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第2/3页)

见温氏傻不愣登的站在院坝上,朱母狐疑的瞥了她一眼,随后将目光落在了她怀里的孩子上:“孩子还小呢,早晚凉飕飕的,你抱她出来干啥?对了,记得回头让大郎多置办些炭,小孩子受不得冻。”生怕温氏舍不得花钱,朱母还额外提点她,“分家得了那许多钱呢,你不舍得借给你娘家弟弟我就不说你了,可别连在亲骨肉身上花钱都不乐意。虽说是个姑娘家,到底也是自家娃儿。”

温氏脸颊涨得通红,依稀想起当初猪毛和灶台刚出生的那一年,朱母也是额外省出钱来置办了好些木炭。乡下地头小儿夭折率太高了,多半不是因为吃的不够好,就是冬日里受了冻。尤其是刚出生头一年的冬天,对小婴儿来说太关键了。

“嗯。”温氏没再说什么,抱着女儿匆匆的走了。

朱母一直到将家里的三床被褥都晒好后,寻思了一下,又去了三房院子里,同样也叮嘱田氏多置办些取暖的东西。三房虽说没孩子,可田氏怀着身子,万一挨了冻着了凉,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横竖田氏手里捏着钱,没必要那么扣扣索索的。

田氏原先还真就没想到这一茬,她娘家穷,出嫁前每年冬天都是硬捱过来的。柴禾什么的倒是不缺,可那玩意儿又不能烧一晚上,况且她娘家老屋也仅仅是勉强不漏风,棉衣棉被也比别家要薄很多,甚至她有个妹妹,就是小时候没能捱过来病死的。

谢过了婆婆,田氏回头就叮嘱三郎,让他多置办一些过冬的东西,哪怕备着不用也总比要用了没有强。好在,当初分家时,三房要的钱虽然少,不过她手里本来就有一笔做绣活得来的私房钱,买一车炭是绝对没问题的。

“四弟妹说晚间就来还牛车,你明个儿一早就去镇上买炭,顺便将年货也一并买了。这是咱们家分家的头一年,一定得好好过。还有,记得帮爹娘也买一些来,要是一车拉不过,你后天再去一趟。”

田氏琢磨着,回头还得跟妯娌们商量一下今年的孝敬,以前因为是一家子的缘故,自然不讲究这些。可眼下,家都分了,虽说当初说好了每年要给多少米粮,可年前的孝敬也不能少,毕竟他们每一房分得的钱都不是小数目。

三郎不管这些,凡是媳妇说的,他一并都答应下来。又因为自家的屋子是刚盖的,倒是少了修缮这一步骤,他只找了五郎,一起上山砍柴去。

巧合的是,宁氏也在跟王香芹说孝敬钱这个事儿。

早先分家那会儿,商量好了是比着给老太太的钱给的。又因为老太太生养了八个儿子,朱父朱母只六个儿子,所以商量的是略多给一些。可宁氏自个儿就觉得不太对,别的就不说了,这要是跟她原先想的那样,由大房来赡养公婆,那自然是依着分家那会儿商量好的给。可问题是,眼下她的财神奶奶可是跟朱父朱母一起过的,咋可能还依着原先的来??

“四弟妹,这原先说好的孝敬钱,我肯定会给,可那也太少了!我就寻思着,要么多给一些钱,要么我多买些年货?你帮我拿个主意呗。”

王香芹哪里有主意?可宁氏眼巴巴的望着她,她想了想后,索性道:“不然二嫂你回头抽空来帮我们做饭菜?你看啊,这打年糕、蒸豆包、炸丸子、熏腊肉……我哪会做那些啊?原先在娘家时,这些活儿不是我娘做的,就是我嫂子干的,再说我娘家最多也就准备个一两样。反正我是不会的,对了,回头还要杀年猪熬猪油,你家没猪,回头拿几斤走。”

“我给孝敬还来不及,还拿你的猪肉?”宁氏咂舌,不过她也觉得帮着干活是个好主意,当下拍着胸口保证,说到时候一定空出时间来帮忙。

宁氏的烧烤摊儿已经摆了好几个月了,最初她只要是天晴就跑出去摆摊,生意也相当得不错。不过嘛,就算烧烤这玩意儿不容易腻味,也得考虑一下寻常老百姓的荷包。到后来,宁氏就不天天往外跑了,她除了赶集外,一个月也就去三趟镇上。还真别说,甭管哪个年代,饥饿营销都能获得成功,如今宁氏都在盘算,要不要年后索性赶驴上县城去。要知道,县城那头,正月里可是有花灯节的,从初一一直到十八才停歇,就是每天来回不太方便,因此她还没做出决定来。

好在,这趟也没白出来,起码把孝敬这事儿弄明白了。宁氏高高兴兴的回了家,去后院瞅了好久的鸡窝,到底没忍心杀鸡,最终还是捏了一把钱去屠夫家里割了一斤肉,又说好了明个儿要用的猪肉数量,这才提着回家给讨债鬼做吃的去了。

……

这天一直到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四郎和六郎赶着牛车的身影才出现在村口。

初冬时节到底不比早先天气热的那会儿,加上已经不早了,村口压根就没人,哥俩费了半天劲儿才终于将牛车赶回了家,又急忙忙的将牛车上的猪卸下来,由四郎送猪回猪舍,六郎去还牛车。

听着声儿,王香芹就出来帮忙了,一瞧这猪,看着就像是遭了好大的罪似的,不单没了早间的精气神,整个猪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自闭了一样。

生无可恋、心若死灰……

王香芹忍不住笑了出来,她还是头一次看到猪露出这样的表情来,忙上来帮着赶猪回猪舍。好在,自闭归自闭,猪倒是没闹腾,只是在回到了熟悉的猪栏里后,就往犄角旮旯里一趴,脑袋朝内墙,屁股冲外面,瞧着既像是面壁思过,又像是不想理会傻子主人的模样。

四郎不由的担心了:“它这样,三天后怎么去县城啊?”

“通过了?”王香芹这才想起来,她还没问结果。

“嗯,别家的猪瞧着就比咱们家的小了一大圈,不过到底还是过了秤,最后说咱们家的拿了第一,让三天后去县城。”

本来嘛,三天后去县城也没问题,可眼下瞧着猪整个儿就是蔫巴巴的,别等下在这三天后暴瘦了。虽说从镇上的比拼来看,就算瘦了几斤也不碍事儿,可谁能保证全县别的地方没有比这更壮实的猪?差的多也就算了,要是正好差了这一两斤的,多划不来呢。

眼见四郎认认真真的愁上了,王香芹无奈的拿手指了指别的育肥猪:“我就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不然为啥要喂五头育肥猪?三天后挑最大的去,这头蔫了吧唧的,回头杀年猪。”

顿了顿,王香芹又问:“镇上还有别的说法没?”

“有,说是三天后送去的猪,要是没得第一也就算了,第一名是猪状元,到时候要游街的,完事之后还要杀掉吃。不过你放心,该给的钱一定会给的,只多不少。”

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