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香港

于是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阿八哈汗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这场战争本应是马穆鲁克再次大显神威的舞台,在历史上,蒙军大败,几乎永远丧失了西进的可能。但是,在东海人的无意介入之下,这场战争的结果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马穆鲁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而伊尔汗国和西洋公司攫取了丰厚的战果,这个战果甚至远远超出了阿八哈汗的最高的预期——当初他觉得能拿下哈勒普就不错了。

战后,大食地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伊尔汗国几乎收获了整个富庶的叙利亚地区,势力大大增强,野心也随之膨胀。而另一个明显的受益者是基督徒们,之前他们被马穆鲁克不断攻城略地,几乎到了消亡的边缘,而现在这个威胁陡然消失,可以大大喘一口气了。不仅如此,蒙古人还需要大量的狗腿子去压制新得地区的本土居民,而这些基督徒显然就是合适的人员,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

现在的大食地区,更“均衡”、更“精彩”了,但潜在的火药味更浓,也更符合东海人的期望,浑水才好摸鱼嘛!

除了这个无形的政治收益,他们在霍姆斯战场上迫不得已大出风头之后,也收获了巨大的实际利益。战后论功行赏,阿鲁浑和阿八哈很慷慨地把波斯湾南岸的震旦港一直到澳门岛的大片不毛之地都划成了西洋公司的封地,还掏出大笔真金白银购买他们的优质火炮,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仅如此,西洋公司还成功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红海和东非,从而彻底控制住了整个西洋地区的贸易,长远来看,这意味着天量的财富和未来的可能性。

而对于失败一方的马穆鲁克们来说,不但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凶险,内部也出现了波涛汹涌的局势,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拜伯尔斯为了压制愤怒的青年马穆鲁克们,可是费劲了心机,为了在下一场战争中复仇,他同样殚精竭虑。

如今,他终于得到了一种能一挽狂澜的利器。

……

1272年,9月27日,大苦湖北部。

“轰!”“轰……”“轰!”

三门崭新的火炮先后发出了怒吼,抛射出了铁弹丸,将百米外的木靶子砸出了三个大洞。

拜伯尔斯见状大喜,当即喝彩道:“好,给工匠和东海人赏二百第纳尔!”

这三门火炮是在西洋公司技工指导下,由他手下的工匠“自主”制造出来的,还是子母炮的结构,但口径缩到了狮牙炮级别的75mm,射程也缩水了不少。虽说是“自主制造”,但这种锻铁炮结构复杂,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真的从头敲出来,实际上是进口了全套零部件然后“组装”起来的。但这不要紧,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个开头,别的都好说了。

他旁边的副统帅卡拉温将军也感叹地说道:“啊,我们有了这种魔法般的武器,蒙古人再也猖狂不了几日了!”

拜伯尔斯看向东北方,又转向南方,恶狠狠地说道:“这次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卡拉温举起一个精致的东海玻璃酒杯,“离将异教徒逐出圣地的日子不远了!”

拜伯尔斯看着他杯里的红色液体,有些犹豫。与卡拉温只是口头上虔诚不一样,拜伯尔斯可是真的很久没喝过酒了。不过今天有大喜事,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庆贺一下,于是举起了另一个玻璃杯,与卡拉温对举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哈哈,多年没破戒了,现在喝来还真有些不习惯,又苦又涩的……”

拜伯尔斯放下酒杯,随意调侃了两句——

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脸色一下子由红转白,双手捂住了剧痛的腹部,然后震惊地抬起了头:“这酒有毒……卡拉温,你,竟敢!来人呐……”

然而他更震惊地发现,不但背叛了他的卡拉温笑吟吟地看着他,就连旁边的其他马穆鲁克也对此熟视无睹,仍然无谓地看着远方的沙漠或场上的大炮。

“我的兄弟,”卡拉温端着酒杯走了过来,脸上残忍的笑容掩饰不住,“你还不明白吗?已经没人支持你了。你现在不再是什么狮子王、文明世界的保卫者,而是马穆鲁克的耻辱!所有人都希望你为失败而负责,而现在你也确实已经负起责任,与敌人签订了屈辱而合理的契约。那么,你的使命也结束了,把这份屈辱带到地狱里去吧,合理的部分自会有别人来继承的。”

“你!”拜伯尔斯激动地试图伸手拔刀——当年他就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砍下了上任苏丹古突兹的头,从而夺取了苏丹之位——然而毒素已经使得他四肢无力,再也抬不动手了。不久后,他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口吐白沫,怒视着卡拉温。

卡拉温叹了一口气,将杯中酒倒在了一块餐巾之上,然后盖住了拜伯尔斯的脸。

“想当年,我们两个发誓要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放心吧,我会代替你走下去的。菲丽尔和达达托斯我也会照看好的,你就安心地去吧。”

……

数日之后,苏伊士城南部。

“很好,很好。”

高川万里迢迢(并非夸张)从华罗城来到苏伊士港,视察马穆鲁克划给他们的“租界”的建设情况。

埃及人的政权更迭似乎并未影响租界的建设,不少商人为了获取报酬,带着勤劳的埃及工人前来帮忙,饶是苏伊士周边条件艰苦,一道道土墙也飞快地建设了起来。

高川对此很高兴,毕竟这个据点可是代表着全新的可能性啊!

左辛趁热打铁问道:“高总,这租界租界的名字也不好听,您给起个新名字吧。”

“说的也是。”高川看着不远处一艘正在卸货的大船,“以后这里将成为香料输入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港口,既然如此,那就叫‘香港’吧。”

……

1272年,10月19日,龙牙海峡。

一艘大食风格的大型桨帆船正飞快地拨着桨,以不要命的速度通过龙牙海峡中两座隐秘岛屿之间的狭窄水道。

这几天,龙牙海峡周边罕见地升起了大雾,这使得刚开幕的贸易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居然还有些不怕死的偏偏就在这视野受限的时节出航,也真是胆大……或者说别有所图。

“让奴隶们再快点!”船长巴塞尔努力辨认着周围的风景,与记忆中的场景对照,试图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今天得到卡里岛才行,过了那边,黑狗子就别想找到我们了!”

巴塞尔是一名常年跑东方航线的大食海商,光是船长就当了十三年了,航海经验丰富,甚至光靠眼看都能确定航线,靠这一手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是南洋一带久负盛名的老船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