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探病

其实不光是私企发展进入寒冬,国营企业也是如此。

由于上一年物价飞涨,引起城镇居民哄抢囤积物资,许多国营企业也跟风盲目扩大了生产。

等到国家八月份宣布物价闯关失败,开始进行价格控制和凭票限购,人们终于不再哄抢物资。于是那些工厂超额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出现了滞销,积压的情况。

商品滞销,生产厂家收不回资金,就没法支付原料费,这种三角债成了社会普遍的社会现象。

许多企业因为三角债问题陷入困境,甚至都没法正常运营,面临倒闭的局面。

远夏能从春季广交会上直接感受出来,他参加了几年广交会,每次的感受就是比上一次又热闹了,成交量也是逐渐增加的,唯独这一次,采购商明显要比上一年少。

行远今年的成交量也比上一年少了很多,就连飞蝶的厂长都跑来跟远夏说自己亏大了,不该花那么大的价钱买技术的。

远夏只好劝他,要看长期,不能只看眼下的,只要国家政策不变,电动缝纫机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飞蝶也就那么说说,他们会主动买技术,是因为接到了一个大单,一家企业跟他们采购了三千台缝纫机,他们不想分钱给远夏,就干脆提出了直接购买。

广交会结束之后,远夏坐火车返回越城。这一年的广州火车站比往年热闹不少,每天都有大量的外省农民工来到广州,他们想来这里碰碰运气,找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然而经济寒冬,并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和工地容纳这些农民工,于是这些人就滞留在了广东的各个城市,到处游荡。

远夏看着一张张焦虑又无奈的脸庞,心里很难受,但他能力微薄,帮不上任何忙。

等进站的时候,远夏看见一个独臂年轻小伙子拿着一个红色的小本本跟人说着什么,但行色匆匆的人们没有人愿意停留下来听他说话。

他舔了舔干燥的唇,茫然地望了望四周,与远夏四目相对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又垂下了眼帘。

远夏注意到他虽然缺了一只右臂,但腰杆却站得笔直,那身板一看就是当过兵的。

远夏主动朝他走了过去:“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对方抬起眼,神色有些腼腆,他将自己手里的小本本展示给远夏看,有些窘迫地说:“你好,我叫洪卫国,是一名退役军人,这是我的退役军人证和工作证。我是湖北荆州人,是一家纺织厂的工作人员,我们厂跟广州一家服装厂有合作。去年我们给他们发了一批布料,没有收到货款,厂里派我出来收账。但那家服装厂的老板跑了,工人也在找他要工资,我找不到人,带来的钱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想跟好心人借点回家的路费。你放心,我绝对不是骗子!等我回去后,就会还钱。”

远夏仔细看了他的两个证书,其中服役时间是1978-1984,远夏轻声问:“您的伤是战伤,对吗?”

洪卫国听见他的话,用力眨了眨眼睛,轻轻“嗯”了一声:“对越自卫反击战。”

远夏将小本本合起来,双手递还给对方:“请您收好。”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钞票来,“这是一百元,您拿去买票,回家。”

洪卫国看着那一百块钱,没接:“谢谢同志,用不了这多么,只需要三十五块,我就能到家了。您的地址麻烦帮我留一下,到家我就设法给您汇钱。”

远夏说:“不用还。就当是我为人民子弟兵做的一点小事吧。”他将纸币塞进对方衣服右边的口袋里。

他准备转身离开,却被洪卫国一把抓住了,尽管是左手,远夏依旧感受到了那只手的力量:“同志,这不行。我们解放军是有严明纪律的,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今天不给我留地址,我就不能收你这个钱。”

远夏看着对方严肃的脸,说:“好,您放开我,我给您写地址。”他决定留下地址,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和一个群体的形象。

远夏将自己的地址工整写下来,说:“您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来找我。我在越城开了一家机械厂,经济条件还算过得去。”

洪卫国收下地址,立正站好,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杨,朝远夏说:“感谢你对人民子弟兵的信任!”

远夏朝他竖起大拇指:“加油!”

这只是远夏在火车站遇到的一个小插曲,但也足以见得这个欠债问题有多严重。

洪卫国的厂子也许未必需要他来讨债,不过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可能会引起债主的恻隐之心,才让他过来的,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去年的物价闯关失败,引发了一连串经济问题,企业发展进入寒冬,就连许多在华外企都停工停业,甚至还有撤资的。

随即而来的便是各种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改开政策的质疑和讨论,加上资产阶级自由思潮的渗透,更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干脆利用这个背景,搞起了颜色革命。

从春天起,远夏就和远冬远春频繁通信,也跟郁行一和远秋讨论这些问题。

郁行一在学校工作,他需要引导学生。远秋在报社工作,她需要引导人民群众,所以一个都不能乱。

郁行一是坚定地站在远夏同一阵线上的,他经历的事情远比年轻学生多,知道历史的发展永远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当下情况再混乱,也不会混乱过那十年。

远秋则是被一片自由思潮包围着,媒体人是最先接触到外面世界的那一批人,也是最先亲西方的那批人,自然也是对国内问题批判得最猛烈的一批人。

远秋自小被哥哥影响,对西方国家了解比较多,对他们的本质也看得透彻,倒是能更为客观地看待国内的问题。

远夏对身边的人比较放心,就是有点不放心远冬。

3月初,远冬收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远夏知道,他如果想顺利出国,就得安安分分度过这最后一个学期,因此跟远冬的通信最为频繁。

远冬的来信时而冷静离职,时而激情澎湃。远夏冷静客观地跟他讨论这些,并且告诫他,想要顺利出国,那就不要参与任何学生活动。

五月下旬,远夏干脆去了北京,以帮远冬办理出国担保的理由。

远冬的毕业论文都写完了,此刻正在准备答辩。他的室友有三个已经申请出国,还有一个保研,另外两个来自比较偏远的地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此时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一群毕业生无所事事,每天都待在宿舍里吹牛侃大山。

远夏在远冬宿舍住了两天,跟他的同学进行了无数场激烈的辩论,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舌战群儒,真正是累得嗓子冒烟,远夏嗓子都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