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尘埃(上)(第2/2页)

金微山和燕然山,都被朕的将士拿回来了,突厥祖庭覆灭之日还会远么?

当年他的母亲武则天,以他不能做一个好皇帝为由,赶他下台,自己取而代之!那时,无数人为她母亲的决断欢呼。

然而,她母亲在位之时,突厥复国,大唐失去黄河以北,不得已,派个男人去突厥入赘。到了他重新执政,却先果断启用张仁愿,打得突厥墨啜可汗再也不敢领兵南下。随即,两路大唐健儿又杀入大漠,一南一北直扑突厥祖庭!

到底谁不适合做皇帝啊?!抬手轻轻在自己脸上抹了抹,李显又骄傲地笑了起来。

虽然老天爷没肯给他太多时间,外患却注定在他活着时候就消失。盛世也会在他死后不久,就重新降临。后人提起即将降临的盛世,应天神龙皇帝这个名号,就必将如星辰一般闪耀!

“圣上,大喜,大喜!”高延福的声音,忽然在仙居殿门口响起,将李显的思绪,瞬间又拉回到了眼前。

低下头,他恰恰看到高延福那小步快跑的模样和因为兴奋而发红面孔,心中顿时就涌起一股欣慰,“何喜之有,你这老东西,别卖关子!”

“不敢,老奴不敢。老奴是,是高兴得,高兴得语无伦次了!”高延福一边跑,一边喘息着拱手,待人到了四轮车前,语调也刚好恢复了正常,“启禀圣上,朔方传来捷报,九日之前,张仁愿破突厥南路兵马与居延海,斩首四千,生俘虏六千四,朔方军顺势追到了浑义河。四日之前,朔方军于浑义河畔,与突厥再战,又斩首三千有奇。叛离大唐,又为祸多年的老贼阿始德元珍被阵斩,首级被告捷信使已经送回了长安!”

“浑义河,浑义河在哪?”李显顾不上理睬阿始德元珍的脑袋该如何在处置,左顾右盼,寻找可供参考的舆图,却迟迟无法找到,急得在四轮车上连连搓手。

“在大漠之北,距离突厥祖庭不到六百里,并且二者之间毫无险阻!”高延福也算是知兵之人,一边解释,一边向李显深深施礼,“老奴恭喜圣上,荡平突厥,永绝北庭之患!”

“奴婢恭喜圣上,荡平突厥,永绝北庭之患!”昭容上官婉儿也带领着跳舞的宫娥齐齐上前,对李显屈身下拜。一个个,开心之色溢于言表。

“平身,全都平身!赏!昭容,今日她们舞跳得用心,你替朕重赏她们。赏金从朕的私库里出!”李显兴奋得头皮发烫,挥舞着手臂,快速吩咐。

“谢圣上!”上官婉儿再度带头,与宫娥们一道向李显真心实意地道谢。

此时此刻,李显的注意力,没有一分一毫放在这些美人身上。挥舞着手臂,再度试图站起身体,然而,却再次失败,重重地跌回了四轮车上。

他丝毫不觉得沮丧,随即,右手用力握紧拳头,轻轻砸向自己的左手心。“距离突厥祖庭不到六百里?好,好,张仁愿果然未曾负朕。如果安西军也能及时赶过来跟他会师就好了,两军合兵一处,必然稳操胜券!”

“圣上,朔方军送回来的除了捷报之外,还有张仁愿的奏折。正如圣上先前所料,张仁愿在奏折上说,安西军已经抵达燕然山下!”高延福伸手扶住李显腋窝,帮他在四轮车上坐稳。以免李显因为兴奋过度,从四轮车上滚下来,摔个头破血流。

“他们合兵一处了么?”李显听得心痒难搔,立刻高声追问。

“未曾!”高延福想了想,轻轻摇头,“奏折上说,朔方军探得,突厥可汗墨啜,正带着倾国之兵,准备阻截安西军。所以,张仁愿决定,不去与安西军汇合,趁机挥师直捣突厥祖庭。”

“不去汇合?”李显愣了愣,对张仁愿的决定很是不解。

如果换了他做主帅,肯定先跟安西军合兵一处,如此,才能更有把握将墨啜击败。而现在,张仁愿却对安西军不闻不问,只管自己去抄突厥人的老窝。如此,就有点太急于求成,或者说,太贪功冒进了!

然而,他却知道,自己无法干涉前方将士的决断。距离如此遥远,他即便想命令张仁愿改变主意,当圣旨抵达浑义河畔之时,张仁愿也早就带着麾下兵马打进突厥祖庭了。根本不会在原地等着他来“运筹帷幄”!

“张大都护应该想打墨啜一个措手不及吧!”伺候李显这么多年,高延福岂能猜不到李显在想什么,赶紧低下头,笑着替张仁愿解释,“丢了祖庭,突厥人士气必然大降。届时,张大都护率部从背后杀向墨啜,安西军刚好在前面堵着。两路大军一路做菜刀,一路做案板,肯定把墨啜给剁成肉馅儿!”

“好,好,好一个菜刀和案板!”李显终于恍然大悟,开心地用力挥手,“朕就知道,张仁愿不是那种贪功冒进的人。朕,朕备好了酒宴等着他,等他扫平了漠北,朕,朕就让太子拜他为师!”

‘有张仁愿做太子少师,坐镇朝堂,朝堂上肯定风平浪静。有牛师奖和张潜坐镇安西,安西也刀兵不兴。而北庭经此一战,十年内必然再无战事,换一个守成之将前去坐镇即可,不必朝廷操太多的心。如此,即便朕不在了,大唐也内外皆可安稳,四海升平……’

正开心地规划着,仙居殿门口,却又传来一阵喧闹之声。李显愣了愣,诧异地抬头,只见大唐圣后韦无双,在左右仆射,中书令,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同平章门下三品的簇拥下,龙行虎步地向自己走来,恰似母亲武则天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