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让大家见笑了

大姐何思瑶嫁的是普通人,何家没有太讲究门当户对。

不过,再怎么普通的男人,娶到何家大小姐,也会变得不普通。

何思瑶给爷爷的寿礼,是一张亲自绣的十字绣,花了好长时间。这种亲手做的礼物,无疑是最具备心意了。

“这么帅的小伙子,都不知道要便宜哪家姑娘。”何思瑶调侃胡杨说道。

作为大姐,她对几个弟弟都特别爱护。以前胡杨和何思谦被何思颖欺负的时候,没少教训自己的妹妹。

而且,她教训人,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就是死亡凝视,摆出一张“你惹大事了”的脸,让何家兄妹和胡杨都又敬又怕。就连何思颖都不敢在她面前嘚瑟调皮。

说起儿子终身大事这个话题,熊女士马上来劲。

“小瑶认识那家姑娘,给他介绍一个。”

妇女们,似乎都喜欢这样的话题,在场的几个妇女,包括两位嫂子,都七嘴八舌地要给胡杨和何思谦介绍对象。

“嫂子,不用啦!我现在在海军,没时间经营感情的。”何思谦开口道。

开什么玩笑?我都还没潇洒,就要结婚?这不可能的。

胡杨也忍不住说道:“多谢大家的关心,不过,算命的跟我说,今年我不适合谈恋爱,挺准的!”

此话一出,立即被自己老妈一巴掌拍在脑袋上,让胡杨脖子一缩。

直播间的观众瞬间狂笑,拜托!不想处对象,能找个靠谱的理由吗?

“算命先生表示,这锅我不背。”

“算命先生:我没说过这话!”

“哈哈!好惨的算命佬,我服了,第一次见有人将算命的拉出来做挡箭牌的。这种事,也就胡哥能干出来。”

……

其实,大家也明白,很多人不是不想谈对象,只是不想家长们插手而已,不希望自己的感情被操控,胡哥也差不多是这样吧?

大家唠了一会家常,胡杨的老爸才过来,跟大家说道:“好了,大家进去吧!”

刚才,老爷子和他们第二代都在招呼贵宾,现在招呼完,送走了一部分人,才将这些后辈叫进去。

可以说,现在留下来的,就是一起吃饭的人,都是和何家有很亲密关系的人。

这时候,胡杨只好跟直播间的朋友说声抱歉,先下播。

何家老爷子并不高,算是矮个子,今年七十的他,给人还很精神的模样。可事实上,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也正是这样,他才主动提前退休。

老爷子身边,还有两位老人,几个中年人。

两位老人,胡杨好像见过,但什么来头不清楚,估计是老爷子的挚友,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下来。

几个中年人,三个是何家第二代的男丁,也就是何思颖他们的父辈。此外,还有胡杨的老爸,以及一位政途非常光明的盟友。

像胡杨的老爸,他们给的寿礼,刚才就给了。

这次,轮到下一代的祝寿。首先是大姐何思瑶,然后是大哥何思信,带着老婆、孩子,给老人行礼,送上寿礼和吉利话。

“好好好!哎哟!佳佳、壮壮,都到太公这。”老人将寿礼放一边。在他看来,两个小孩子,才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老人,现在没什么野心,看到家里子孙满堂,就很开心了。

随后,二哥何思毅也一样,辛辛苦苦准备的寿礼,老人家并没有太在意,随手就放到了一边,真正能逗他开心的,是几个小家伙。

小家伙们,奶声奶气地祝寿,还跟太公讨要吃的,那场面确实很温馨。

接着是二姐何思颖,这妞有点吃醋,以前爷爷也很疼她,现在有了下一辈,爱好像都转移到下一代去了。

送上寿礼的时候,她还坦白,自己被人骗了,买了一件赝品。

老人乐呵呵笑道:“在爷爷心里,它比真的还好。你这丫头,在国外野疯了。现在回国,那是最好。爷爷要见你一面,也容易些。”

实际上,刚回来的时候,这丫头就给他一套唐装,是专门找人订做的。在老人心里,那其实就是寿礼了。

何思谦的军功勋章,也让老爷子乐开怀,鼓励道:“干得好,继续努力。”

胡杨还没说话,就被老爷子笑骂:“你这猴子,多久没有来看我这老头子了?小颖在国外能理解,但你小子没出国呀!”

胡杨有点尴尬,确实有点不应该,所以也很光棍认错:“何爷爷,咱以后一定每个月来报道。祝何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规规矩矩的台词,没有一点新意,但老人却很开心。

“你呀!得赶紧找个老婆,给你老胡家开枝散叶,你爸是一根独苗,你也是,这可不行。我地下的那位老伙计不安心呀!捉紧时间,不要让你何爷爷我走之前都喝不到老胡家下一代的满月酒。”

这话,立即被后辈们责怪,今天这日子,说那些话干什么?肯定要长命百岁的。

“爷爷,您放心,我的姐妹可不少呢!”何思颖说道。说完,还瞪了一眼胡杨,好像全都是胡杨的错,就不能带个女孩子过来?

何老打开长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卷轴,展开。

他老人家也是练过毛笔字的,一看上面的书法,欣赏起来,苏东坡的作品吧?这小子,弄到手,花了不少力气吧?真是有心了。

旁边的老人,已经瞪大眼睛:“《李白仙诗卷》,这不是在日本的吗?你怎么弄到手的?”

说完,再次惊疑:“不对!不是那一幅。奇怪,这是谁写的?这书法的造诣,几乎达到苏轼的水准,国内谁有这份功底?”

胡杨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唐宗,本身就是省书法协会的会长,在国内,书法造诣属于顶尖的那一批人,国内的书法大佬,他都认识,但没听说谁这么厉害呀!能模仿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

要模仿字形其实不难,但你要将那种意境模仿出来,千难万难。至少,他是做不到的。

《李白仙诗卷》,是苏轼书於五十八岁时写的,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上面是两首诗,观其书法,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

苏轼的很多作品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它们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多少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换句话说,是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

这幅作品,是苏轼晚年的神作,可以说是诗书合一的杰作。自古到今,能写出这作品的人,不到一个巴掌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