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末世第一百四十天:基地……

农业专家们在近期进行的实验, 是以培育出适应当下末世环境的优良粮种为最终目标。

嘉市存有华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嘉市的高级学府西池大学也培育出相关行业的许多专家,这些前置条件令嘉市基地内的科研人员项目组的组成集中于与生物相关——农作物属“植物”,亦囊括在生物范畴内。

窦清在实验室工作时, 就见到有西池大学的几位同学院学长学姐们被上级从动物小组调到植物小组——农作物项目如今人手短缺, 他们又正好是有着农业专家们需要的“水系”“土系”“木系”基础元素异能者, 能在实验中提供帮助。

在这之中, 能提供最大助力的,莫过于“木系”异能。

催使植物生长;增加结果概率;协助调整土壤元素含量……

这是如今许多木系异能者所表现出的优势。

实验室内, 项目小组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令人沮丧的是,成功的育苗在转移到室外大棚进行栽种后不久,总会因种种人类意料不到的原因, 枯萎死亡。

“民以食为天”,倘若不解决当下粮种的问题,在吃光全国的粮食库存的几年后,人类将会陷入极为糟糕的境地。

在农业项目组焦心于培育粮种的问题时,窦清所在的小组以“探寻未变异动物”的玄妙,试图找到“变异动物”与“未变异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他们的目的,一半是为了挽救外部糟糕的变异动物形势, 一半是为了人类将来的口粮做考虑。

肉类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缺乏蛋白质等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显然对人类的生存有着严重不利。

变异动物的肉类是否能够食用?

同样也有项目小组在针对这个问题分析研究, 试图在当下窘境中从变异动物的肉中得到满足人类优质蛋白质等需求——不过, 如今还没有人们敢于接受来自变异动物的肉类来源。如“晶核液”般, 在最初也是人们避讳不及的存在,直到许多志愿者们做出尝试,人们货真价实地得到了益处, 才有人跃跃欲试。

当下,蛋白质获取来源暂时还算充裕(源自全国各地及时抢救下的冷冻肉类、大豆、常温奶等等)的情况下,“变异动物的肉”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许直到山穷水尽之时,人们才会真正尝试这个选项。

……

接近年末,迎接春节。

即便有什么调任往其他城市做数据分析的科研项目,窦清也没有考虑,他选择留在基地内,忙碌于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待着一年一度的新春时节。

末世来临后的第一百四十天。

他难得休了一天假,运气不好的是,央央这几天忙着处理高元眉留下的工作,没能在家中一块休息——高元眉女士生了场不大不小的流感,她本就因中年丧女而痛苦煎熬,这场病又让她虚弱疲乏,即便是休了两天假,也没能缓过来。

此前,基地内早已经针对传染病等做了一波防范——密集的基地场合里,稠人广众、老老少少,体弱多病的一旦发烧咳嗽,传染的速度是很快的。

流感这类的疾病,变异速度迅速,每年都需要及时更新疫苗以此预防。

基地的医疗负责人早已经做好准备。但毕竟,人算不如天算,病毒的变异总是难以预料,在最早几个婴幼儿发烧感冒的例子后,极短时间内,基地里就有几百号人传染上了季节性流感。

窦清和方央央都属于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

他在实验室工作时,总是戴着口罩,很少在工作时分与他人交流,杜绝了被传染上的机会。方央央则是因为办公场合里只有高元眉一个同事,她一发觉自己有不适症状,就请了假,没有接触过方央央。

这一来二往,健康的方央央在慰问过生病的高元眉后,便一手接过工作,忙碌好几天,将原属于高元眉的任务承担,敦促勤恳地办公工作。

窦清的休假日,方央央的工作日。

他们俩难得没有机会碰面吃饭——窦清闷闷不乐地看了眼央央发来的消息,她的语音内容中说,她今晚要加班,可能要熬到十点才能回家。

“春节快到了,基地也要开始忙着举办春节活动,”女友的声音中带有几分疲倦,但语气还是颇为高昂,“很忙很忙,不能和你一块吃饭啦。”即便没有见面,他依旧能想象到她眉宇间的神采奕奕,是那种很难被工作压力击溃的活力四射。

他回了个好。

她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微小失落,发了个很可爱的表情:[拍拍抱抱.jpg]

“等高老师回来工作,我就能多放几天假了,不要愁眉苦脸哦。”

明明没有视频通讯,她却直觉敏锐,猜到了窦清此刻的郁闷情绪,立刻发来这样的话。

窦清看了半天,仿佛被塞了个糖般。

他垂下眼帘,温柔地回复她:好。

……

晚上十点。

方央央收拾好所有明天需要播报的稿件,又重新看了一遍高元眉在休息中发来的信息,确认暂时没有需要操心的事后。这才伸了个懒腰起身,准备回家。

窦清本想着晚上接她回家。她婉拒了。

基地内,总有巡逻的军人警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事件发生。

在窦清远赴艾月时,她下晚班时,也都是一个人回。

关掉设备,闭上播音室的门。方央央揣着厚厚的手套,挂着暖呼呼的绒围巾,在明亮的基地照灯下,往双人房住所区的方向行走。

基地的功能区分配得十分合理,从播音室走向新建的住房区中,半途可以看到一个医务室——基地面积广,医务室呈四角分散式,落在基地内部,给就近的人提供最有效、快速的救治通道。

每个医务室,24小时都有轮班的医生。

近期基地内流感传染,基地内下达通知,让大家尽量使用口罩出行,少与病人接触,做好消毒工作等等。方央央在播音时,也转告了基地医生的建议,让年幼、年老者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徘徊,多运动、喝热水,保证体魄健康。

从播音室返程回到双人房住所区,需要半小时;一路上灯光明亮,时不时就有巡逻的军人警察,朝着路过的人们颔首示意,极大地增强了深夜的安全感。约莫走了十多分钟,方央央在医务室附近听到了嘈杂声,她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往那个方向看去。

青年医生穿着白大褂,背对着她,正蹲在地上给人做着心肺复苏。

旁边有着一位年长女性正在抹着眼泪,哽咽着说话:“他本来就有冠心病,也不知道今天怎么了,说是喘不过气,我本来就想着带他来找医生看看,没想到刚到这就晕过去……”

医务室门口,人多声杂,比肩迭踵。方央央没有擅自上前,身旁还有零散几个行人也担忧着看着医务室内的实况发展。他们都默不作声,担忧着生命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