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丽娟生怕孙子要吃的叫她妈尴尬,忙赶他:

“去吧,出去玩吧,今天不用你干活了!”

“你看你这急脾气,小孩儿可不就盼着这点,来,太姥给你炒瓜子吃再去玩!”

老太太从带来的小包中抓了一把炒瓜子给苗化云。

小孩子也不挑,有零嘴就高兴地道谢跑了,去找小伙伴炫耀去了。

李丽娟气得骂他,真是个馋鬼。

都做奶奶的人了,李老太太自然不会再说教女儿,只当听不着,将带着的小包拿给茵茵。

“姥给你炒的黄豆和瓜子,可香了!”

茵茵重重闻了闻:

“是好香,谢谢姥!”

老太太见她是真的喜欢,笑得也非常开心。

人心都是偏的,李老太太生了五个儿子,只李丽娟一个姑娘。

李丽娟有三个哥哥两弟弟,她是中间的,就是生的好,是个姑娘,不然做中间的孩子肯定是被忽略的。

因就这一个闺女,李老太太自然多疼了几分,即使结婚了也是这样。

爱屋及乌,对茵茵这个唯一的外孙女自然比自己孙女还要疼,有好吃的都会想着她,茵茵也喜欢她。

母女俩一两个月没见面了,自然有话说,茵茵边嗑瓜子吃黄豆边听她们聊天。

黄豆可是个好东西,能榨油、能换豆腐吃、能做大酱、还能生豆芽。

家家就分那点黄豆,都用得很珍惜的,所以姥姥带来的虽然不是买的点心,却绝对是她家珍贵的东西了,茵茵同样感恩。

“你们四队都干完四五天了,我们二队昨天才不用上地,现在都在忙自己家的活。你家缮完房子了?”老太太问道。

“缮完了,前天缮的,咱家啥时候缮?

我叫学松带于富几兄弟去给你缮!”

“好,人多热闹!你老弟家的大小子也能上梁了,委屈不着我和你爹,放心吧。”

李丽娟不知道该怎么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们兄弟姐妹六个,却不是多和睦的。

她和老弟关系最好,因为她爹妈和老弟归在一起,一块生活。

其他几个哥哥和四弟关系都一般,关键他们为了分家的事和爹妈闹了矛盾,平时都少有往来,老人这里有什么活都不愿意主动上门帮忙,这让李丽娟这个出嫁女很为难。

和他们吵了吵了,闹也闹了,都是没用的,只能自己多尽尽孝心了,好在她儿子们现在都大了,能帮忙了,也不指望自己那几个不孝顺爹妈的兄弟。

她老弟家孩子生得晚,两姑娘两小子,最大的是姑娘,跟苗于荣一年的,大小子今年才十七,二姑娘比茵茵小两岁,最小的儿子才七岁,这年龄差的可不小,也指望不上多少。

家里劳力少,可不就过得有些紧巴巴,就是这样,李老太太还能从牙口缝里省些出来给闺女,不得不说母爱的伟大。

当然,李丽娟和她妈也从来不小气,就因为有来有往,才没和弟媳妇闹僵。

茵茵忙道:

“姥难得来一回,在我们家里住几天再回去吧!”

“你外孙女说的是,住几天吧,反正这两天没啥活,让我老弟他们自己干,你歇歇!”

李老太太拍了拍李丽娟的手:

“妈知道你和茵茵孝心,可心里惦记着家里那一摊子,来还有我养的半大鹅,哪安心得下来!

等冬天的吧,冬天没事了,我过来,到时茵茵别嫌弃姥跟你挤就行。”

“哪会嫌弃呢?这次也住几天再回去,家里要有事现赶回去也不晚!”

茵茵再三挽留,老太太只笑呵呵说好,可茵茵知道,她不会留下。

“妈,你别只顾着和我姥说话啊,拿点好吃的给我姥啊!”

“哎哟,我都给忘了,到底还是你想得周到,你姥可真没白疼你!”

连忙下地去拿饼干、糖,还给老太太冲了杯麦乳精。

老太太一个劲的道:“行了,别拿了,给孩子留着吃,我一老太太吃啥啊?”

茵茵拉住她,给她剥了颗奶糖放嘴里:

“老太太当然得吃好的啊!快尝尝这个甜不甜?”

“甜,能不甜么,我外孙女亲手喂我的!”

说着李老太太叹息:

“这到底得生个知疼知热的姑娘,妈要是没你,现在啥事不都得自己放心里憋着。”

“有个姑娘当然好,我们家茵茵也知道心疼我这当妈的,随我!”

李丽娟自豪的很。

“小红?月芽?你们准备下,赶紧做饭吧,活点白面包饺子,把羊肉泡了……”

今天茵茵签到红包开了两斤羊肉,虽然这季节吃羊肉有点热上火,可谁会管这事,有肉吃就高兴了,正好李老太太赶上了,可不就包饺子吃,即有白面,又有肉了,可是待客的好饭。

李丽娟在厨房安排儿媳妇做好吃的招待难得上门的老妈,还要将她带来的两只半大的鹅崽子圈起来,喂点草,心里则想着,等来年开春她姑娘就能吃到鹅蛋了,可得精心养着。

茵茵便招待姥姥陪她聊天。

“姥咋就你自己来的,秀心咋没来?”

秀心是老舅家的小姑娘,比茵茵小两岁,从小就捡茵茵的衣裳鞋穿,和她关系不错。

“你老舅妈留她在家里帮着做棉鞋呢,她可不是想来!

你没事要不跟姥去姥家住几天,正好能和你老妹玩,不是都快开学了,再不去就没工夫了。”

“去不了,我晚上还得跟人学朝鲜话呢,天天晚上都得去学。”

“哎哟,咋还学起了朝鲜话?”

李姥姥不明白好好的国语不好么,咋还学起高丽棒子说话了。

茵茵不好解释,只含糊道:

“趁着有机会就多学学呗,以后早晚能用到。”

正说着李丽娟又回来了:

“马上要开学了,家里孩子学费有么?”

问的是她老弟家上学的两个孩子,往年学费不够会向李丽娟借的,不过年底会还。

“秀水初中毕业了,学习也不咋样,你老弟的意思是识几个字就行了,秀心小学毕业她自个不想再念了,秀军明年才上小学,今年就没人上学了,不用操心学费的事。”

李丽娟不太赞同:

“多念点书还是好的,秀水是自己不想上的么?”

“自己不想念的,咱们家就没有那读书的料子,他哪比得上于华和茵茵学习好,要是真是那块料,家里肯定砸锅卖铁也供他。”

他们这里在说上学的事,苗奶奶那里,四叔苗学柏也在跟老人说孩子上学的事。

苗学柏脸上讪讪的:

“这又要开学了,苏苏和于乐都上初中了,学费一把就得二十多块钱,一时半会的凑不齐,想朝爹妈借点,等年底分粮了就还!”

“我不管这事,跟你妈说吧。”

苗洪举认真地在一根木头上画线,正做木工活,没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