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霸气(第3/5页)

“退一万步来说,三年时间,假设你们做的无比红火,卖出去了五十万辆小车,够厉害了吧?但我看过你们那个策划书的,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就高达两万零四百块,假设你们把这个成本压缩到了两万块以下,每辆车的毛利润也就七千块!税、费,还有各种各样的开支,都支出去,你们自己估算的,生产一辆小车的纯利润,大概也就3000块到4000块之间,50万辆才多少钱?满打满算二十亿!”

“但你们能卖到50万辆吗?你们确定以你们现在的生产管理能力,能做到一辆车赚4000块吗?我看挺难的!三千块都未必行!”

“反倒是你们计划中要采购的发动机,那家厂商,一台那么小排量的发动机,就要接近一万二啊,占了你们每台车生产成本的接近60%!我觉得这个事情如果真的做起来,真正从这件事中赚到钱的,可能反倒是人家!”

“而这样一来,当燃油车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或者你们发现在燃油车这条路上,越来越不能赚到钱了,再去回头走电动车这条路的时候,你们失去的,将是提前好几年迈入正确道路的这种先发优势。”

“那就还是那个问题,当大家都同时去做电动车了,对比起那些大厂,你们不还是要陷入到艰苦的鏖战吗?你们又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但现在马上就去做电动车,就很不一样,现在的电动汽车,绝对是一个新的赛道!放眼全球,还没有真正彻底成型的电动汽车技术,新纪元已经掌握住电动汽车的先发优势了。只是他们目前还缺少跟市场联系起来,进行研发和产业互动的这一步。而你们,就恰好可以先走一步,去实现这一点!”

“所以在这条新的赛道上,第一,你们有市场,第二,对于现在盘踞在市场上的那些低端厂商,你们有降维打击的能力,技术上碾压他们!第三,一旦实现了这种降维打击,你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近乎于独占这个市场!三五万块的代步电动车,使用成本极其低廉,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你们,完全没有对手!”

“而且因为我们做的是电动小车,它无论是售价区间、销售范围,还是对位竞争的产品,都跟那些大厂不产生摩擦,就不容易引起那些大厂的注意。”

“我们主要走的,又是下沉市场,这个市场,毋庸讳言,就算咱们生产出来,是具有合法上路的资质的,但是就像你们策划书里说的,很可能有超过80%的消费者,在把车买回去之后,他反倒是不会去上牌的!合法的车,他违法开!但这个不是我们的责任,这只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状而已。”

“所以很有可能,我们一年生产和销售了十万台小车,但最终出现在统计名录里,上牌和上保险的车辆,只有一两万辆。这是什么?这在我看来,就叫闷声发财。这也就使得那些大厂们,会更加的不容易发现我们。”

“而即便是将来他们发现了,或者燃油车的形势越来越难,他们一个两个的,都被迫进入电动车这个赛道,甚至来跟你们抢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你们也不用怕!”

“我是新纪元科技的大股东,是他们的董事长,新纪元科技那里有投资超过三个亿研发出来的很多电动汽车的技术,后续还会更多。你们是友商,出钱就可以买到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不会出现被任何人卡脖子的可能。”

“而这个优势,是其他的汽车公司,哪怕大厂,也不具备的,并且这些技术,也不是他们想研发就能马上研发出来的!拖到三年五年之后,新纪元手里掌握的技术形成一个专利墙,他们可能花十倍的科研经费,都很难突破,那就必须拿钱来买技术授权,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授权费会比你们高!”

“而与此同时,我已经决定要入股至少两家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你们的电池供应就也有保障了!那就只差一个电机,且不说目前咱们国内做的电机也能用,就算向国际上去买,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就我所知,新纪元正在电动车专用电机这一块儿上搞研发,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一定能拿出成熟的商用技术!所以在这一点上,你们也是不可能被卡脖子的。”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电动汽车的这一整条生产链,我已经为你们全部打通了。并且当你们在这条赛道上跑上三四年之后,你们的先发优势,你们的供应链管理,你们的生产管理,都已经有了先发优势!”

“这一系列的优势,不要说别人暂时发现不了你们在闷声赚钱,就算他们发现了,两三年之后,他们奋起直追,也没那么容易追上来!”

说到这里,彭向明忽然注意到江明妃举起了手,“嗯?你想说什么?”

“呃……打断你一下,我们的永磁同步电机研发,在前几天刚刚取得了一些进展,正在申请专利,目前来说,已经彻底打通,如果能顺利投产的话,我们的技术就基本上位于这一块儿的全球前列了,工作效率应该只比博世的电机低一点点的,并且单说电动汽车专用电机的话,我们应该是目前做的最好的。”

彭向明愣了一阵子,忽然笑起来,打个响指,“呶,你们瞧,电机也解决了!”

……

早在当初决定收购东方汽车的时候,彭向明就知道,要说服杜建秋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去专心走微型电动车这条路,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所以,为了今天的这一场“突击式”的发言,他此前其实已经反复酝酿了很久,要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样的姿态和语气去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即便如此,从现场沉默而又僵硬的气氛里,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这一番发言,并没有能够如愿地直接把所有人拉到自己的思路和轨道上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又都不是小孩子了,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轻易的被说服——甚至于,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在此时坐到这间会议室里来,恰恰说明他们都并不是什么随波逐流的人。

不过,无所谓了。

软话硬话都说过了,彭向明也并不强求每个人都马上转变思路,只要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已经做出了决定,东方汽车接下来必须做、也只能做电动汽车这件事,已经是他们所无法扭转的,并且或主动或被迫的,能够投入到这件事情上来,为这件事建言献策,并推动它,就足够了。

至于他们是不是会在背后吐槽,甚至是咒骂自己,那并不重要。

“你刚才可是够霸气的!有点儿霸道总裁的范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