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2页)

科举,说白了只是一种做官的途径,并不是最终目的。

此时,韩辑也放下碗,用白巾擦了擦嘴,便同沈伯文说起了最近朝中发生的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来,“你可知,大戎一向对我朝虎视眈眈,屡屡犯我边界,抢掠百姓?”

沈伯文听得很用心,闻言便点了点头,道:“学生知道。”

说起大戎,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所建立的国家,位置就在大周的西北边,虽人数比大周要少的多,但这个民族的人却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各个能打,也是因为如此,大戎才对周朝这个国泰民安的地方,产生了极大的野心。

老师所说的屡犯边界,抢掠百姓,只是他们野心极小的体现。

而近年来有关他们最大的一件事,应当就是前两年的宸王谋反了。

在原主的记忆之中,好像听过别人说起,原本宸王是当今陛下最疼爱的一个儿子,他谋反之事,本不会刑罚如此之重,最多也就是个圈禁,但事实上,宸王却被诛杀,子女皆被流放辽东,朝廷之中也因为此事被诛杀了一大批朝臣。

听说当时的佥都御史极力劝阻皇帝大开杀戒,却未被采纳,皇帝下令锦衣卫出动,就连一些不幸被牵扯进这件事,却并未做错什么事的朝臣,也被送上了断头台,气得那位大人直接辞官归隐。

究其原因,也有传言是因为宸王与大戎勾结,才惹得皇帝大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真相是什么,原主不知,沈伯文也不知,但却并不妨碍他在心中给这位在朝的陛下,打上了一个乾坤独断的标签。

韩辑听到他说知道,就继续往下说了,语气平静:“那你知不知道,前段时间,大戎派了使者,向我大周求和,想为他们大王求一位公主下降。”

沈伯文被这个问句噎住了,我这么个待在乡下的穷秀才,怎么会知道朝廷里最近发生的事情,知道了才显得奇怪吧?

所以他当然只能回答:“学生不知。”

但随即,他下意识的结合了前几次老师同他说过的朝廷内外的几件事,便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问道:“老师,辽东是否就要起战事了?”

韩辑闻言,心中对他的政治敏感度感到欣慰,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

见沈伯文若有所思,韩辑又道:“这其中还有一些别的事,我就先不跟你说了,你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明年的乡试上。”

“学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