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真假千金23(第2/4页)

好像没有。

但她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是那些微小的细节,都叫李惠儿很不舒服。

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自己,你是个外来的陌生人;

那一家四口每一个会意的微笑,每一次不需要言语的默契配合,都在提醒她此前十一年的缺失,以及难以融入这个家庭的事实。

可明明她才是马家的女儿啊!

这天晚上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废世子为谭氏盛了碗汤,又帮李惠儿盛了一碗,笑吟吟道:“京师已稳,老爷子下令叫咱们进京,收拾一下东西,就这几天了。”

谭氏几人又惊又喜,李惠儿也是如此,虽说淮州富足,但终究与京师不同,人往高处走,谁不想更进一步?

马华良一贯阴沉的脸上略微显露出几分笑意:“只是不知道当年卖红烧肘子的老板是不是还在那儿。”

“是啊,”马宝珠也笑了:“那时候阿爹带我们去京师玩儿,还想让那老板到咱们家来当厨子呢,哪知道人家舍不得祖业,死活不肯!”

废世子回忆起往昔,眸光也随之和煦起来,向妻子道:“那家的红烧肘子的确好吃,入口即化,不甚油腻,饶是你这样不喜荤腥的人竟也吃了好几口……”

谭氏眉宇间盈满了温柔:“你还记得呀。”

饭桌上气氛和谐而热闹,下一瞬忽然僵住了。

李惠儿木然坐在一边,端着碗静静吃饭,一筷子菜都没夹,只是默默的吃碗里的白米饭。

废世子有些愧疚:“惠儿……”

“我吃饱了,”李惠儿放下筷子,说:“爹,娘,大哥,你们慢慢吃,我回去了。”说完,她行个礼,转身出门。

饭桌前的尴尬气氛还未散尽。

马宝珠放下筷子,白着脸,小声说:“我也吃饱了。”

“总共才吃了几口,这就饱了?继续吃!”

马华良脸色阴沉,将她按在椅子上,朝窗外冷笑道:“甩脸子给谁看呢?就为了她一个人,从前那些事就不能再提了?这也太霸道了点,唐氏欠她的,李家人欠她的,我可不欠她的!也不是什么娇养着长大的小姐,倒是一身娇贵脾气!”

废世子一掌击在案上:“华良!”

马华良冷哼一声,将筷子拍在了桌上:“我也饱了。”说完他抹抹嘴,看也不看父亲神色,快步走了出去。

好好的一顿饭,吃到最后却是不欢而散。

马宝珠怯怯的坐在一边儿,小心的抹着眼泪:“都怨我,不然也不会变成这样,娘,爹,你们还是把我送走吧……”

谭氏瞪她:“说什么胡话呢?”

又忍不住同丈夫抱怨:“惠儿也太小家子气了点,一天两天也就算了,天天这个样子,谁受得了呀。”

废世子头疼欲裂:“闭嘴吧,都少说几句。”

……

真假千金的事情关系到马家血脉,废世子与白氏、王氏自然不敢隐瞒,各自修书传往京师,将此事告知老爷子和家中男人。

朱元璋耳目灵通,消息知道的比他们还全,甚至于李惠儿的下落还是他吩咐人指点着白氏的属下找到的。

这天淮州的信件到了京师,马家爷仨各自回房翻看。

常山王隔着信封摸了摸厚度,就不禁开始咂嘴,拆开一看,脸色就跟调色盘似的变换不停。

马宝珠果然不是马家的种,我跟我媳妇没猜错……哇,唐氏那婆娘真是人面兽心,替换了别人家女儿不算,还叫我侄女去换亲?!

嗯?大嫂是不是疯了,亲生女儿不要,非得收留那个野种?

卧槽,大哥居然动手给了大嫂两巴掌,说好的爱情呢……等等,大嫂为救马宝珠居然跳了井?她这到底是咋想的?!

什么,大哥同意把马宝珠留下,还当是自己女儿养?!

跳井的不是大嫂吗,水怎么进了大哥脑子?!

噫,还是我媳妇好,万事都办的妥妥帖帖,老爷子跟老太太眼光真好,娶媳妇就得娶这样的!

另一边,武安王也把自己媳妇的来信打开了。

卧槽,宝珠居然不是马家血脉,而是产婆与人私通的奸生女?!

好大一个瓜!

哈,我不在的时候大哥大嫂合起伙来欺负我媳妇?!

马老大你欺人太甚!

等等,大哥大嫂商量之后居然决定把那个野种留在家里当马家小姐养?!

……是大哥大嫂不正常,还是我不正常???

他们俩看的信都不算少,但跟朱元璋比起来,那就不算什么了。

试想一下吧,淮州吴王府里边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得着人盯着?

王澄和蔡先生总揽淮州军政大事,他们那儿是不是也得着人盯着?

水运、粮仓等军事重地是不是也得分外谨慎?

还得防着有人狗急跳墙,跑到老朱老窝里边儿去搞破坏!

真千金回去了的事情朱元璋知道,但这几天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却还未曾了解,大军初入京师,须得处置的事情不少,他白日里忙活了一天,晚上叫人打了盆热水,把脚放进去,又吩咐叫负责监视淮州的锦衣卫指挥使来回话。

锦衣卫指挥使抱着厚厚的一沓文书过来了。

朱元璋大吃一惊:“总共也没多久,竟有这么多情报传来?!”

锦衣卫指挥使讪笑,往边上一躲,身后是两个搬箱子的下属:“属下拿的是目录,淮州送来的情报都在这里边。”

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道:“情报贵在精简,不必长篇累牍,再有如这般繁琐赘言者,杀无赦!”

锦衣卫指挥使听得额头冒汗,不敢辩解,简单讲了几句淮州现状,见主公脸上怒气稍歇,这才道:“主公说府中事无大小,皆要尽数探查,告知于您知晓,底下人不敢怠慢……”

朱元璋脸色稍稍和缓了些,吩咐人将箱子抬到近前,根据日期和事件的发生顺序,从头到尾开始翻阅。

四月十五日上午,郡王长子及幼女归府,大公子神色阴鸷,不喜多言,宝珠姑娘与郡王妃相拥大哭,母女独处时有不敬之语,譬如“匹夫老矣,寿数无几,且待来日”,又言说主公年老昏庸,一味偏爱常山郡王,诸多怨语,力劝郡王妃收回管家权,郡王妃应允。

朱元璋视线扫完这几行字,就开始骂骂咧咧,再往下看,就见写得是:

四月十六日上午,郡王妃与宝珠姑娘一道去向常山郡王妃讨取管家权,正逢武安郡王妃亦在,常山郡王妃一口应下,郡王妃与宝珠姑娘喜,相携而归,白、王二郡王妃笑其母女二人蠢钝如猪。

“笑的对,这俩人不是娘俩胜似娘俩,脑子没一个清醒的!”

朱元璋冷笑一声,继续翻阅下去,见常山郡王妃并不曾隐瞒王氏真假千金一事,不禁暗暗颔首,再见她接到人之后先同王氏通风、再去同大房夫妻俩商讨此事,神情中便流露出几分赞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