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第2/2页)

王香芹还在旁边继续说着:“其实我不爱吃黑芝麻,我喜欢吃花生馅儿的汤圆。家里不是收上来不少花生嘛?回头把红衣去了打成花生碎,再磨成花生酱,一样可以当馅儿。还有红糖枣泥馅儿、豆沙馅儿、红豆馅儿……酒酿也不错呀,下回让娘买些甜酒酿回来。”

其实,一开始二嫂心里头还存着疑,暗自思量着,这花生糖、糯米糍是不稀罕,难道汤圆就稀罕了?等五色汤圆出锅了,二嫂才瞬间去了疑惑。

一碗共有五个汤圆,除了本色的,还有绿的、紫的、红的、黄的,依着王香芹所说,想要调制其他颜色也容易,可这不是先打个样板吗?让朱母心里有了数儿,才能拉到投资嘛。

二嫂早就已经心悦诚服了,等汤圆出锅后,就亲自舀好了送到了堂屋里。

朱母倒是知道那俩儿媳妇在忙活年后支摊儿的事情,见有东西上桌,也没太大反应,直到她看到了那碗五彩缤纷的汤圆。

王香芹和二嫂都眼巴巴的望着朱母,哪怕她俩都觉得这玩意儿不错,可那也得朱母这个投资方满意啊!

见朱母盯着碗里的五色汤圆迟迟不吭声,王香芹隐隐有些发虚,忙道:“大过年的,不就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再说了,寒冬腊月的,就算集市、庙会上再热闹,那也冷得慌,热乎乎的一碗汤圆下肚,该多舒坦呢。还有就是,这汤圆是实实在在的份量,饿了吃一碗就饱,不像糖果子,干巴巴的不说还不显饱。”

二嫂忙不迭的点头,看向朱母的眼神越发急切了。

半晌,朱母才开了口,只是看向俩儿媳妇的眼神好像看俩大傻子:“卖汤圆你们还墨迹啥?赶紧的啊,我这就让大郎去镇上买糯米,还缺啥你们说,馅儿呢?要不要多准备几个馅儿?说啊!”

王香芹愣了下,马上就将早已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

朱母边听边点头,及至王香芹说完了,她才若有所思的道:“食材的事儿你们不用操心,我会让大郎他们兄弟去买齐的,镇上没有也不怕,去县城嘛,县城那头就算是腊月下旬也是热闹的。就是吧……”

她看向王香芹:“依着你的说法,这不是还得要一个摊儿?锅碗瓢盆也少不了,柴禾炭也得买,还有木桶需要几个吧?光拿盆儿装,能装多少呢?”

“对,我就是琢磨着,让二嫂现场做汤圆,让客人说要啥色儿、啥馅儿的,她包好了就立刻下锅,按颗数算钱。”

“那你就不怕汤圆掉色儿?”朱母觉得不靠谱,“热汤锅里煮着呢,煮一两锅还没啥,煮多了不成黑的了?还不如一天卖一个色儿,回头到处跑着赶场子,横竖集市都是错开的。”

掉色的问题,王香芹还真没想过,毕竟她上辈子买的五色汤圆……商家用的都是人工制作的食用染色剂,根本不存在掉色问题。得了朱母的提醒,她才想到这一点,忙佩服的点头:“娘您说得对,是我没考虑周全。”

听得这话,当下朱母就露了笑:“也不怪你,你年岁还轻着呢,想不周全也没啥。行了,接下来的事情我来安排,你们先歇歇,回头有的忙了。”

……

朱母真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利索人,她亲自掏了钱,又让朱父去长房那头借了牛车,命大郎二郎三郎去买糯米,一口气就要五百斤,让四郎五郎跟自己走,买其他的馅儿。结果,临走前又被王香芹唤住,她想让朱母顺便买些甜酒酿回来。

老朱家的人行动力都挺强的,一天工夫,原材料就凑了个七七八八。

等六郎下学回到家,就发现又变天了。

“不、不是说好了挑个担子卖花生糖啥的吗?这这这……二哥啊,你救救我啊,别让二嫂搞那么大阵势,咱们是庄稼人,好好种地才是最要紧的,你说对不对?”

朱二郎觉得这话特别在理,也不单他,老朱家六兄弟,甚至连朱父都觉得这么大的阵势太吓人了。家里有三十多亩地呢,六郎又不打算继续考科举了,好好种地完全不愁吃喝的。

然而,朱家父子七人说话不算的,老朱家啊,那就是朱母的一言堂。

六郎明白大势已去,眼泪花花都迸出来了:“当初没说抓了短筷子的要学算账啊,更没说家里要做那么大的买卖啊!”

作者有话要说:

朱六郎:悲伤那么大┭┮﹏┭┮

PS:为了庆祝六郎转职会计,本章留言随机派发红包100个~=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