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当年之事(静静)(第2/3页)

楚辞想着,在司业厅溜达了一圈之后,就往后院走去。

张虎走在他前面,神色严肃,眉头紧皱,看起来似乎正被什么事为难着一样。只有楚辞知道,这厮是等的时间太久,饿坏了。

幸亏寇静和他们住在一起,之前便已经帮他们打了饭温在灶上,所以两人一回去,直接就能用了。

寇静坐在桌边,看他们吃饭,一边还帮楚辞夹菜。楚辞也有些饿了,一双筷子挥舞得很快,专心地吃着被送到碗里的东西。

张虎看了他们一眼,扒饭的动作更快了些,再不吃,好菜都要被这寇千户送进他们老爷的碗里了。

吃饱了饭之后,楚辞拿着帕子擦了擦嘴巴,整了整衣裳,又是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了。

“你猜我今天去提学司干什么了?”

寇静略一思忖,说道:“必是为了季考一事吧?”

“非常正确!而且这次是温太傅亲自过来说的,你知道吗?我之前曾经见过这位温太傅,就在文兴坊那边。”楚辞略兴奋地说道,他还以为遇见隐姓埋名高人的桥段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寇静想了想,说道:“就是小石潭那儿,还带着一个少年人的垂钓老者?”

楚辞十分惊讶:“你怎么知道?”

寇静轻笑道:“你忘了吗?我初来京城之时,与你同寝一室,那时候天天夜里,你都会把京城之事一件件拿出来说给我听。”

“啊?是吗?”楚辞干笑两声,“许我说过的话太多,我自己都忘记了。”

“可是,怀槿对我说过的话,我每一句都记得。”寇静用深邃的眼睛看着楚辞,说话的时候,眼中的情绪莫名,楚辞有些不敢深究。

“对了,除了季考一事,他必然还与你说了些其他的事吧?”寇静看出他的躲闪之意,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贴心地把话题转移了。

“嗯!”果然,楚辞又来劲了,把温太傅说的话大致都说了一遍,只除了温太傅戏言要为他做媒一事。他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件事不告诉寇静会比较好。

寇静听了他接下祭孔一事后就说,这些年他跟随军营去了不少地方,也见识过各地祭孔的不同风俗,到时候可以说给楚辞听,让他能够多一条思路。

楚辞刚想问寇静行军之时怎么会关注祭孔一事,就猛然间想起,寇静在从军之前,曾是一名前途无量的举子。若不是脸上被人划了一刀,那年的金榜之上,必然也是有寇静一个名字的。他看着寇静侧脸上的疤痕,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还记得当年害你的那群是什么人吗?”楚辞突然问道。

寇静有些讶异,但楚辞愿意了解他,他自然也不会有所隐瞒。“他们是一群山贼,专以拦截过路之人钱财为生。也是我,当时仗着自己有些身手,负隅顽抗,这才激起了他们的凶性。”

“这群人也太不地道了,山贼不是有个规矩,不抢书生举子的吗?为何你还会被他们拦住?”楚辞很是愤慨,他们知道自己害的是什么人吗?

而且,楚辞记得大魏朝是有这个规矩的。因为当时道路艰险,山贼草莽众多,很多弱质书生赶考之时横死他乡,导致那一年的科举人才寥落。所以朝廷下了狠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清剿贼寇,所犯之事无论大小,均以砍头之罪论处。之后,又在全国上下张贴告示,说若再有举子赶考途中遇害,犯案之人九族同罪,这才镇住了那些人。

“怀槿可知财帛动人心?我家境不错,当日赶考之时,父亲让我带了很多银票进京,生怕我会有所短缺。那些贼人不知何故,知道了这件事,前面的书生都放过了,单单只留下我与书童。我交出了一些银子之后,他们还不罢休,要搜我们的身。我堂堂七尺男儿,又自负跟着师傅学了点武艺,便跟他们动起手来……”寇静叹了口气,若是当时他把全部银票交出,说不定也就不会发生那事了。

楚辞也跟着叹了口气,说了句:“果然行事还需低调,你携带重金招摇过市,难怪引得他们注意了。”

寇静失笑,问道:“怀槿,你看我可是那等招摇之人?我当时也怕途中遭祸,和书童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谁知他们还是发现了。”

“这就说不过去了啊,除非有人告密,不然为何他们会知道你携带重金呢?你是在何处遭的难?”楚辞觉出不对来,既然他已经伪装过了,那依着寇静缜密的心思,就不应该被人发现不妥才是,为什么那些山贼好像认定了他似的呢?

寇静被他这样一说,也感觉不太对劲:“我当时也是从五常府一路坐船到海平府的,后弃船上路,快出海平府时,在一处无人之境被他们拦截。”

“海平府毗邻京城,有什么山贼如此大胆,敢在此处作乱呢?而且,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他们既然已经伤了你,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呢?要知道,坏人前途无异于取人性命,他们就不怕你会报复吗?”

寇静的神情愈发严肃:“当时我受伤之后,从林子里钻出一群衙差,说是为追缉这些山贼而来,带头的那个,正是海平府同知。那群山贼一见有人,便四散逃离,却还是被抓住了。可是,当时因我只是脸上有伤,又逢先皇后寿辰,不宜见血,故而他们只获流放之刑。”

楚辞眉头紧锁,他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也许是他阴谋论了吧,他怎么觉得,这些人就像是在做戏一样呢?一切的一切,只用巧合二字来说,未免有些太牵强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寇静,发现寇静也是一脸深思,似是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之处。

“大哥,当时你就没怀疑什么吗?”

寇静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当时我一心为了前途被毁一事耿耿于怀,哪里能想到那么多呢?而且我初离家门,又不曾与人结怨,哪里能想到会有人故意害我呢?不过,我姐姐倒是派人查了许久,都没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也只有罢手了。”

“唉,你那是当局者迷了。当时若是将他们问清楚了,也可以弄个明白。对了,我觉得你那书童十分可疑,他如今身在何处呢?”

“他?他是我们寇家的家生子,应该不会害我。而且他姐姐也是我姐姐的陪嫁,当时我遭此大难,他一心只觉得是他的原因,几次寻死,最后姐姐让他去了京郊的一处园子当管事,这才绝了他寻死之心。”

“那,这次钰儿扶灵回袁山县,你姐姐的那位陪嫁可跟在身旁?”

寇静回忆了一下,然后摇头说道:“好像不曾见到,她应是被姐姐许给了府里管事,所以脱不得身。”

楚辞琢磨了一会,然后说道:“大哥,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