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孰是孰非(第2/2页)

如今他故意叉开话题,可见此事必定是不能与家中人商量的,她何必再让夫君途生烦恼。

严玉华的体谅并不能让赵九福舒心多少,家里头的事情不用担心,但外头的事情依旧让他心急如焚,尤其是顾家那边的情况。

赵九福对顾行之是真的有师徒之情在,当时选择直接进宫也是因为这是唯一并且最好的办法,他倒是能去找顾行之,但问题是顾老尚书在会试结束之前都不能离开贡院,而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贡院,他说了只能让顾行之跟着一块儿着急。

现在进宫之后,赵九福却开始担心顾家毫无准备,到时候反倒是落到了下风。

赵九福与顾老尚书并不熟悉,却没少从顾行之口中听闻过这位老人的履历,顾老尚书是一个自我要求十分严格,对自己的儿子也十分严苛之人。

他已经六十多岁眼看就要致仕,顾家又是钟鸣鼎食之家根本不缺钱用,顾老尚书根本没理由抵上一辈子的清誉去做舞弊之事。

还有一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皇帝连续几届对主管考的选择,不管是上一任的那位老学士还是顾老爷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但就是民间的名声不旺,并且垂垂老矣。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皇帝对朝臣其实是满心芥蒂的,甚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小心眼,有时候赵九福觉得当今皇帝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他明明可以杀伐果断,但却心慈手软。但要说他礼贤下士的话,有时候却分外的小心眼。

回到家中之后,赵九福一度产生过给顾家带一个消息过去的想法,但很快就打消了自己这个冒险的主意,皇帝会把他放出来那就不可能不让人盯着。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若是他现在真的让人去一趟顾家,那么在皇帝的心中,他的形象一落千丈不说,恐怕顾家也会落不到一个好。

赵九福不住的用手指敲打着书案,一度甚至产生了能不能用系统出产的利器给顾家报信的想法,但很快还是打消了,真的有这种工具的话恐怕也带不出来。

很快,赵九福眼神微微眯起,开口将青竹喊了进来,嘱咐一二之后,青竹很快就出门进了厨房,第二日一大早,赵家负责买菜的老刘和刘嫂一块儿出了门。

他们俩都是来惯了市集的,每次买菜都去熟人那边,但是这一次老刘偏偏进了一家杂货铺,在刘嫂挑挑拣拣的功夫,忽然将手中藏着的一个纸条塞进了掌柜的手中。

老刘和刘嫂一如既往的带着许多食材回到赵家,跟在他们身后的暗探面面相觑都松了口气,暗道这位赵大人倒是安分的很,没想着派人去通知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