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此时专给儿童看的书籍委实不多, 掰着手指头数都能数得清,多半是些《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文字。全黑竖版繁体印刷,张羡龄翻了几页都打瞌睡, 更别说小孩子,绝大多数得大人压着看, 才看得下去。

后世十分流行的幼儿绘本, 这时候压根没有,一本书能带着一页插画, 譬如《山海经》,都能让孩子们争着抢着去读。

张羡龄还是希望自己以后的孩子能对阅读感兴趣, 便打算创作一些绘本。既然是给小孩子看得, 题材就不能太深奥,张羡龄思来想去,便打算以东西方的寓言故事为主题,将《龟兔赛跑》、《乌鸦与狐狸》、《守株待兔》这些故事记下来。

既然是绘本, 自然是先写故事, 再画图。

连着几日,朱祐樘回到昭和殿时,都见着笑笑伏案写字。他有些担心笑笑累着, 走过去问:“写什么呢?”

张羡龄将手稿往外一推:“一些寓言故事,我想做成绘本, 以后给我们的孩子看。”

朱祐樘低头一看, 纸上写着的是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不长,但很精炼,勾着人往下看。不知不觉,他便把这几页纸全看完了。

“这些小故事倒是有趣。”朱祐樘将手稿理成整整齐齐的一叠, 还给张羡龄。

“不过,你说的绘本,具体是何意?”

“就是以绘画为主展现剧情,配以少量的文字,这个最适合给小孩子看了。”

朱祐樘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比起干巴巴的文字,小孩子自然会对彩色图画更感兴趣。

他问:“你是打算写了之后再绘图?”

张羡龄以手托腮:“原本是这样打算的,可是写着写着,我发现我可能有点懒。嗯,估计会让画师画一部分。”

“不必找画师。”朱祐樘道,“我来画。”

他向来言出必行,每日处理完朝政之事,便依着张羡龄的手稿来画配图。

在灯下提笔作画之时,偶尔,他会想起父皇。那时候父皇为自己编《文华大训》,是不是也是在处理完政事之后,伏在案前一笔一划的写字呢?

自然,二十八卷《文华大训》不可能是父皇一个人写成的,大半部分的内容应是翰林院所编,可是每一纲的序言,都是父皇亲笔写的。这一套书,朱祐樘背得最熟的,不是什么“孔、孟、濂、洛诸儒之论述”,也不是什么“汉唐宋诸贤君之蹈履。”而整套书的编后记。

父皇叮嘱他:“汝于务学之暇,尚究心焉,毋副朕所以豫教之意也!其念之哉!”

现在想起来,整本《文华大训》,好像也是父皇写给他的家书。

他剑眉微蹙,眉宇间有淡淡的落寞,手中虽提笔,却久久画不成。

坐在一旁研墨的张羡龄见状,轻声问:“怎么了?”

“没事。”

他将笔搁下,转身面对张羡龄,释然一笑:“从前,父皇也为我编过书。”

“真的?”张羡龄有些意外,这是先帝去后,朱祐樘头一回主动说起他。

“那本书,名曰《文华大训》,为人处世、治国之道,无所不有。”

蝈蝈声里,灯火可亲,朱祐樘将这本书的内容声声慢诉,语调温柔。

张羡龄听到最后,忽然觉得肚子里的孩子翻动了一下,她双手捧着肚子,惊喜道:“他翻身了!”

“真的?”

朱祐樘将掌心轻轻贴在她肚子上,感受到腹中孩儿的动静,他的一双凤眼霎时瞪圆了。

他只觉从心底涌出一股暖流,蔓延至四肢,通体康泰。越发真实的感觉到,他和笑笑的孩子真的要来到世间了。

上天对他,到底还是存了几分温情的。

***

花了个把月的功夫,几层绘本便画成了。张羡龄从头到尾翻了好几遍,心里满满的都是得意。

她拍了拍自己的肚子,道:“你爹娘亲自做的绘本啊,臭宝宝不许不给面子。”

梅香捧着一个茶盘进来,笑道:“这话,还是要等皇嗣出世之后,娘娘讲才有用啊。”

“等这孩子能听懂话,还得两三年呢。倒不如胎教的时候说。”张羡龄笑道。

胎教之类的词,梅香最近也听惯了,懂得是什么意思,最近临睡前,中宫娘娘都要万岁爷念一段《文华大训》,说是念给腹中皇嗣听。

她将茶盘放下,提起装着红糖桂花糖汁的小碟,浇在一碗红小豆凉糕上。

“这是膳房新做的凉糕,请娘娘试一试。”

张羡龄拿着海棠花金匙,挖了两勺红糖桂花红小豆凉糕吃,香甜沙软,清新可口,倒是把暑热压了下去。

她捧着凉糕吃,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些绘本已经成书,若要等到孩子能看懂才用,岂不是还得等几年,难道就白白放着吃灰吗?

不行,还是得寻个机会,将这些绘本刊登出来才好。

说到刊登,张羡龄便想起她从前原来还有做宫报的想法,若是做出一份宫报来,一半版面刊登宫廷各大事项,一半版面用来刊登故事,她这些短小精悍的绘本倒也有地方刊登了。

既然要办宫报,自然要传召司礼监经场的人,还得从宫女内侍里拨出些人手,专门运营宫报。

只是一涉及到人事问题,便有些麻烦,毕竟宫中既有六尚局,又有十二监,无论哪个衙门都不是专门管报纸的,因此需要协调。

她正为难呢,朱祐樘给出了个主意:“不若抽些人手出来,专门替你办些新鲜事,也省得你费心。”

张羡龄想了想,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以新组一个衙门,就叫造办处好了。”

“造办处?”朱祐樘道,“这个名字倒也简白明了,对了,谁来总管造办处之事,你倒是要想一想。”

张羡龄心中倒也有一个人选,就是从前替她督造游乐场、彩色雕版印刷机的内侍蔡衡。

***

当任命蔡衡为坤宁宫造办处总管的公告贴在公布栏上,蔡衡烧了一晚上的香,感谢佛祖,感谢三清尊神,当然,最感激的还是中宫娘娘。

若非抱上了中宫娘娘的大腿,他何德何能可以在三十岁的时候就统领一个衙门!

蔡衡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给中宫娘娘办好差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到两日,蔡衡就把造办处的人选定好了。中宫娘娘的动作也很快,即刻把坤宁宫后头游艺斋的西斋小院拨出来,作为造办处的办公地点。

不过因为中宫娘娘如今住在西苑,为了方便,造办处一行人在西苑也有了一处办公点。

这天下了一晚上的雨,西苑里更是凉爽。

蔡衡领着几个造办处的人在昭和殿外间里站着,等着传召。

造办处的人并不单单是内侍,也有宫女,这是中宫娘娘特意吩咐的,说有宫女在才好与六尚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