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正文完结(第2/6页)

韶星津猛然回过头去。

宫女半垂着头,神情谦卑惶恐的就像是面见贵人,可说的话却全都是威胁。

韶星津倒还不信了。如今议会鱼龙混杂,而且吸纳各个派系、各个地区的掌权者拿到投票权,她难道以为自己掌握的了议会?!

她怕是连议会的制度,连立宪后的大理院会有怎样的权力都搞不懂吧!

韶星津咬牙道了声歉,而后头也不回的甩袖往外走去。

另一边。

言府低调又简素的正门被人敲开,言夫人正收拾着这大几个月没回来住过的院落,听见敲门声,便让奴仆前去开门,就听见前头传来言昳的笑声。

她连忙从侧院中跑出来,就瞧见言昳头上扎着两支紫粉色绒花,穿着春意盎然的薄裙裳,手上拎着几个饭盒走过来。

言夫人当然知道,梁姓覆灭、宫城炸毁,跟她有多大的关系,可眼前双十年华的人儿,还挂着甜笑,言夫人脑子里半点也不想去联想那些事,只赶紧将言昳拽进来:“哎呦,你要是明儿来就好了,我们刚回来,天呐灶台上那么厚一层灰,收拾好几天也没收拾出样子来。”

言昳笑:“我这不是带了些饭吗?有粥、有小菜,再切点之前做的腊肠,就够了!其他人呢?”

言夫人跟她往里走,拔高嗓子喊道:“元武!涿华!”

元武正跟一个女人挽着胳膊走出来,言昳连忙作揖道:“是嫂子吗?”

元武扶着眼镜笑起来:“可以叫嫂子了,之前在南边的时候,我们小办了酒席,算是过了门。回头再补个大席。”

大嫂是个有点雀斑,略显羞涩与古板的女人,说话有点南方口音,年纪可能比元武还大个两三岁,屋内也有个小女孩跑出来,抱住了她的腿,喊道:“娘!谁来了?”

大嫂连忙笑道:“快叫小姑姑。”

言昳有些惊讶。

言夫人笑起来:“你嫂嫂姓简。最近也调任来京师,说要进大理院的。之前不是说过元武有个笔友吗,便是她。”

元武初婚找了个带孩子的女子,言夫人倒也心态平和,元武对她倒也尊重又亲昵的样子。

言夫人独自引着言昳去后院找雁菱和涿华的时候,才垂眼笑道:“是,我一开始知道她是个寡妇,也是不同意的。但你知道的,之前我们在兖州的时候,说是什么被当地兵阀困住了……”

言昳当然知道,那是他们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言家作为最重要的一支军队,装作陷入泥潭,和兖州、徐州等地的兵阀打的不可开交。但实际这两地兵阀都是山以将军当年的生徒,对言实也很尊敬,知道山光远与言实想要平定兵阀之乱,都愿意配合计划,扮作两方交恶。

所以元武当时说是犯事杀了人,被兖州州府抓紧大牢,也都是演戏中的一环。

可这位当时还不是大嫂的简家女并不知道。那时她刚刚考取功名成为女官,按流程被下方到滕县做官,她之前机缘巧合和言实做了笔友,对言实有好感更有仰慕之心,但自觉是带着孩子的寡妇,不敢表露也不希望好感破坏了他们的友谊。

但简家女在滕州听说言实下了牢狱,当然觉得是当地纷争中,把元武当了牺牲品,要诬陷他给他治罪。而简家女的第一任丈夫就是多年前被诬陷至死,她为了给丈夫正名,才走上了做讼师、做官员的道路。

她打听到各种案情之后,更确认元武是被冤屈的,对方知府判案也证据不足。为了救他,她一个女人竟然从滕县连夜驾车,带着女儿与满车的卷宗、旧案、各地律例法档,去往关押元武的兖州,要去以官身插手打一场官司。

白天在寒雪与泥泞中赶路,夜里一边提防流匪一边提灯看卷宗,这位简家女到达兖州,直接先搬出早写好的红纸、满城招贴,宣扬兖州知府诬陷,而后又去敲击堂前鼓,质问兖州知府。

引来百姓围观后,她以大明律、山东法,处处辩驳知府做法流程之不合规,证据链之不足。

知府本来就是配合两边兵阀演戏而已,元武虽然说是“关入大牢”,但其实就是在府宅中被软禁起来而已,虽然不见人,但好吃好喝伺候着呢。

哪能想到这女人直接简短又有力的质问,句句皇天、招招王法,她太专业,太懂法,快把知府怼的要摘官帽了。

言夫人听说此事,连忙去知府衙门去找她,将她先领回去了。

简家女到官堂之下,只是个有点呆有点胆小的瘦弱女人,言夫人不知道她深浅,不敢透露实情,只说言元武还好。

简家女却捂脸啜泣了出来,她说元武是这世道中为数不多的清流名将,至今奋战,为国为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罪名。她学法、她当官,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发生,如今活生生发生在她眼前,她拼尽一切能力也要救人。

言夫人安慰她,想要安顿她,才发现她满车里没有几件衣物,没有多少枕被,全是同类旧案的卷宗,全是她准备的文书。而简家女似乎生活很清贫,身边的小女儿新衣新鞋,自己却穿着底都磨薄了的旧鞋……

只有她手边的小包里,放着几封皱巴巴的信纸,是元武给她写过的信。

俩人信中也没有多少你侬我侬,是元武鼓励她考官读书,她憧憬元武的得胜归来。

言夫人这才知道,她就是元武时不时提起来的那个倾慕已久的笔友,是元武口中那个光芒万丈的女人。

瞧简家女的模样,实在算不上体面或者美丽,可言夫人有点理解自己多年未婚的长子说的“光芒万丈”。

言夫人考量之下,将简家女引去见了元武,后头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言夫人看到一向装狐狸的元武冲过去抱住简家女,心里就知道,她哪怕是母亲,也不可能阻挡这样一对。

在京师定局已成,言家不必再伪装的时候,言夫人就建议他们先办个酒席吧。

如今简家女,已经成了家里的一份子。

言昳听来,不可能不感动,她忽然想起什么,道:“嫂嫂她是去年年末的时候考的女官吗?”

言夫人点头。

言昳恍惚:“那我好像知道她是谁了……”

当时李月缇考律科的时候,她提及自己后桌就是有个女子,因为丈夫冤死走上了讼师与为官之路,一边拉扯着女儿一边想要努力改变大明的律政。那女人有口音也局促的很,专业极其优异却毫无背景,竟一路能闯到京师来。

李月缇当时大受冲击,选择弃考,并且把自己打通的关系,让给这个女人。

却没想到,当时在考场上和李月缇聊过几句的女人,会成为言家的媳妇……

言夫人听说这事,也抚着胸口,感慨道:“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啊,若不是月缇当时弃考,或许你这嫂嫂也没法去滕州为官。哎,不过月缇现在应该也很有作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