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2/3页)

“你们不是要从日本进口生产线了么?外商投资有望。”

吴科学从荣盛糕点厂跳槽去食品公司下属的方便食品厂了,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口方便面生产线,这段时间在先锋路上都见不到他了。

听钟卉说,老吴一直在厂里加班呢,在厂长办公室里加了一张钢丝床,不把生产搞上去就不回家。

“我们那是往外花钱,”刘经理拍了拍自己腰间,“没有外商投资钱,我们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喽!”

两人说笑了一阵,便在二楼分开了。

刚走进办公室,孙翊就拿着一个牛皮信封进来说:“书记,有一封你的挂号信,从广东寄过来的。”

宋恂点头让他先放在桌子上,喝了两口热茶,才用壁纸刀将信封拆开。

从信封里掉出来的是一张报纸,他瞅了一眼日期,是半年前的。

头条就是一篇关于王德荣的报道,宋恂没心思关心王德荣的发家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文章中间的一张黑白单人照吸引了。

报纸上说,这人是王德荣,高个子,鹰钩鼻,面容干净。

而正住在海浦宾馆里的王德荣,除了年纪能对得上,与其没有任何相像之处,脸颊靠近耳朵的地方还有颗痣。

半年而已,不会这么快就长出一颗痣吧?

宋恂赶紧给邬君阳打了一通电话,让她立马到办公楼门口集合。

邬君阳正跟几个科室的同志安排明天签约的事,接到电话满头雾水,但是听出他话里的急切,还是依言下了楼。

“宋书记,怎么了?”

宋恂将报纸塞到她手里,然后将人带去停车场,“咱们先去行署一趟,上车再说!”

邬君阳坐在车里,看到那张相片心里就是一沉。

这是港岛那边挺有名的报纸,绝不会将相片印错。

既然不是人家弄错,那就肯定是己方弄错了。

“这,这……”邬君阳喃喃道,“明天就要签约了,而且王专员和秦副专员还请来了那么多家单位的记者,明天的签约仪式要是开了天窗,咱们海浦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丢不丢人的先别管了,”宋恂启动车子说,“关键是看咱们吃没吃亏,给他的贷款到账了嘛?”

“没有呢,”邬君阳稍稍平复一下情绪说,“他得先跟咱们签约,银行才会放款。”

“那就行,只要钱财上没吃亏就不算丢人。”

两人一路将车开到行署,秘书却将他们拦了下来,领导正在开会呢。

宋恂没有废话,将报纸递给对方,是否通知领导由他决定。

一张报纸让原本要开两个小时的会议很快就散场了,王专员面沉如水地返回办公室,死死盯着报纸上那张不大的相片。

听宋恂讲完事情的原委,他沉默了足有一刻钟,才拿起电话给公安局做了指示。

然后扭头对宋恂和邬君阳说:“明天的签约仪式照常办,这件事你们先暂时不要声张,地区自有安排。”

……

第二天的签约仪式如期举行,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在海浦宾馆的宴会厅中满满挤了两排。

项小羽昨天已经听宋恂说过今天的签约仪式可能会有好戏看,所以她跟欧阳抗美很早就来到了宴会厅,抢占了最前排的位置。

今天下午两点有一趟飞往省城的航班,如果她们能赶上这趟航班将素材送回台里的话,没准可以登上今天的《晚间新闻》。

宴会厅里的花、酒、红地毯都被撤了下去,最前面的签约台上只放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这个场景完全不像是要搞签约仪式的样子。

所以当王德荣被秘书和助理簇拥着走进会场的时候,心里还生出些许不被重视的愠怒。

一直观察他的项小羽注意到了他的表情,便赶紧让欧阳抗美给他一个大特写。

把这人的脸拍得清清楚楚。

在其他记者都对着领导猛拍的时候,她俩一心一意地拍港商。

于是,就这样拍下了他从进门到登台招手,再到被公安同志扣押的全过程。

连欧阳抗美都不得不感慨一句:“这个新闻有爆点!”

好好的签约仪式变成了海浦行署的新闻发布会。

王专员站在台上,详细解释了海浦的一众领导干部是如何通过蛛丝马迹发现这名“港商”是冒牌货的。

“我们已经通过上级单位的帮助,联系到真正的王德荣先生了。王先生此时正在上海出差,所以我们百分百确定,此王德荣就是一个商业骗子!”王专员在台上一派从容道,“我们的同志早就在怀疑他的身份,最近通过各方信息,抓住线索顺藤摸瓜拆穿了他的把戏!那么肯定有记者同志要问了,既然你们海浦已经发现他是冒牌货了,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组织签约仪式呢?”

记者们赶紧将照相机和摄像机对准台上。

“半个月前我们就安排好了这次签约仪式,既然已经准备了,就别浪费,不如让记者同志们将抓获骗子的现场记录下来。如此也能给其他兄弟地区和城市提个醒,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新时期,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挑战,如何甄别投资商的真伪,鉴别投资商的经济实力,是广大干部群众遇到的新课题。”

“我们海浦算是比较幸运的,为了取信于我们,这个骗子还提前给我们捐赠了十万元,作为回馈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他不但没能从我们这里骗到钱,反而还白捐了十万!”

台下响起一阵笑声。

王专员也笑了笑,继续道:“但是这样愿意提前投入的骗子毕竟是少数的,我们为人民群众守着钱袋子,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

海浦行署并没有对外公布那个冒牌货的具体信息。

宋恂后来听说,这人曾是临省的一个渔民,三十年前辗转去了港岛,一直在正牌王德荣的无线电工厂当工人。

他在工厂里听到了不少东家的信息和花边新闻。

这两年听说内地开放了,他便动起了歪心思,大量搜集关于东家的商业信息。

两地信息不对等成为他钻空子的优势,顺利回到内地招摇撞骗,成为了足以以假乱真的王德荣。

至于那十万块的捐款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是未解之谜。宋恂猜测,兴许在海浦之前,已经有其他地方上过他的当了……

*

刚遭遇了骗子,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合作方,港口酒店项目就只能先搁置了。

骗子事件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热议,但是没过几天,新闻热度就退了下去。

海浦的大多数居民早就将目光聚焦到了“春之光”交谊舞比赛上。

这是海浦地区第一次组织这种全民性质的交谊舞比赛,没有年龄限制,上到七八十岁的退休老人,下到话还说不利索的学龄前儿童,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