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契书(第2/2页)

楚辞自然不知道有人因为他开始思考人生了,他这会儿正领着一院子的人喝酒聊天,不亦乐乎。

……

“少爷,若按契书上要求来看,初时咱们每月必须交一万五千斤玉融丸给那赵老爷送去,算下来就是每日五百余斤。听上去似乎不多,可实际上却难以办到。”

何掌柜看着张文海递过来的契书有些为难,张家商行在这漳州府不过二十余人,每日光是运鱼剖鱼去刺捶打就要去掉不少人手。虽说也请了一些人过来帮忙,但未免泄密,大部分的事情还是要他们自己做的。

“这点倒不用担心。楚兄已经从知府大人那里要来了一块地,往后你们就在那里做事。人手方面,粗活只需大量招收本地百姓即可,涉及到用料以及制作手法的问题,还是劳烦何掌柜你在旁边看着了。”

何掌柜点点头,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那不知做玉融丸的食材方面,少爷可有解决的办法?咱们目前的食材,都是靠那些夫子收上来做抵束脩的鱼,有时候多些,有时候少些,若想每天做够五百斤的玉融丸,至少需要一千斤的鱼才行,就这还不能是太小的或是骨头多的。”

往日运过来的鱼,大小不一,甚至还有很小的杂鱼,那种鱼刺很多,要是挑刺吧,浪费时间,不挑刺吧,又很影响口感,这种鱼一般都是剖了之后胡乱剁碎用来煮汤提鲜的。

张文海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也有答案了:“这个也不是问题,只需要去到某个渔村,将他们村子每日打上来的大鱼都定下,价钱可以比外头多一两文,这样一来,食材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何掌柜听完,捋了捋胡子,一脸欣慰地道:“少爷真是长大了。不过少爷最好还是多花点心思在读书上面,老爷和夫人前两天来信问了,还等着您回信呢。”

何掌柜是张家的老人了,可以说张文海就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他说这些话,张文海一点儿也不会觉得被冒犯。他只是苦恼该怎么回复他爹娘的信。

说起来,他之所以会来长途跋涉来到漳州府投靠楚辞,除了想要跟着他做文章、学经验之外,还是想躲了家里的逼婚。

之前他还未考上秀才之时,家里已经想为他说亲了。他当时觉得娶妻也挺好的,就由着他们四处帮着相看了。可当他考上秀才,在书院和大家一起交流学问之时,他突然发现,男儿应先立业再成家,不应把儿女私情放在第一位。就连楚兄以前都发下誓言,不考上举人绝不成亲。渐渐的,他的心思就淡了。

前年科举入场,他很情理之中的落第了。这时候家里为他相看妻房的动作就越加频繁了。那段时间害得他只敢躲在县学里,朔望日都不敢回家去。

晋阳比起他来,就要幸福得多,他对家里人说,因为小翠的关系他现在根本无心儿女情长,而且他身体因为多年的磨难还有些虚弱,暂时就不谈亲事了。方家人很支持他,纵使别人上门来说和,也都委婉推拒了。

熬了一年,晋阳从县学离开了,张文海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那里,便也离开县学回家读书。这下可算是遂了张家父母的心愿,三天两头就要带着张文海去相一次亲,口口声声都是抱孙子抱孙子的,仿佛他们的儿子就是制造孙子的工具。

张文海那段时间简直生不如死,后来因为张父不慎失言吃了官司才算消停下来。等楚辞回来后,张文海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跟在楚辞身边,这样才能摆脱被催婚的噩梦。

不过,张文海自己虽然不想成亲,但是操心起楚辞的终身大事来,却丝毫不含糊。等生意上的事交代清楚之后,他就开始四处打听了。只可惜,漳州府有底蕴的人家很少,能配得上楚辞的更是一个也没有,张文海只能挫败的暂时放弃了。

幸好,正忙着写预算的楚辞还丝毫不知道,这一场逼婚危机因为缺少合适的对象而消弭于无形。若是他知道了,恐怕会跳起来锤爆张文海的狗头。什么叫皇帝不急太监急,而且,他分明是有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