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页)

看着他那圆滚滚漆黑的眼珠,江淙伸出手,停了一下,抬起来,摘掉李青文头上的枯叶,声音低沉,“这回要我们仔儿受累了。”

“要是哥你能跟我们一起去,那就好了。”李青文感叹了一句,然后道:“我知道现在不成,以后吧,等你们以后重获自由,咱们所有人都去京城,然后在一起去洪州,我好几年前走的那一趟,甚也没记住……”

三年了,李青文始终坚信,早晚有一天,他们这些人会无罪。受他影响,其他人也慢慢的开始生出一丝一缕的希望,这份希望支撑着所有人好好的过日子。

蒋立平出来时,正好听到他们哥俩说话,道:“京城好,京城好啊,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买不到……就算没甚钱,也有不少好东西,从前我们在那里宿卫时,常去一家酒馆,那里的下酒菜可真是好吃,就着那菜,酒量都比平时长了几分。”

感慨完,他问江淙,还记得那家酒馆的名字不,江淙点头,道:“曲家酒馆。”

蒋立平一拍大腿,“对,他家的酒菜不但便宜,还好吃,去晚了都没地方坐哩。还、还有那个鸡汤面,江淙每次都会吃的那个鸡汤面……”

他这大嗓门,把老孙和胡立川也叫了出来,俩人也一脸怀念的说着他们在京城时候的事。

他们在京城宿卫时,很多时候不能随意走动,多半都在东南城门附近,他们在京城时都得数着铜板花。那个时候,曲家酒馆可算是解救了囊中羞涩的他们,是以每个人的记忆都十分深刻,兴致勃勃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神采飞扬,一时忘记了此时的境地。

李青文没开口,只是静静的听着,看着,透过现在的他们,仿佛能看到从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李青文走神了,还是李茂玉记得烤炉里面的鸡肉蓉,赶紧用粗布垫着锅盖掀开,一股香气迎面扑来。

她拿出里面烤的干干的肉蓉、蘑菇碎还有姜丝,回到屋里把它们分别磨成粉末,再掺和到一堆。

这就是李青文做的鸡精,做这个就图以后炒菜、做汤省事。

鸡精一做出来,不管是炖菜还是煮菜,放上一些,味道一下就不一样了。

长年围着锅台的女人们最清楚不过。

周瑶的嘴巴和鼻子都是十分灵敏的,她从汤里闻到了一股鲜美的味道,尝了一口炖白菜,点头称好。

变冷之前,地里的所有菜都入了窖,白菜算是最新鲜的,因为它味道清淡,所以佐以他料,格外明显。

李茂玉也觉得好,回头便把自己的那一罐子鸡精粉倒了一大半给陈氏送去。

李茂贤家是第一个通天开始烧炕的,此时族里和村里的妇人们坐在她家炕上搓麻绳。麻籽是李青文买回来的,这东西有毒,怕营地的马误食会毒死,特意选了南边一个偏僻的地方种下。

这东西跟野草一样顽强,河沟和破烂地都能活,更别提边城这里肥沃的土地。

疯长之后收割,一捆捆的浇水沤,沤完剥麻皮,然后把麻丝搓在一起。

李茂玉拿来了好东西,干活的大家伙都好奇的不得了。

陈氏是个大方的,当即便给她们一起分了些。

天黑之前,女人们纷纷回去做饭,煮菜的时候多多少少放了些,因为各家都没有油可放,每天清水加上盐煮菜,滋味可想而知,但今天就不一样了……

因为太闲了,第二日,这好东西便在村子里传开,然后李茂玉便被团团围住。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她做的,得知出自李青文的手,一大片人都愣住了。

不过,随后一众妇人也都不惊讶了,李青文能把同样的肉和菜做的恁样的好吃,会做出这个也是意料之中。

被众人托付着,李茂玉回到营地,李青文正在练字,待他放下笔,李茂玉才开口,李青文连连点头,“这东西简单,姑你应该都看到了,回去教给大家伙吧。”

得了他的话,李茂玉高高兴兴的回到村子里。

一众人正期盼的等着哩,待李茂玉说完,屋里头都安静了,鸡肉没有,姜也没有,还做个啥……

想到鸡,女人们又来了精神,现在家里又宽敞又大,待春天暖和的时候,养些鸡鸭才好,听说营地里有鸡,不知道能不能换点鸡蛋……

伙房的人不知道他们养的鸡被惦记上了,他们昨天也收到了李青文做的鸡精,给官兵做白菜豆腐时放了,都说好吃,有肉的味道。

他们也不想老被说做的是猪食,所以跑到李青文这里来请教了,请教只是个由头,偷学两手,再蹭点好东西才是实在的。

这东西本来就简单,李青文说完,那些人齐声说“妙”,然后跑出去看外头的窑炉,回屋招呼老孙和蒋立平他们帮着挖几个。

他们虽然没有恁多肉要烤,但有这么个东西,自己做啥也容易些。

在李青文的期盼中,边城的第一场雪终于飘落下来。

一开始并不大,孩子惊叫着出来接着天上的雪花,大人则赶紧提水把水缸满上,再备上柴禾。

要去森林的人立刻开始收拾,马匹和爬犁也被拉了出来。

下雪的当天,李青文回到家。

小雪腌菜,这两天娘亲和嫂子可得忙,他得帮把手。

腌菜就是把之前晒蔫的菜洗干净,大的一切两半,把叶子包紧,一棵棵的码进土缸中,压的结结实实,码一层撒一层大粒粗盐,一直装满缸都不停,还要再高出几分。

在冒尖的菜上放上木板,木板上压一块重石,随着腌制,盐进入菜里,菜里的水分会被杀出来,顺着缸边淌到外面,用盆子接着就好。

慢慢的,菜软塌下去,木板也会跟着低下来。

常年做酸菜的,都有准头,待冒尖的菜差不多和缸齐平的时候,就得加点水。

李茂玉她们娘三个也来了,几个人从早忙到掌灯时分,腌满了一排缸。

自己家当然吃不了这多,这不是还有江淙那些人。

从前鲜少能吃到肉,陈氏和姜氏都不太会腌肉,这回入冬,江淙送来许多鱼和野味,差不多都是李青文和李茂群还有李茂玉腌熏的。

因为动手早,现在都挂在外头的棚子里头。

从陈文那里得知,可以私下里,偷偷的在临肃那里换盐,所以,李青文又从伙房那里借了不少,承诺回来的时候还回去。

那几个嘴巴馋的,说不用还盐,让他带点海鱼回来,他们还没吃过海货哩。

李青文说如果回来的时候天冷就带,天暖就没法了,总不能吃臭鱼烂虾。

李青文问他们想要啥,这次去京城,如果有空,可以给他们买点不占地方,分量又轻的东西。

伙房的众人纷纷摆手,谢谢好意,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