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首先看到这文章的是首都一些国营企业的领导, 以及机关干部们。

看到小红旗和元华熟悉的名字,还以为有什么新闻,结果还真是大新闻。

小红旗竟然要让元华集团为他们建立的企业结构来管理公司。

元华的管理模式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是爱国企业家, 可他们那是从西方回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小红旗作为公营单位, 搞这么一出,相当于是是要在社会主义公营单位里面使用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了。

现在改革的话题十分的热闹。

小红旗一下子成了众人口中的话题了。

其中表扬的很多, 批评的也很多。

有些改革派的国营单位领导对小红旗的这个举措也十分感兴趣,他们也准备观望一下, 看看小红旗这次结果怎么样。

如果元华真有这个本事,他们也想请元华来为自己的单位进行改革。

元老爷子也看到这个报纸了, 特意拄着拐杖来找自己孙子。

元归正在边喝咖啡边看报纸, 见到老爷子来了, 他一个眼神都没给。

元老爷子对他这个态度也习惯了。

还是自己以前做的孽。

现在得受着。

好歹还知道装一装, 总比那些直接伪装都不装的强一些。

“你这次动静倒是很大。不怕要是形式变化, 国内不改革了,你掺和进来了,到时候吃大亏?”

元归摊了摊手, 道,“我无牵无挂的, 输得起。”

元老爷子:“……”这是真不把他当亲人了。

他也不计较,到底是自己的孙子, 而且元华也是几代人的心血, 他也不想元华真的出事。“我还是要提醒你, 我们元华不是专门做这个的, 等未来华国改革真的搞起来了, 国外的资本必定会抓住这个市场的,那些专业的做这个的企业必定会抢占市场,你想开拓这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大。还不如好好搞实业。”

元归道,“爷爷,你老了,已经没有了胆量和眼光了。”

元老爷子:“……你有?”

元归道,“你等着看结果吧,未来元华的成就必定超过在国外的成就。”

“呵呵……”元老爷子气笑了,无耻的小畜生。他还真管不了了是吧!

又想起什么,他突然道,“说起来你倒是和那个苏老师走的挺近的,和小红旗合作几次了吧。”

元归不置可否。

“那个女同志倒是个好同志,虽然你配不上人家,但是如果能找回来给我当孙媳妇,我也是很支持的。”跟着好人学好。总比找个和这孙子一样掉进钱眼里的人好。虽然有些委屈了这个女同志了。

这女同志他也了解过了,是个好干部,做学生也很优秀,之前写的文章也展现出了她强烈的爱国之心。很难得啊。

元归淡定不下去了,差点呛到了,“我们是单纯的合作关系。”

元老爷子一脸不信。

以前也没见这孙子和哪个年轻女同志接触这么多的,经常见面不说,一谈还谈半天。

而且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从这孙子手里弄钱弄人的。

虽然他孙子有目的,但是人家也有这本事。

能管得住这小子,太难得了。

“反正你找女朋友的事情,我表态了。”

元归面无表情道,“爷爷,这事情和你的态度无关。”

元老爷子气的捏拐杖。

然后用拐杖指着他,“你给我等着。”

“ok.”元归应道。

“……”元老爷子又想骂人了。

首都的这些事儿,苏青玉是不知道的。

到了苏家屯之后,她忙着给安顿带过来的这个团队。

一共十五人。

按道理这个团队不应该只这么一点人的,但是元华自己也差人,所以只能先培养小红旗的人,然后让小红旗的人自己带其他人。

苏青玉也不挑了,能有这么多人才帮忙,她都要偷笑了。

小红旗和苏家屯的人知道苏青玉这次带人回来,也都是准备的很好。

之前知青们住的老师宿舍收拾出来了,给这些人住。

为了招呼这些人,队里还专门安排了人,给他们收拾房间,洗衣服之类的。

当然,这些工钱小红旗给拿了。

元华的人来看到苏家屯之后,也算是松了口气。

他们本来来这里之前一听是去乡下干活,心里老大的不乐意了。

城里就和国外差远了,乡下还能生活吗?

可他们都是元华培养出来的人,也是元华重金聘请的,形成的思想也是听从上级领导安排。元总都发话了,他们就义无反顾的来了。

还好,不是那么难过,有单身宿舍住,收拾的还算干净,床上的凉席是新的,屋子里还用蚊香熏过了。

吃饭吃食堂,伙食还算不错,还有饭后西红柿当做水果。

而且这里的人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据说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了,连县长来了都没这么照顾过,这些人也就在这里暂时住下了。

安顿好了这些人才,苏青玉才有机会吃口饭。

苏大姑带着儿媳妇和孙子来的时候,苏青玉正在边吃饭,边和家里人说话。

看到苏大姑她们来了,她赶紧打了招呼,“大姑咋不好好养着?”

“好多了,我现在能动就躺不住。”苏大姑笑盈盈道,因为养伤,吃的好,现在心情也好,整个人气色好多了,比上次见面的时候看着健康,也圆润。

苏青玉心里也高兴。

又喊了苏大姑的儿媳妇一声嫂子。

苏大姑的儿媳妇是个性子十分软的女人。比苏大姑还要软。

她最的最硬气的一件事儿,就是李家人不送苏大姑去医院,她跑去公社给苏家屯打电话报信了。

现在苏青玉和她打招呼,她腼腆的笑着点点头。

然后让儿子黑蛋喊人。

“喊姑。”

“姑!”黑蛋大声喊道。中气十足。

苏青玉一听,笑了,这小黑蛋长的很周正,就是皮肤黑。也难怪叫黑蛋了。

仔细看看,还挺有眼缘。

笑着起身去给黑蛋抓了一大把糖。

黑蛋舍不得吃,都放在奶奶兜里。

“黑蛋可真是孝顺。”苏青玉道。

“妈说了,奶奶对我好,我要对奶奶好。”黑蛋道。一句话把妈和奶奶都夸了。

一家人都逗笑了。

也不知道李家那些坏胚子,怎么养出个黑蛋这样好的孩子。真是随了自家苏家人了。

苏大姑过来也是为了道谢,知道青玉把苏家屯带的这么好,她们才有了这么个容身之处,要不然还真要背井离乡了。

现在在苏家屯很好,大家一起上工,因为队里“嫁”进苏家屯的男娃子很多,所以互相之间也没笑话谁,反而觉得很正常。他们在这里过的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