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折磨(第2/5页)

奚芊芊便直接跑去福利院才当义工,整整两个月,与小孩子相处。然后又找各种渠道去和怀孕的母亲交流。

她试图去了解着胎儿成长过程之中,母亲情绪的变化。

但问题是,这些母亲肚子中的孩子都是被祝福的存在,所以母亲们在谈到自己孩子的时候,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的笑容。

奚芊芊很难想象,如果一个胎儿从一开始便被诅咒类,母亲会拥有怎样的情绪。

另外一方面,奚芊芊本人又是一个相当独立、自主的女性。

在她看来,就算“张甜甜”被强奸了,有罪的、应该受到惩罚的也应该是强奸犯,而不应该是剧中的张甜甜

她曾经和秦砚说过,如果自己真的遭遇了类似的事情,那自己肯定会想方设法通过法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法让他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一刀捅死对方。

快意恩仇、直来直去才是奚芊芊。

而剧中的张甜甜却出生在一个相当保守的家庭,父母也是那种把贞操认为高于一切的传统华人。

剧中的张甜甜和奚芊芊的性格差别实在太大了。

甚至当初奚芊芊还和秦砚争论过:为什么女性一旦怀孕之后便会变得软弱,这完全不符合道理。

秦砚当初给奚芊芊解释,他进行人物设定时候查阅的各种资料。

在《守门人》中,女性怀胎变得敏感与软弱,秦砚认为不纯粹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结果。

它有一定生物学的论证依据,在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物种都是雌性在繁衍后代。

为了能够保障后代成长、物种延续,大多数雌性生物体内的基因就刻有保护自己所生下幼儿的本能。

所以秦砚创造“张甜甜”,便是在强调生理本能和理智之间的冲突与挣扎。

秦砚想通过“张甜甜”把人性的绝望给展现出来,因为人只有在足够绝望的时候才会突破自己的底线,彻底疯狂。

否则的话,秦砚没有办法解释张甜甜在电影中的种种行为。

这个解释也的确说服了奚芊芊,但是真正要进行演绎的时候,表演依旧困难。

奚芊芊以前也有过的恋爱,但是在她的世界里,完全没有小孩子这种生物。

而且很多时候,她甚至会觉得小孩子很烦。要让她对着自己的肚子,展现出母亲对于孩子那深爱,她实在做不到。

秦砚也知道张甜甜这个角色的复杂程度,如果换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已婚女性来扮演这个角色,“母爱”的一面能很好的演绎出来,但是摧毁年轻人的绝望感就得不到展现。

现在奚芊芊只能够按照秦砚和她自己整理出的人物行为逻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说服自己。

可是目前看来效果相当一般,奚芊芊依然没有办法进入“张甜甜”的世界之中。

秦砚继续和奚芊芊讲戏,一边又偷偷看了看旁边的谢北杨。

拍戏进度放缓可不是奚芊芊一个人的锅,谢北杨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小。

其实谢北杨所扮演的角色“杨启明”并不像“张甜甜”那样复杂,也没有经历过人生与情绪的剧烈变化。

谢北杨在《守门人》中的形象,从始至终保持一致。

只要谢北杨能够入戏,那他就可以保证稳定的发挥,不需要像奚芊芊必须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可问题是秦砚在《守门人》所塑造的“杨启明”和谢北杨的三观完全不合!

电影之中的杨启明是一个刚刚从警校毕业,然后进入刑警支队的年轻小伙子。

他是一个正义感爆棚的男生,警校的老师都说他天生就是该干刑警这一行。

不过这些老师也担心杨启明会在社会上受挫,毕竟有的时候社会现实和正义其实是截然相悖的。

但事实上,杨启明有着旁人难以触及的内心世界。

并不是说杨启明骨子里就是一个坏人,穿着正义的外衣,要做非法的勾当。

而是杨启明内心所坚守的正义和整个社会所普遍认知的正义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杨启明的人生目标的确是为了正义而付出一辈子,但问题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刑警并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他的想法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而越发坚定。

旁人都只看到了表面上那个善良阳光的杨启明,没有人发现杨启明心中所藏着的野兽。

当然这个野兽到底是好是坏,杨启明所坚信的正义到底是善是恶。秦砚在《守门人》中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需要观众们自己去思考和探寻。

现在的问题就是谢北杨并不认可杨启明的观点。

这种观点并不是说谁对谁错,就像是学术理论派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有的人信仰形而上学,有的人坚信唯物史观;有的人拥护实质正义,有的人追求程序正……。

谢北杨需要表演出“杨启明”对于自己心中“正义”的狂热信仰。

其实按照以前谢北杨的表演办法,把谢北杨平时“对正义的信仰”表现出来即可。

但问题是写剧本,秦砚起了私心,给谢北杨设计了好几个长对白的戏份。

这几个对白片段都是在阐述“杨启明”这个角色乃至整个电影反派主角的行为逻辑。

而且这个行为逻辑具有一定说服力和诱惑力。

如果谢北杨能够表演的好,那就可以让“杨启明”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的立体和丰满,具有吸引力!

本来从二元论划分立场,杨启明肯定会被归类为坏人,因为他在破坏法律,他在帮助他人“犯罪”。

秦砚有这样的私心,就是不想让谢北杨因为“杨启明”这个角色而遭受舆论的讨伐。

难点就出在台词上。

一个人想要把台词念得情感充沛,就一定要认可台词之中的逻辑体系。伟大的演讲家,为什么能够说服他人,那是因为他一定是先说服了自己。

一个无神论者,在朗诵《圣经》的时候,始终会缺乏对于上帝的崇拜,从而让朗诵变得乏味与枯燥。

可是谢北杨在读这些台词的时候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自己朗诵台词就是在说着违心的话。

虽然在片场其他工作人员看来,谢北杨的表演已经相当不错,但是秦砚一眼就发现了其中情绪薄弱的地方。

等这些画面、声音,在安静、空旷的放映厅中播放,缺点就会被无限扩大。

秦砚知道谢北杨私下有多么的焦虑,自己的戏份拍完之后,谢北杨回到宾馆便会不断练习台词。说他倒背如流,一点都不夸张。

秦砚叹了一口气,他只能够指导谢北杨和奚芊芊如何去努力,如何去进步,但真正想要跨越这一道演技上特别明显的门槛,还得靠他们两个人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