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3/3页)

林玉婵脚底忽然拌蒜,被这句意想不到的直白撞得心房微颤,肚里的辣酱油横冲直闯,在四肢百骸里烧出突如其来的暖意。

苏敏官温和一笑。

“所以,不用琢磨怎么讨我开心。我一直很开心。就算偶尔让你气着,过后也是开心的。”

他话音刚落,一霎时的孤寂立刻被翩翩风度所取代,脸上笑意更深,往前一指。

“那么,假设你的情报俱乐部无可替代,并且不会受到洋人阻挠。”苏敏官往自己嘴里放一片山楂糖,“单凭你的会员加盟收入,恐怕依旧养不起一艘轮船。当然我也只是推测。咱们不妨去验证一下。”

林玉婵:“……”

他单方面输出了一排暴击,没给她丁点消化的时间。她眼眶都湿了,他开始若无其事地谈公事!

她心里乱乱的,也就顺从地点头,随后从心底绽出悄悄的笑容,向上偷瞄那端方如玉的面庞。

她摔入这个蒙昧而混乱的世界,以为自己活不过三天;可如今她活蹦乱跳。

既然活着,自己吃的苦,挨的饿,生的病,捱的打,受过的屈辱和不平,撞南墙撞出的满头包……哪一样不是意外之喜呢?

更何况,日子大体是越过越光明的。她甚至还有机会享受一些吃喝玩乐,还能挣到钱,还能交到朋友,还有一个喜欢牵挂的人……

简直算是喜从天降了。

码头人来人往。年关将至,众客商急于回乡,都在脱手清货。

海关检查员——又叫扦子手,举着细竹竿做的扦子,拨弄查验货物。

茶棉价格尤其贱。博雅上下已经达成一致,充分发挥本地商家的优势,低价租仓库,货物先囤着,等年后再等价格回升。

所以林玉婵看到那价格牌,心如止水,甚至暗爽。

苏敏官叫来那个曾经跟林玉婵对暗号的天地会码头工人,让他给林玉婵找了个空地坐下。

她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欣然从命。

苏敏官掸掸衣襟,信步汇入人流。

他亲和力大开,很快就和一个客商攀谈得热络。

那客商跟苏敏官勾肩搭背,高声笑道:“……价高价贱,总归回家过年是够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吃顿饭,比什么都要紧……”

苏敏官笑着附和几句,漫不经心问:“老兄,在下冒昧好奇一句,如果我有门路,能打听到最近一礼拜内,镇江、宁波、汉口地方的生丝收购价,你愿意花多少钱买?”

那客商微微一怔,看了看这年轻而稳健的新朋友,笑道:“你真的知道呀?来来,谈钱伤感情。附近有家‘芙蓉馆’我是常客,抽口烟,赛神仙,咱们慢慢聊。”

苏敏官笑道:“既然愿出一块洋钱请我抽烟,不如把这一块钱给了我吧?”

客商皱了眉,觉得跟他有点话不投机。

不过这小兄弟言谈可信,不像骗子。客商打两句哈哈,还是不情愿道:“好好,既然你知晓行情,我就一块钱问你买……看你也不是缺这钱的样子,真是的……”

这时候忽然有个码头工人小跑而来,低声朝苏敏官说了什么话。苏敏官拱手告罪。

“有急事,先走了。”

晾着那客商,一脑袋莫名其妙。

“哎,嫌少啊?那两块钱嘛……小兄弟,你别走……”

苏敏官从容脱身,远远朝林玉婵眨眨眼,手里比个“二”。

这人愿出两块银元买情报。

……

林玉婵兴奋地欠身,观摩苏·人见人爱·上海滩交际花·敏官三世,在码头上到处碰瓷。

短短一个钟头工夫,他约莫和五十人搭了讪。靠一副老天赏饭的卖相和口舌,只有七八个把他当骗子,剩下的都赏脸跟他攀谈几句。

大多数人都表示了对他提供情报的兴趣。十七个人愿意付钱。

“平均出价是一块半银元。”苏敏官回到林玉婵身边,接过码头工递来的一杯茶,一饮而尽润嗓子,“上海港注册在案、并且活跃于大宗商品的外贸商行约两千家。按五十分之十七的比例,最多六百八十家商行愿意花钱买你的情报,每家出一块半,每次收入银元一千零二十块,约合七百两银子。每年往返二十趟,便是一万四千两银子利润。”

林玉婵被他这个抽样调查的数据砸一脸,一时间有些语塞。

按他方才所言,一艘小型蒸汽快艇,往返货运,每年二十趟,每趟平均运费两千五百两,利润率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成本达到四万两每年。

这一万四千两,根本连轮运成本也覆盖不起。

她想了想,马上说:“汉口茶叶公所愿意以优惠价提供码头泊位、补给、以及活动场地。”

苏敏官给她一个刮目相看的眼神,随后摇头:“一点小人情,也就能节省个百两银子的成本。”

“收益分成。”

“左手倒右手,还是入不敷出。”

“‘博雅俱乐部’可以在沿岸各开埠港口开张,不光是上海。”

“以沿岸各开埠港口的客商数量加起来也比不过上海——好,算它人数和上海差不多,你的利润翻倍,两万八千两。依旧不及轮运成本。”

林玉婵思维转得极快:“那么,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这艘快艇可以兼做加急客运货运,补贴成本。”

“这方面的需求不是很高,真按你说的,大概能做到勉强不亏。”苏敏官也越答越快,“不过,如果我买了一艘蒸汽快艇,用来自己运货能赚大钱,为什么要外包给你,落得每年颗粒无收呢?”

他十分无情地甩出这句问话,眼角弯弯,等她接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