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第3/3页)

略一沉吟,王香芹觉得到时候还是可以保留炒猪肝和刨猪汤的,还可以加个卤猪蹄。反正请的多半就是自家人,还有就是长房等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戚。

因为宁氏争强好胜的性子,王香芹相当放心的将重任交给了她。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灶台吗?相信灶台一定会为了那口吃的,逼死他娘的。

可惜,王香芹还是猜错了。

没两日,六郎就告诉家里人,灶台快把猪毛 逼死了。

原来,村学那头在年前会有一次考核,方方面面都要考的那种,比平常的月考要严禁很多,难度也会加深很多。这会送孩子去上学的,多多少少肯定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哪怕像宁氏比较宽松的家长,也同样不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这就直接导致了每到年前,村学里的气氛就会特别紧张。这以前吧,因为猪毛和灶台稳定的将第一第二名包揽了去,其他学生是互相竞争的,倒也勉强保持了一种平衡。可今年……

灶台疯了。

早先王香芹就觉得灶台很聪明,就是聪明没用在读书上。可眼下,灶台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门心思的苦读。要知道,他们一共也就上了一年多的学,学得浅了,考试难度哪怕再高,也不可能高得离谱。灶台本身基础打得扎实,跟猪毛虽然有一段距离,却也谈不上鸿沟。因此,当他发疯似的苦读后,猪毛感到了深深的威胁,总感觉第一名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他就快被堂弟逼死了。

王香芹听了六郎这话,很是好奇:“灶台不是一贯不爱学习吗?就算谈不上厌学,肯定也不喜欢上学。”

“对呀,可他爱吃啊!”

这下全家都好奇了,完全不理解好吃跟学习能有什么联系。好在,六郎并没打算卖关子,很快就帮众人解了疑惑:“二嫂告诉灶台,只要他能考到全村学第一名,回头吃刨猪汤的时候,就把自己那份焖肉省下来给他吃。”

噢,原来是这样啊!!

众人恍然大悟,且完全没有宁氏的那种疑惑。灶台随谁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还需要困惑吗?老朱家以前从未出过吃货,倒是宁家人……

尽管有点儿心疼猪毛,可这事儿要怎么说呢?学习嘛,本来就是公平竞争的,只要灶台是凭实力考第一的,谁能说他?就是不知道温氏回头会不会训猪毛。

朱母暗暗记下了这个事儿,决定一旦发现温氏搞事,就立刻上前劝阻。可她决计不会想到,温氏这会儿心思全然不在猪毛身上,人家正一门心思的专研王香芹养猪的内幕。

托宁氏的福,温氏很快就确定了王香芹养的猪真就夺得了县里的第一名后。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妯娌多年,温氏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宁氏说的话是真是假,甚至有几分真几分假都能判断出来。也因此,她完全相信宁氏说的那些关于猪状元戴大红花游街的话,尤其宁氏详详细细的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就连县太爷品尝猪肉后,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都有描述。

绝对是真的。

所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温氏先跑去跟王家的左邻右舍打听了一番,当然不是直筒筒的问人,她是假意跟人唠家常,委婉的套话出来,问王家养的猪如何,又问王香芹以前在娘家时帮不帮家里养猪。得到的回答相当惊人,那些村人都众口一词,直接说王香芹未出嫁前根本就不碰猪的。

王家也养猪,年年都养,且都是养一头猪的。可猪这玩意儿金贵,喂猪这活儿又苦又累不说,猪圈里的味道也不好闻,所以通常情况下,未嫁人的姑娘家是不会替家里养猪的。再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家家的,万一年岁轻不稳重,把猪养死了怎么办?一头猪啊!一般农家绝对损失不起的,王家看起来也不是那种心大的人。

再继续调查下去,温氏得知王香芹在娘家时,一般也就是喂喂鸡、洗洗衣服,再不就是打扫院坝、整理房间等等。早在王香芹嫂子没进门前,她倒也常帮着家里煮个粥、切个咸菜什么的,等她嫂子进门了,灶屋事情就归了她嫂子,连缝补的活儿也是她嫂子在做的。至于她那个懒妹子,几乎不干什么活儿,因为王香芹说勤快还是勤快的,只是她的勤快却并不包括养猪。

从去山上打猪草,到背猪草回来剁,再到煮猪食、喂猪,以及打扫猪圈等等活儿,全部都是王香芹她娘做的。养猪这个事儿从王香芹奶奶过世后,一直到如今都是王香芹她娘在做。

温氏琢磨来琢磨去的,就是想不明白王香芹养猪究竟是跟谁学的。假如,她要是真的老天爷赏饭吃,自己瞎琢磨出来的,那咋的养猪行,养鸡就不行了?王家这些年每次都只喂一头猪,可鸡喂的却不少,早些年是不太清楚了,最起码这两三年里,王家每年都喂十几二十只鸡。

从未养过猪,却极为擅长养猪?帮着家里喂了那么多年的鸡,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养鸡?明明王家的鸡更多的。

温氏在经过了两三天的调查研究后,又认真的苦思冥想了一天后,最终得出了结论。

——王香芹果然是故意想要害死她那几百只鸡!

凶手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