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胜率(第3/3页)

那么先输的绝对是AIM自己。

“除非,我们把核弹发射到天上。”

一位德国智囊说道:“世界上核弹最多的是美俄两国,其中美国三位一体的核力量里,大量是洲际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B61系列钻地核炸弹只有1538枚。

洲际弹道导弹走的是抛物线弹道,在弹道顶点会超出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以此来获得超远距离命中能力。

既然弹道导弹都能超出大气层了,干脆直接将他们发射到外层空间算了,只要关闭掉核弹头引爆功能,这些导弹就会自己飞出外层空间,再也不影响到地球环境。

至于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尽管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但是只要更改一下发射程序,也能把它们全都发射到外太空——毕竟不要求准度与精度,只要飞出大气层即可。”

AIM立即计算起来,“这样做的话,可以减少掉全球70%以上的现役核武器,而且不用考虑核弹在地面自爆引起的人口伤亡。”

众人闻言心头一喜,然而还没等他们露出苦涩笑容,AIM就进一步算道:“剩下的30%现役核武器,以及核武库里的钻地核弹,以及弹芯,仍没解决完呢。

仅美国境内,就有两千余枚现役,但暂时没有导弹发射功能的核弹头,

1538枚钻地炸弹,

5000个钚弹芯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Y-12工厂和得克萨斯州的潘太克斯工厂。

除了这些,还有数量相当的热核次级战略后备。

并且,冷战时期美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军事基地,安置核导弹。冷战结束后这些军事基地也还有许多核弹残留。

比如土耳其的因吉尔立克空军基地就储备有大约50枚B61战术核弹。

这些核弹头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无法作为核导弹发射出去,无法远程遥控引爆,拆除的话人手又不够,必须手动引爆。”

AIM越是急速思考,脸上表情就越是凝重,“发射到外太空一部分,作为诱饵吸引李日升等待自爆一部分,作为震慑李日升的武器一部分。

所有因素算下来,全世界范围内仍有1000枚可以爆炸的核弹头,以及数量相同的待拆除核弹、预加工弹芯,可以被李日升所利用。

或者说,一定会被李昂夺走。

1000枚,1000枚……”

AIM深吸了一口气,电子幽灵形态的大脑迅速运转,计算起1000枚型号各不相同的核弹,所能造成的最大破坏。

按杀伤效果来算,一枚空爆核弹的杀伤半径,可分为以下几层。

火球半径——这一区域中核爆炸产生的高温足以令一切东西气化。

轰爆半径——爆炸产生的能量会摧毁所有地表建筑物。

辐射半径——该半径的地表生物都将在几小时到几星期内死亡,但躲进地底的人说不定可以幸存。

冲击波第一区域——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摧毁大部分地表建筑物与树木。

热辐射半径——热辐射以及后续回涌的巨量气体,会烧死、拍死范围内的剩余幸运者。

冲击波第二区域——部分建筑物以及躲在建筑物里的人可能可以幸存,但还要熬过后续的核辐射。

事实上,核弹的威力很大,但又没那么大。

冲击波第二区域,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幸存者,

而如果能提前躲进厚度够厚的地下,热辐射半径甚至辐射半径内,都有幸存可能——前提是戴上防辐射装备。

美国现役的主要核弹头之一,w78核弹头,35万吨当量,

采取空爆的话,火球区域1.27平方公里,

中等爆炸损伤范围77.1平方公里,

热辐射半径185平方公里,

光损害范围610平方公里,看上去很大,但直径只有13.9千米。

也就是说,如果在纽约第一广场投放一颗w78核弹头,连长滩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而如果投放美国核武库最大的W53核弹,900万吨当量,最大的杀伤直径也只有41.1km,无法触及纽黑文、阿伦敦等周边地区。

“只要市民躲进地底,那么核弹在大城市的杀伤效果就并没有那么夸张,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想要摧毁一座城市,造成大量伤亡,就必须多枚核弹连续空爆。

全世界范围内,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共有22座,

东京3800万人口,新德里2570万人口,圣保罗2107万人口,孟买2104万人口,墨西哥市2100万人口,大阪2024万人口……

哪怕把这些全部加起来,也就不过两亿多人,

而高效率地摧毁城市,确保不会有人口残留,

需要大概共计380枚左右的大当量核弹,每座城市17枚。

考虑到残留给李日升的只有中小威力核弹,以及会有大量市民躲进地下掩体,所需的核弹数量还要继续上升……”

AIM很快得出了计算结果,“5亿人口的伤亡量,光靠抢夺来的一千枚各等级核弹,是很难达到的。

并且他只有一个人,虽然他有心灵异能,但我也可以利用【电子幽灵】形态,进行远程干涉,

让战略轰炸机无法飞行。

这场仗,可以打。

我的胜率,比他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