,见了迟梅宁惊喜道,“小妹,刘掌柜去找大哥了,你的钱也拿回来了。”

失落了几日的迟梅宁一听这话顿时蹦了起来,“话本子中卷的钱?”

迟长山点头赞许道,“不错。小妹啊,你可真有本事,你大哥我一年的俸银才十多两银子,加上底下商户的孝敬也没多少,你这写写话本子竟挣来这么多,比你大哥有本事。”

兄妹俩正说着话,迟老太闻讯赶来,喜滋滋道,“又给送钱来了?”

迟梅宁笑着点头,“好多呢。”

迟老太瞧见黄二花探头探脑的瞪了她一眼道,“走,到里屋说去。”说着老太太麻利的把屋门关了又让兄妹俩跟着到了里屋,然后对迟梅宁道,“这次多少钱?”

迟长山从怀里掏出荷包来,“您点点。”

迟老太白了他一眼,“你娘才认得几个字。”转头笑眯眯的把荷包塞给迟梅宁道,“好闺女,你快瞅瞅。”

“娘,我咋觉得我不是您亲儿子呢。”迟长山得了天壤之别的对待态度顿时哭笑不得。

迟老太嗤笑一声,“你要不是我儿子能拿着我闺女这么多钱?”

迟长山脸上精彩纷呈,半晌憋出一句来,“得,沾光了。”

迟梅宁偷笑,打开荷包一瞧,眼睛都直了,“这么多……”

“刘掌柜让我点点的时候我差点吓傻了,就是当官的都挣不来这么多钱。”迟长山现在想想都激动的厉害,“一本话本卖价一两半,能买三石大米了。”

迟梅宁问:“一石大米多少斤?”

迟长山道,“大概一百八十几斤。”

迟梅宁听的直咋舌,怪不得天下惟有读书高,一本书都好几百斤大米了,可不高吗。

“啧啧,闺女啊,你这买了田的话妥妥的地主啊。”迟老太打趣道。

迟梅宁眼珠子一转,“娘,您要想买地就去买呗,听说举人名下有一定额度的地可以免税,程家就那几亩地肯定占不满,与其便宜别人还

不如咱家多买点,反正有钱。”

她这一说迟老太眼前一亮顿觉心动,转头询问迟长山,“老大,你觉得呢。”

迟长山道,“这事儿您该和爹商量啊,不过地是老百姓的根,多买点总没错的。自己种不过来就租出去,收租子不也轻松。”

“是这个理。”迟老太顿时高兴起来,不过这次迟老太却不打算要迟梅宁的钱了,“上次你给了不少可以了,这些你都藏起来,嫁人的时候带着,程子阳顺利的话明年说不定进京赶考,花销也大,说

不定你也得跟着,花的就更多了。”

迟长山虽然眼馋这么多银两但也知道这是妹子赚来的,他还道,“这钱说实话有程子阳的功劳,我跟书铺掌柜打听过,他道当初程子阳想出来的法子,又据理力争,否则可不能每回都分钱顶多一次性卖了拿个几十两银子拉倒,哪可能跟现在是的跟金鸡下蛋是的每回都有钱拿。”

这事儿迟梅宁倒是知道,不过程子阳没说她还当如今话本子都是这么卖的,没想到竟是程子阳提出来的。

钱太多迟老太太坚持不要,她也没强塞,便将银票都收了起来,想着哪日找人买些地挂在她娘名下,日后她娘啥都不干收租子也能养老了家里人也能松快一些,转头下午就和迟兰去了趟屠户家,肉专挑瘦的切,骨头来一些,晚上钱氏掌勺做了红烧肉又炖了排骨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一顿。

且说程子阳历经几日总算到了府城,沂州府占地广,看起来颇为繁华,然而程子阳来此只为求学,却并非为了看热闹,与丁延等人从商队的车上下来带着行李一起问着路便往府学去了。

每年年初的时候府学都会招收一批新的学生,而早些时候入学的生员则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有场考核,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则退返县学或者自谋去别的书院,所以年初时候入学多是补前头留下来的缺。

程子阳等人也并无十足把握这次能够成功,一路上几人就曾为这事考虑过,还有人问程子阳,若是府学未能成功进来,是否后悔没进王家书院。

程子阳这才记起王家书院也是在府城的,那同窗原本以为会看到程子阳后悔的模样,谁料程子阳却道,“府学不错,县学也不差,若是府学未能入学,我便回县学去。即便再给子阳一次选择的机会,子

阳依然会做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