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收获季节(第2/3页)

袁夫人母女的欢欣之情自不待言,与梁玉亲亲热热的说话。刘夫人、杨夫人也不能拿大,都来见这母女二人。双方叙一回亲情,也不拿袁氏离婚说事,就说梁玉的肚子。袁夫人终于有心情问:“几个月了?看着有点大。”

杨夫人笑眯眯地道:“算来还有个二、三十天吧。”

梁玉就在这个时候觉得不对劲儿。除了袁氏,其他三人都是有经验的,一看就知道不对。袁夫人惊讶地道:“这日子是不是早了?快!稳婆定好了吗?”

刘夫人道:“有!”

一面将梁玉往房里送,一面派人找稳婆,自家的灶下柴火是一直不熄的,热水昼夜都有。全府都动了起来。

头一胎,人人紧张。刘夫人、杨夫人想都不用想,袁夫人也跟着紧张。袁氏在自己获得自由的时候,也希望别人都能够有好消息。都在房门外打转。

梁玉很郁闷,她提前做了一点功课,却知道提前生育事情可大可小。阵痛结束之后,梁玉道:“去把彥长、阿先都叫回来,美娘也不要离开。派人去萧家,萧礼要在家,请来。他要不在家,请大长公主,把他们家大娘也带了来。对了,把我哥哥也叫来。”

吕娘子急道:“你这又是要干什么?”

梁玉道:“有备无患,谁不知道生孩子是过鬼门关?我这个还是早产!咱得把事情给安排好了。吕师,把我妆匣里那个红漆的盒子取来,快!”说到最后,声色俱厉。

梁玉点名要的人都来了,个个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梁玉素来会折腾,却不会召集所有人来就为了守着她生孩子。大家都在猜测,又都担心这是不是个不好的兆头。

屋里,湿掉的衣裙已经被脱掉,安儿给梁玉披了件宽大的袍子。梁玉问道:“人都来了吗?”

吕娘子道:“来了。”

“你帮我传几句话。”

“好。”

屋外的人焦急地等着,少顷,吕娘子与美娘端着匣子走了出来。吕娘子道:“三娘有话要对大家讲。她说,早发动了,怕不好,先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才有心情去生孩子。”

众人都听她转达,第一件是给父母、两位夫人的嘱托,谢了他们的养育与爱护,第二件是给袁樵,让他照顾好他自己。第三件才是重头戏,却是让哥哥们作证,给美娘、袁先准夫妇分了财产,交代了如果有不测,孩子就交给他们了。并且说,不管生的是男是女,袁先就是长子,他们小夫妻不必有疑虑。

梁大郎当时就开骂:“遇到事情就分钱!她还会不会干点别的了?”担心得直打转儿。

梁玉这一回的生产比之陆皇后几个月前也没轻松到哪里去,众人自天明捱到天黑,里面梁玉精神还有,就是生得慢。好容易天擦黑的时候,生下个女儿来,外面的人有些遗憾。袁樵笑道:“三娘好好的就行。”

梁大郎几年来养出来的一点尊贵气荡然无存,大骂:“她就是欠揍!”

话未说完,里面稳婆又是一声惊叫:“还有一个!”

双生!

刘夫人再次合起了手掌,杨夫人口中念念有词,袁夫人心道:【要是再生个儿子,可就美了。】

外面又等了许久,门又被喜气洋洋的打开了:“又添一个小郎君。”

外面“轰”地一声炸开了,刘夫人笑着回顾儿媳妇,说了一句心里话:“叔玉的运气一向是不错的。”袁夫人笑着说:“恭喜!”

袁樵有些虚脱地瘫坐到了地上,直到被“二条”搀了起来。

刘夫人已派人去亲友那里报喜,梁大郎道:“我这就回家去,家里爹娘还等消息哩!”晋国大长公主难得被别人给调出门,却又不打算走了,将孙女儿的手交到刘夫人的手里,道:“有什么要吩咐的事情,交给她去做也可以的。大事做不来,小事还是能做的。”

晋国大长公主对梁玉的观感此时好得要命。

外面忙忙碌碌,里面梁玉睡了个安稳觉。睡着前最后一个念头是:【他娘的!居然是一对双儿!】

~~~~~~~~~~~~

以梁玉在娘家的经验,但凡孩子饿了哭了,当娘的第一时间就会醒过来,甚至有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没哭,当娘的就已经有所预感先转醒了。正因如此,她对嫂子们偶有不满,却从未有过狠心了断的想法。

她这一觉却是睡得香甜极了。

一睁开眼,南氏就坐在她的床头。南氏听到“一对双儿”的时候,一张常年带着腊黄病容的脸刹那铁青。哆嗦着到了袁府,看到了一对外孙,伸手摸了摸,缩回手来时,表情才好了一点。接着就守着梁玉,等她醒。

母女俩四目相接,南氏道:“慢慢起,先喝点水。”

梁玉默默地喝了一碗水,屋里的气氛怪异得让阿蛮等人吉祥话都说不出口。良久,梁玉问道:“是两个。”

南氏道:“嗳,好好养。你比我强,他们的命会好的。”

梁玉咧咧嘴,南氏忙说:“女婿今天请了假,外头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哩。月子一定要坐好,月子里落下的毛病,跟一辈子的。别仗着年轻不当一回事儿,你看看我……”

梁玉捧着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心渐渐地回暖了。

少顷,宫里即赐下了大批的珍宝。桓嶷既重视梁玉,又爱这个好消息,欣喜得还准备再过来一次。朝政现在他居然不大管了,成日里表现出了一股富贵闲人的气息。

皇帝不大管事,下面的臣子却忙翻了天。众人忙碌之中,请了假的袁樵就有点显眼。考虑到他老婆是什么人,请假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只有袁樵知道,他这个假请得也是顺水推舟的。

桓琚生前下令选拔贡士入京参加考试,则原本就是京籍的士子呢?又岂能将他们给落下了?袁樵一个万年县令,正在京兆的管辖范围内,他也是要将在自己辖内的人挑挑拣拣,凑个差不多的人数递上去的。天子脚下,他得选得比别的县都多,以示繁华昌明。

许多偏僻的地方缺少人才,合格的、送到京城不丢人现眼的少,能把地方官给愁秃了。京城则无此忧,袁樵差点因为人多而想打人。

在接到家中让他回去守着妻子生产的时候,袁樵已在愤怒的边缘了——他手中接了十几张条子,每张条子上都写着人名!【当我是你们的家奴吗?!】

袁樵很重视选拔贡士的事情,已看中了一些学校里的好苗子。他对辖区内也颇为上心,又取中了一些才子。凑一凑,他觉得差不多了。偏偏这个时候,许多亲友将条子塞到了他的手上。有持着袁翼的名帖来找他的、有把他舅舅的条子经杨夫人转给他的、有三品大员的亲属,也有他父亲袁籍的同窗好友的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