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3页)

他饮尽红茶,示意秘书送客。

金能亨经理咬着后槽牙,将团成一团的报纸丢出窗外,脚步声重重的下了楼。

茶壶空空。康普顿先生俯身,从办公桌底下的抽屉里拿出一罐新的博雅精制茶,打开铁盖,吸一口里面香气,重新充满工作干劲。

*

“一共一千三百五十英镑,外加四十两银子保险赔偿。嗯,还有去年买船的借款,今日一并还清。为了避免汇率损失,我就都直接还银票了——要再点一遍吗?”

林玉婵微微一笑,摇摇头。

桌子上凌乱的一沓银票汇票,新旧不一,手写字迹各不相同。她一张张的摞好,装进信封,收进贴身的腰包里。

然后取出几张借条。苏敏官接过,确认是原件,当着她面撕掉烧毁,然后用帕子擦干净手上的余灰。

距手术已经过去两个星期。苏敏官已经从重伤中恢复过来。尽管气色仍然略显苍白,但举手投足间重新充满力量。

“阿妹,多谢。”还清了钱,他才露出笑容,起身朝她拱手,“没有你的应急周转,我还真没法做到‘全额赔付’,只能让洋人看笑话。义兴上下,这次都欠你情。”

冠冕堂皇的话说完,他欠身,弯着眼眸,轻声问:“小朋友,登报抢舆论的主意,你怎么想出来的?”

这一次,又让他对她刮目相看。

小姑娘总能在山穷水尽之时,带给他意外的惊喜。

林玉婵笑着答:“舆论的阵地如果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苏老板,都十九世纪了,咱们要学会开辟新战场。”

好歹是见识过后世自媒体的巨大威力,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怎么引到舆论最管用。这机会不利用,她白穿一回。

文人的笔果然卓尔不凡,可以杀人诛心,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把“沉船损货”说成“大杀土匪”,把“被迫理赔”讲成“诚实守信”,一点事实没篡改,但整个事情这么一复述,义兴就成了航运之光,正义战胜邪恶的先进典型。

给遍体鳞伤的义兴续了一命。

现在,义兴的铺面里前所未有的热闹。伙计们有条不紊地接待着前来办理保险理赔的客户——这次客户的态度都是一百八十度转弯。众人笑容满面,一边跟伙计们套近乎,一边飞快地签署理赔收条。

“上次的事,真是不好意思,全是误会,误会,哈哈……也不知哪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散布谣言说你们打算赖账,我们太过着急,竟然信了,真是惭愧……”

义兴的伙计心里冷笑,但脸上还是挂着商业笑容,客客气气地说:“误会一场,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咱们继续合作,可不能随随便便让宵小挑拨了去。”

当然,“全额理赔”并不代表立即退款。客户们登记核对损失之后,先拿回一部分本钱,剩下的约定数月之内付清,也算是给义兴减轻一点现金流的压力。

不过无人质疑。义兴决定全额理赔,这事都上了洋人报纸,那肯定做不得假。

金能亨经理认定中国人愚昧无知,容易煽动;可这种国民性格也是双刃剑。白纸黑字发表在洋人报纸上的东西,对许多中国商人来说就是绝对的权威。有《北华捷报》给义兴背书,他再想暗地里煽动华商给义兴捅刀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保险理赔客户的长队旁边,另有一排长队,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新客户。

报纸上的文章发表不到一个礼拜,大小订单就几乎把义兴的柜台埋起来,都是看上了义兴船行安全又负责,土匪也打得,损失也赔得,肌肉与良心同在,不选它选谁。

苏敏官借了林玉婵的一千多英镑款子,作为临时周转的“过桥贷款”,付清所有保险理赔。

原打算应急一个月,结果这才四月份,接到的订单总数,几乎是去年一年的总和。

马上还清林玉婵的欠款,连带千分之二的日息,还得干脆利落。

林玉婵摸摸鼓鼓囊囊的腰包,正色道:“我借给你那一千多英镑,本是博雅的应急资金,我擅自动用,已是很不地道。你不许跟任何人说。”

苏敏官从桌上拿一个水梨,一边用小刀削,一边微笑:“容闳不是已托你全权处理?况且,再添上我的过桥利息,博雅还能多活几天。”

言外之意,她救人的同时也是自救,不必有什么心理负担。

林玉婵想想也是,抬起眼,半开玩笑问:“怎么谢我呀?”

苏敏官轻声长笑,灵活地削完一只梨,递到她手上。

“你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