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风助火威(第2/3页)

杨剑一脸惊讶,张了张嘴想问什么,却又被夏想打断了。

“下一步政府工作的重点,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先和你交流一下,你也多提宝贵意见。”刚才的话题杨剑还没有消化,夏想就轻飘飘地揭了过去,落到了工作上面。

杨剑明白了,他站队不站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被董晓明的大火引火烧身……

随后,夏想说出了他的执政思路,杨剑一听,就算他在官场历练多年,也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得不为夏市长破天荒的重大举措大为叹服!

……

时间进入了12月份,一场大风过后,天泽市天寒地冻,寒冷逼人。

安居工程已经停工,地基只挖了一半,但还可以进行其他的辅助性的工作。张尤不但没有轻闲,反而比以前更忙了,因为他要和达万合作,在天泽市开办一家大型设备租赁公司。同时,来自燕市的天安房产也正在和他洽谈合作,准备在天泽市投资兴建一处大型建材市场。

完全是针对萧逸凌控制建材和租赁市场的重大反击的商业手段。

租赁公司的前期工作还算顺利,期间也有过明里暗里的阻力,基本上都由彭云枫出面摆平了。建材市场的投资遇到了难题,征地的时候,被国土局卡住了。

国土局也不说不批,只是一审再审,故意拖延,连夏市长做出了批示也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建材市场触动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对方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止建材市场的上马。

夏市长也不急,甚至没有动用市长的权威直接压国土局通过审批,而是继续稳步推进他的执政方针,在报社和电视台为他的执政理念造势。说来也怪,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日报社,都非常配合夏市长的工作,立场也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夏市长,就让不少人都暗暗猜测,难道是因为吴才洋的缘故?

吴才洋是中宣部部长,对地方媒体有影响力,但不是决定性的。

一向保守的天泽市,自从夏市长到来之后,就开始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等所有人都意识到的时候才恍然惊醒,原来最先的变化是从舆论风向上改变的。

当然,舆论风向上的转变,只有有心人才能看得出来,大部分百姓还没有体会到夏市长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毕竟要改变一座城市的风貌,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也有细心的百姓也感觉到了不太明显的变化,比如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比以前强了一些,比如脸难看事难办的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有所收敛。

但天泽市根深蒂固的症结还是依然如故,贫穷、落后,低收入,高房价,高物价,等等,想要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局面,任重而道远,并且困难重重。

夏想,是一个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他正在按照他既定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出每一步。

不少市民能发现了一点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夏市长上任以后,来天泽市投资的客商越来越多,隔三差五就是视察和考察,原先许多闲置的地皮,许多废旧的无人问津的旧厂房,现在也开始陆续有人询价。

感受最明显是写字楼的出租,原先天泽市的写字楼绝对是赔本生意,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之间前来租办公楼的客人就多了起来,而且也不知是来自燕市还是京城的客商,出手大方,一租就是一层!

感受最深的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最近一个月内,来天泽市注册开办公司的客商,比去年一年都多!而且注册资金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数量之多数额之大,就在天泽市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夏市长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天泽市贫穷的帽子有望摘掉了。

不过也有悲观论者认为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虚假的繁荣,注册公司容易,想要在天泽市打开局面,真正投入资金并且有产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都不知道的是,前来天泽市注册公司并且前来投资的客商,基本上全是夏想的经济班底,也有杨威介绍来的京城客商,作为夏想最器重的经济班底的核心人物,李沁在其中担当了最重要的策划人的角色。

而且有一部分公司是哦呢陈在京城被收购之后又重新包装上市的公司,在李沁的运作之下,来天泽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撬动天泽市的市场,就是要为僵化而落后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肯定不会只为政治服务,李沁眼光独到,发现了天泽市的经济亮点,撬动市场只是其一,其二,也是在商言商,为了收获更大的利益。

但李沁也明显感到了重重阻力,别看夏想是市长,但市长也有市长的顾忌,不可能处处插手,而且作为市长不可能事事露面——所有的事情都卡在了批地上面,也就是说,董晓明非常强势,不给市长面子。

不过大家都清楚,不是董晓明敢和市长较真,而是他身后的势力逼得他不得不这么做,说来可笑,居然还会有人阻止外来投资,也许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但夏想很明白的一点是,有人阻止的不是外来投资,是想保护他们在天泽市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因为前来投资的项目,都涉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天泽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峙局面!

……

董晓明出院了。

出院后,董晓明回到国土局上班,有关他有可能被调查要下台的传闻,随着他重新回到国土局豪华的办公室的一刻起,就烟消云散了,有心想投靠夏市长的副局长姜涛也收回了心思,暗暗庆幸幸好没有向夏市长早请示晚回报,否则肯定要被董局长穿小鞋了。

谁都知道董局长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

董晓明一上班,就召开大会再三强调要严格审批制度,严把批地关,尤其是对外来的客商的用地申请,要慎之又慎,宁可不批,也不能乱批。

董晓明的讲话等于是对外来投资持不欢迎的态度,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天泽市贫困落后的根源。

下班后,董晓明正要回家,突然就接到了刘一九的电话。

刘一九和董晓明也算有点交情,以前也共过事,但董晓明自认和刘一九之间的关系不远不近,现在接触更是很少,他就不明白刘一九一上来就提出请他吃饭,就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刘局,有事你就说,不用客气。”

“董哥,实不相瞒,我请你吃饭是想私下里和你谈谈,因为正好手中有一个案子涉及到了你……”刘一九的声音还是一副很随意的口气,但却让董晓明感觉后背一阵阵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