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2页)

“没有不高兴。”乔鹤枝靠在方俞身上:“便是能宿在一起我都高兴。”

方俞笑了笑,抖着大氅让人进来裹着,他伸手拦着在自己大氅里的人,微低头吻住了他的唇。

……

方俞着实也是空闲了下来才有时间过问家里的生意,虽也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时间长了却也还是出现了许多弊端。

便拿“广而告之”来说,自开业以来,前往问价商谈的商户众多,谈成的却是少之又少,谈成做了广告的效益是好,但着实是贵了些,许多商户都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银子来。

一次便是几百两,大手笔拿的出这么多钱来投广告的商户大抵是家业本就丰厚,生意也不错,只为着锦上添花罢了。而真正需要做广告的却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为此导致铺子的生意不温不火的。

虽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自开业以来到现在也赚取了毛利上千两,但方俞是半个生意人,大家大业的,还得持续稳步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才行。

思来想去,拿着后世和当今这个时代一番对比之后,他发觉若是单靠在酒楼娱乐场所等一系列地方投放,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了一些,再者这样的广告费投入很高,大部分商户可能会望而止步,还得丰富广告传播的途径。

年节出门游乐,顺道几番考察市场他觉得报纸好像是可行的。

当今也有报社,叫做邸报,这种报纸和后世的不一样,承载的内容都是官家派发边关战事,皇帝下了新的诏书等国之大事,买看的人大抵都是朝廷的人,要么就是些闲散爱评书论字的秀才举子会去买来看,一般平民还买不到官家的报纸,为此传播的内容十分狭窄,也不具有广泛性。

鉴于邸报的局限性,若是办一个地方小报,刊登写些喜闻乐见的文稿,届时在印发出去,也不会和官家的冲突,受众也会大很多。等看的人多了,就在报纸上打广告,如此一来便多了广告投放的途径,而且在报纸上广告费也可以便宜不少,客户也能更多一些。

方俞是个行动派,把广而告之的员工分了一部分出来,这些个死心塌地跟着方家的老手先前从云城过来时就带了自家族里的儿郎,如今跟着在铺子里也做了许久的工,多培养的人手正好可以拿来用。

他给诸人做了培训,虽是老手了,但此次面对的又是新的工作内容,还得熟悉上手。

做个小报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分栏目,方俞准备了政事栏、娱乐栏,以及还有广告栏。

像是政事一栏,牵涉敏感,他并不打算做过多的润色,就让报社的人守在出告示的地方,一旦有新的告示就抄下来作为登报的内容,算是充数的一栏。

重头戏是娱乐栏,分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京城的时尚穿搭,养生知识,生活小妙招,小说连载云云……

几个老人都是以前在书茶斋里做过选稿的好手,虽然来京城里做了些时间的广告,但在云城却是做了好几年的选稿,什么吸引大众,什么冷门,热门东西的敏锐洞察力不是常人可比的。选稿的能力还得用上,但现在却也不是单单来选稿子了,得出去走访采集资料物料来撰稿,可谓是全新的挑战。

方俞带着几人走了几回,就着过年的灯会烟火会,老百姓过年宴为题材,练了几次,慢慢的就上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