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4页)

可赵六视若无睹,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竟走了!

露珠儿吓了一跳,忙握住程晓晴的手:“你怎么样,烫伤了不曾?”

程晓晴摇头,云鬟大为意外之余,几乎气怔,赵六如此嚣张,果然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跟赵黼如出一辙,她迈步出来,待要说两句什么,然而他已经去了。

云鬟只摇摇头,心中道:“果然是他!这不如意便不管不顾发作起来的性子……”咬了咬唇,磨了磨牙,却终究不曾出口。

云鬟转头,见程晓晴跟露珠儿站在一处,都有些不知所措,云鬟便看晓晴:“可烫伤了?”

晓晴忙摇头:“姑娘放心,好端端的。”

云鬟见她半边身子被茶水湿了,便道:“你如何却来送茶呢?”

晓晴十分不安,小声说道:“我因无事,便陪着露珠儿姐姐走一趟……不想竟触怒了六爷……姑娘,我可是给你惹事了?”

云鬟皱眉:“不必理会此人。”又叫露珠儿带晓晴下去收拾。

此后,云鬟唤了陈叔来,问起今日之事,果然如赵六所说,他乃是来避雨的,当时偏云鬟为避开程晓晴躲到了偏院,故而露珠儿等都没找见她。

云鬟听了便道:“此人身份虽然特殊,然而我们是安分守己的人家,跟他们军中更是井水不犯河水,陈叔你大可不必如斯敬畏他们,他以后不来则罢,若还是来,万万不能由得他四处乱走,也只以礼招呼罢了,很不必过于厚待。”

陈叔忐忑地答应了,白日赵六来时,陈叔的确是“如临大敌”,因他知道这少年身份是极不同的,又是军中的人,上回因王典之事又且看过他的手段,故而敬畏有加,果然如云鬟所说,半点儿也不敢怠慢如今听了云鬟这般说,陈叔心想:“虽我们安分守己,但行伍出身,做官的人,若真的有些不良之意,我们又如何应付?且这小六爷看着也不像是坏的,手段又高,本也可算个靠山,只可惜小主子跟六爷脾气不对,唉,只盼以后这位神少来我们庄上,两下相安就是了。”

不多时,程晓晴便来告辞,云鬟只让露珠儿送她。

这一场雨到了晚间才淅淅沥沥停了,空气里的燠热倒是散了些。

夜间,云鬟洗漱了,正欲安寝,露珠儿因拿了一双绣花鞋出来,便对云鬟道:“姑娘你看,这绣的可好不好?”

云鬟接了过来,见浅绿色的缎子鞋面上,绣的是鹅黄色的报春花,小花簇簇,针线精致的很,着实惹人喜欢。

云鬟翻来覆去看了会子,看这尺寸是给自个儿的,便道:“是你做的?只颜色有些太鲜艳了。”

露珠儿笑道:“我的针线哪里有这样好?是晓晴做的,这颜色也并不鲜艳,她知道姑娘的心,知道你不喜欢那些大红大绿的,特特给你选的呢。”

云鬟白日虽听闻两人说起,却只以为是纳了鞋底子,不料竟是如此……因慢慢放下,道:“她倒是有心了。”

露珠儿笑道:“她的确是能干,要不怎么那胡家这般喜欢她呢?我瞧她气色比先前来咱们庄的时候都好多了……”

云鬟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只叫露珠儿把鞋收起来。

露珠儿将鞋放进柜子里,见云鬟对灯出神,她正欲出去,云鬟忽地问道:“白日我不在的时候,赵六爷来,可知道他在书房内呆了多早晚儿?”

露珠儿想了想,道:“也并没多久,陈叔叫我去厅中送茶的时候,因不见了人,我便一路找去,那时候六爷还在廊下,并没进书房呢……他还好言好语地跟我说话呢。”

云鬟转头看她:“说什么了?”

露珠儿笑道:“也并没别的,只问我这庄子多大,平日可还安静等话,又问我们跟着姑娘多久了……”

云鬟不做声,眼前却想起赵六在书房内那一场阴晴不定,以及他临去掀翻茶盘……

露珠儿见她不言语,便又道:“我说了林嬷嬷是跟着京内来的,我跟陈叔是在谢家跟着夫人的,他又问晓晴姐姐……”

云鬟正出神,闻言方回头:“问她?”

露珠儿以为她不喜,本正要停下,见她问起来,才大胆道:“多半是见我没提晓晴姐姐,故而六爷问她是不是也是谢家跟着的,我就说晓晴姐姐是前儿日子才来的,就是在那贼人过来行凶的前一天……然后就没话了。”

云鬟微皱眉头,最终却只一挥手:“你去睡罢。”

又过了两日,云鬟的手已渐渐能放下来,因拘束了她几日,林嬷嬷自觉有些不过意,正又赶上七月十三鄜州城大集,当下一大早儿,便叫小厮备车,带着云鬟进城玩耍。

沿街逛了会子,见那些琳琅满目的杂货,林嬷嬷自是喜不自禁,又跟露珠儿买了好些用着用不着之物,两个人都是欢欢喜喜。

云鬟在旁跟着,不禁便想起当日青玫在时的情形,也因买了许多心头好之物,故而也是这样满面光辉,如今,却已经物是人非。

林嬷嬷因逛得累了,便拉着云鬟,转进旁边的小茶馆里,点了两盏酸梅汤,却给云鬟一盏桂花藕圆汤。

云鬟本想吃口酸的,可惜手上的伤不宜吃酸罢了,勉强尝了尝藕圆,只觉太过甜腻,便不吃了,只陪着林嬷嬷跟露珠儿两个,她自看门外人来人往。

此刻茶馆里也有许多赶集之人,四面八方周遭乡县俱有,彼此吃茶闲话,沸沸扬扬,不绝于耳。

忽地有一人说道:“这一次,只怕咱们的县老爷使不了神通,必然是要被难倒了的。”

云鬟听见是说黄诚,便转过头去看,正另一个道:“这只怕未必罢了?上回说是城隍爷的小鬼杀人,也同样传说的极为邪乎,县太爷又何尝被吓倒了?这次既然同样是鬼,必然也能破案。”

旁边一个人大抵是外地才来的,因不知情,便问:“小鬼杀人案,我是听说过的,黄大人判得极高明的,只不知这次是何意?”

先前那人便道:“这位必然是外地人,竟连这个也没听过?因我们大老爷先头破了那鬼杀人的案子,前几日,那洛川县的县太爷,把个最棘手的案子给了我们老爷呢。”

说着,就一五一十,将最近传的极光的一件案子眉飞色舞地说来。

此案便发生在跟鄜州交界的洛川县,原有一位老大人,姓袁,先前也是京官,官至工部主事的,后来告老还乡,便回到洛川,因喜此地清幽,就在洛川安居了。

这老大人的其他儿女早已经成家,都在京内,如今膝下只一个最小的女孩儿,那袁小姐才十五岁,生得如花似玉,有倾城之貌,且十分孝顺,本来她两个姐姐欲留她在京内,她却只要陪着老父,以尽孝心,宁肯就跑到这小小县城来,故而袁主事也是爱若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