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回乌迩的第三十八天战事……

做饭的姑娘们一个个义愤填膺,一边盛饭一边小声唠叨,“都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

但也不能给盛太多,不然后面的人就没饭了。

耶律加央的饭菜和他们一样,不过,他有容姝带来的肉干和牛肉辣酱,用筷子挖出来一点拌到疙瘩汤里,然后再把牛肉干拿出来。

半个手掌大的牛肉干,耶律加央只撕了一小条,放的有点硬了,幸好他牙口好。

剩下的牛肉干再包回油纸里,留着明天吃。

战事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就算长岭山离王庭很近,耶律加央也不能不管不顾地回王庭,尽管那里有自己在乎的人。

战事紧张,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兴许是三个月,兴许是半年,兴许是一年,也许是好几年。

回不了家,见不到容姝,也见不到耶律铮。

耶律加央想到了容姝,想到了那个臭小子,他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这是为数不多,耶律加央心里柔软的时候。

也不知道再见耶律铮,他还认不认识自己这个爹。

月如钩,乌迩的将士就在山下驻扎,像是狼群守护自己地盘,天上盘旋着飞鹰,也在昭告,这是一块难啃的地盘。

倘若有人打进来,必啖其血肉。

*

大楚军营

徐景行用望远镜向乌迩的方向看,他不止一次看见那两只鹰。

他对这些东西很敏感,这两只鹰一直在乌迩上空盘旋,有时还会飞过长岭山,然后再飞回来。

徐景行把望远镜放下,拿弓箭瞄准,可是距离太远,就算箭射出去,也射不中。

正看着,副将走过来,“大将军,乌迩人没有修筑瞭望塔,也没有乘胜追击,咱们……”

夜半是进军的最好时机,能打得人措手不及。

但是乌迩并没有出兵,白日的交手只是浅浅的试探。

大楚退兵到母亲河,乌迩驻守在原地,相安无事,互不攻打。

但徐景行明白,乌迩绝不是这样的任打的国家,耶律加央也不会放由他们攻打,只是把他们打回去。

自从大楚迈出这一步,就回不去了,不可能再当作无事发生。

不死不休。

徐景行道:“先修养,传令下去,先按兵不动。”

这里和大楚不同,虽然不是在山上,但是越往这边越高,水往低处流,这里更接近母亲河的源头,故而比别处高得多。

将士们在这里待的很难受,当然,徐景行也不舒服,呼吸不畅,胸口闷闷的,他看有的将士嘴唇发紫,要是长期在这儿,不战就败了。

弹药还有一箱半,有两颗哑火,总共还剩二十四颗。

粮草还够二十天,剩下的粮草还在路上,由运粮官押送。

看着容誉这么多年惩治贪官,徐景行也不会担心军粮被贪,只需等二十日,就有粮草了。

现在,运粮车应该在路上。

等将士把伤养一养,再攻打乌迩也不迟。

大楚按兵不动,这三天就在母亲河畔修养,乌迩也没动,正所谓敌不动我不动,先出手反而失了先机。

耶律加央在营帐内和几个将领谈事,大楚攻打虽然早有预料,又是修建城墙,又是勤加练兵,可是,乌迩和大楚的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的。

乌迩总共十万兵马,而大楚光西北就有十二万驻兵,盛京西南驻兵更多,兵力雄厚,比谁兵多,乌迩比不过。

一个将领道:“王上,看大楚有十万兵马,还有援军未到。”

十几个将领坐在一块,显得帐篷狭小.逼人,耶律加央道:“但是大楚距乌迩甚远,调兵要经过密林,戈壁滩,荒漠,倘若从盛京西南调兵,还要担心盛京西南两地的安危。”

耶律加央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圈,一个西南,一个盛京。

不知道大楚地图,这两个圈画的很随意。

不过道理谁都懂,乌迩就占着天时地利。

如今有城墙防护,想打进来很难。

那个将领生的虎背熊腰,腰间还别着把刀,是乌迩的勇士,“这话有道理,沙漠可不是那么好过的。”

另外一人道:“大楚的火器也不容小觑,要让老子抓住,非给砸了。”

“砸了作何,就不能缴上来咱们用。”

“就是,大楚可有不少好东西,看着都眼馋。”说话的人搓了搓手,目光有点垂涎,

这是实话,纵使乌迩有自己的铁矿,能铸铁锻造刀剑,可是比不上大楚人打的刀剑锋利,而且乌迩就占着一处铁矿,大楚地大物博,铁都比他们的好用。

大楚的铁和铜,大楚的鸡和猪,大楚鱼虾螃蟹,都是听商队里的人说的。

他们还说大楚人穿绫罗绸缎,有软绵绵的柳枝,试问哪个人不想去,那个人不心里痒痒。

从前也痒痒,尤其是听到那些乌迩没有的东西,可是痒痒归痒痒,别人的东西,看再多也没用。

大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因为喜欢心里痒痒就去攻打他们,把东西占为己有。

现在不一样,大楚先出兵,再不打回去,当他们是软柿子捏的。

耶律加央没有制止,也没有责怪,而是接着说:“调兵不容易,运送粮草就更不容易,粮草不到,十万大军活都是问题。”

“运送粮草走的也是这条路。”耶律加央在母亲河源头那里画了一笔,这是河水最浅的地方,容易让马,车,人经过。

除了这一处,都是水流湍急,往下游走,河面很宽,水也深。

除非有船,否则轻易过不去。

大楚退至母亲河,不单是退兵,更是为了占这条路,这条路很重要,就像山谷一样。

尼玛咬了咬牙,“王上,属下恳求带人去拦截粮草!”

拦截粮草,断大楚后路,把大楚赶回去,也不用杀很多人,乌迩也不用死人。

耶律加央的确有这个打算。

“尼玛,丹增,你们带二十个人拦截粮草。”耶律加央下令,“记着,乌迩人走过的沙漠比大楚人多,别在沙漠吃亏。”

过河只能坐船,大毛二毛保驾护航,他们能看懂耶律加央的手势,能给乌迩人指引方向。

二月底,水凉,水流很湍急。

乌迩人在草原上,虽然离母亲河不远,但是没人去河里玩,也没人下水,江河湍急,乌迩以山林畜牧为生。

尼玛和丹增不会水,是彻彻底底的旱鸭子。

带的二十个人也不会,三月的水还是冷的,冰凉刺骨。

一行人坐着新做的小木船,试着划了一天,这才往河对岸划去。

江水涛涛,小船在江面飘荡。对于他们来说,能不能阻拦粮草是难事,能不能成功到河对岸,穿到沙漠一中,是难如登天的事。

倘若船翻了,船上二十二个人,都得死。

尼玛平日大大咧咧,这回手心出了汗,他紧紧攥着浆,怀里是火石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