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第2/2页)

燕文君大喜,便与徐周一起,簇拥着叶行远上了黄金台,一众等待燕王召见的贤士们面面相觑,羡慕嫉妒恨。

叶行远抵达黄金台顶,燕文君命人送上酒宴,这才重新见礼道:“公子来此,寡人如鱼得水。如今燕国僻处北方,南有强齐,北有妖蛮,不知该如何发展,还要请公子教我。”

燕文君也是个实用主义者,既然亲自迎来了叶行远,当然要询问治国之道。

实际上他是一直在苦恼,燕国并非弱国,若以军力而论,他在诸国之中能排得上前三。但是因为地处北方,土地贫瘠,国力实在是太穷。

如果周边有小国,他或许还能靠劫掠勒索来发展,很可惜,在他进军中原膏腴之地的前方,挡着一个庞大的齐国。

齐国兵精粮足,春秋早期也曾为霸主,如今虽然略有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兼富足,人口众多,打起仗来不怕消耗。燕国与他短时间作战可操必胜,但时间一长,就耗不过齐国。

这倒也罢了,关键燕国北方,还有凶悍的妖蛮。如今蛮族强盛,三不五时就想要下南方打草谷,燕国为了抵挡蛮族,消耗极大,其余诸国眼睁睁看着,全无援助之意,燕文君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这个问题不解决,燕国永远无法顺利的发展起来。

所以后来燕文君招到大贤,第一条定策便是急攻齐国,必须吞并齐国之后,才能够形成强势,能够进入发展的模式。

这一步棋差点就成功了,燕国的铁骑,一直冲到了齐国都城的城墙下。可惜他们的时机不对,这时候正是圣人掌控天下大势秩序的时候,只一纸文书,便要燕国退兵。

燕文君心存侥幸,想要抢时间攻下齐都,被圣人锦囊以火牛阵破之,损兵折将,不得不黯然退回燕国,郁郁而终。

燕文君薨之后,燕国迅速的衰落下来,后来子衍在北方抗敌艰难,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原本抵挡蛮族的燕国军队沉彻底失去了心气。

这才酿成了后来西凤关、苦渡城之围,北方惨况,不忍卒睹。

不过如今既然叶行远来了,当然不会容许同样的情况再发生,也不会再采取注定会失败的战略。

他胸有成竹,一指东方,“大王与燕人始终只盯着南方齐国,却忘了另一个发展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