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第2/3页)

一直到吃过饭,朱父等人又将县丞他们送出了村子,据说直接送到了镇上。所以等他们回家时,天都已经漆黑了。

这一天过的,可真是太刺激了!

此时,已经没人记得朱六郎亲事没成这事儿了,就连最关心这事儿的朱母这会儿都满脑子是“贡猪”一事。就是吧,她想起县丞说的“贵人们吃猪肉的机会不多”这个事儿时,忧心忡忡的问王香芹:“那咱们每年要送到京城几头猪啊?十头二十头?唉,你说这猪肉多好吃呢,贵人咋就不爱吃呢?”

王香芹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娘你知不知道,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只怕一天就要吃掉两三头猪。”

“啥玩意 儿?”

“娘你可放宽了心吧,从今个儿起,咱们家的猪再也不愁销路了,价格都可以翻上好几番。哪怕京城里的贵人们吃腻了,这不是还有天南地北的有钱人吗?但凡不差钱的,谁不想尝尝皇帝老爷吃过都说好的石门黑猪?”

“那咱们以后卖生猪?”

“都成,直接卖生猪的话,运输的事情就让对方犯愁去吧,咱们不需要负责。不卖生猪也可以卖焖肉,或者做成火腿、腊肠,这种保存的时间更久了,运到哪儿都方便。”

王香芹记得系统对石门黑猪的介绍里是包括了进化方向的,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她还特地飞快的打开系统界面瞄了一眼。

[石门黑猪优化方向:产仔数、肉质,具体参考“太湖猪”、“金华猪”。]

果不其然,石门黑猪的肉质是偏金华猪的,最适合做火腿了。

既然上辈子有金华火腿,那这辈子再来个石门火腿也挺好的,比起直接卖生猪,怎么看都是卖成品食物更赚钱一些。

别人还沉浸在“贡猪”这个事儿上时,王香芹已经盘算着怎么从这事儿里头捞钱了。而跟她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宁氏,只见宁氏悄悄的将王香芹拉到一旁,伸出了两个指头:“改下分红,八二开,你八我二!”

从最初的“赚钱了给王香芹一成红利”,再到前不久才谈妥当的“纯利润五五分成”,接着到如今的“八二开”……

王香芹不得不承认,她二嫂啊,真的是把全部技能点都点在了抱大腿上头了。关键是吧,她还不能不答应,傻子才不答应呢!多个金牌销售员,她不知道能省多少工夫。尤其,等将来她要向全国供应石门火腿时,最最缺的不是干粗活累活的苦力,而是像宁氏这种满脑子都是钱的金牌销售啊!

“成,就按照二嫂你说的来,我还可以给你承诺,起码在本地,我的猪只卖给你!”

宁氏瞬间两眼放光,真的毫不夸张的说,王香芹差点儿以为自己看到了探照灯。

老朱家是高兴坏了,哪怕天色已经很晚很晚了,愣是点着油灯也要把话说完,到最后还恋恋不舍的约着明个儿早起继续规划。尤其是祭祖和开祠堂一事,更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这些王香芹全然不感兴趣,本来她还想说一说扩建猪舍的事情,可眼瞅着家里人都太兴奋了,索性就闭了嘴。横竖也不是特别赶,不如等祭祖的事情结束后再说也来得及。况且,经过了这一遭,她觉得到时候盖猪舍一定不会缺人手的,真的要是缺人了,就直接跟族长说,只要得到了族长的支持,就算盖再多的猪舍也没问题。

与之截然相反的却是王家了。

王家离村口还更近一些,因此他们其实比老朱家的人更早一些知道这个事儿。哪怕不知道具体的情况,那句“皇帝老爷吃了老朱家养的猪”,他们却是听在耳里的。

就不说御赐的牌匾,以及后续的那些好处了,单单这句话,就击溃了王家人。

“什么老朱家养的猪?那是王香芹养的!朱四郎除了会铲屎挑粪,他还会干啥?对对,他还会拿着王香芹弄出来的稿子背完了出去讲!!”

“凭啥啊?明明是咱们老王家的功劳,凭啥都叫他老朱家抢了去?苍天啊,你开开眼吧!!”

“祖宗……”

整个王家,最崩溃的还不是二老,而是王大哥和王大嫂。王大哥直接就冲进里屋抱着他爷奶的排位一声声的泣血哭啼,王大嫂更绝,在怒骂之后索性就坐在地上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王家爹娘把好处从老朱家讨过来不成。

王家爹娘一个劝儿子,一个劝儿媳,结果两边都没劝住不说,连带家里的俩孙子都被吓得嗷嗷哭起来。大孙子是真的被吓坏了,毕竟他也有四五岁了,听着爹娘那歇斯底里的哭 嚎声,他吓得一面哭一面浑身发抖。小孙子去年才出生的,他是因着有半天工夫没人理会,又饿又渴,还没人给换屎尿布,委屈得扯着嗓子痛哭。

从下午县衙来人开始,王家这边就没消停过。等住在他们家附近的村民回来了,听到王家这边的动静后,还有那嘴贱的帮着转述老朱家的盛况,于是乎,王大哥和王大嫂闹得愈发厉害了。

谁都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端。

御赐牌匾一事传得极快,恰好这档口还是春耕结束时,很多人那是宁可放着家里的事儿不做,也非要出去跟人家说说这事儿。没两天,附近这一带就全都知道了,还有人特地赶过来看御赐牌匾,一时间老朱家这边是热热闹闹的,从早到晚就没个消停。

王香芹特别担心人多了会影响到她的猪舍,跟朱母好一通说道后,终于说服了朱母将御赐牌匾暂时送到长房那头,也就是朱大伯他们家。

朱大伯相当欢迎,他本来就是朱氏一族的族长,对族中之事极为关注。一听朱父说了自家的难处,立马大包大揽,二话不说就将堂屋清理一新,还安排了一个神奇的看牌匾人——朱家阿奶。

她老人是不爱动弹,骨子里却还是个爱热闹的老人家,只是因为年岁渐长才不得不留在家中。这下好了,她索性长驻堂屋里,亲自守着牌匾。外人要看可以,只能站在堂屋门槛外看,不能走进来,更不能上手摸。

王香芹在送走了烫手山芋后,还特地去瞄了一眼,帮着出主意说,可以在堂屋门口拉条布匹,提醒参观者不能越界。

在这之后,热闹就归了长房那头,猪舍这边再度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刚平静了没两天,县里头又来了头,提醒朱四郎全县的春耕都结束了,可以开始巡讲了。

朱四郎:……

听到这个噩耗的那一瞬间,朱四郎的表情太绝望了,生无可恋都不足以形容他。仿佛是担心他还不够惨,县里来人又附赠了一个消息,说是其他县城听说了这事儿后,表示也想请朱四郎去他们那边巡讲,除了县太爷原先给的补贴外,每巡讲一场再额外多添一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