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乞巧节(第2/2页)

皇帝侧头,思索了一会儿后道:“去备车吧。”

“是。”太监叉手应道。

刚入夜不久,离夜禁还有两个时辰,皇帝乘着一辆普通的马车离开紫禁城一路北上。

皇帝穿着一件道袍,怕人认出,头上还特意戴了一顶大帽,以此来遮挡面目,在大帽宽大的帽檐遮挡下,只能看见皇帝粗矿的络腮胡子,与庞大的身躯,让人直觉像个力大的武夫。

太监扶着皇帝走下车,平常清冷的玄武湖,在今夜变得无比热闹,通情达理的将军还特意将在此训练的禁军调往远处。

玄武湖附近有不少灯贩,价钱不一的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河灯。

太监企图用这样的氛围来解开皇帝的忧伤。但很显然,皇帝见到众多男男女女携手相伴来到湖畔放灯,不禁再次伤感。

皇帝站在湖边,看着湖中数千盏莲灯,顺着缓缓流动的湖水飘向远方,而身侧,正蹲着一对放河灯的少男少女,大胆的女子,像如意郎君说着自己的情谊,丝毫不做遮掩,“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让皇帝羡慕不已,他喃喃自语道:“若你还在,可也会替我许愿?”

“爷,莲灯。”王彦捧来一盏莲灯。

——顺天府——

“给,许愿的莲灯。”赵希言捧着莲灯,将其点亮。

“殿下信这些吗?”晋阳公主问道。

“原是不信的……”赵希言道,“因为我娘喜欢。”

“为何?”晋阳公主不解,“是因为先皇后殿下信奉佛法么。”

赵希言摇头,“因为有期盼,比什么都没有要强,人活着,心中总要带些光明,就像这盏小小的烛火,即便很微弱,但也在努力散发光芒,顺着漫长的河流,顶着狂风,划破黑暗。”

从赵希言嘴中,晋阳公主不由得再次对仁孝皇后起了敬佩之心,“皇后殿下也是一个极通透、开朗之人。”

说罢,赵希言蹲下身子将河灯送入水中,“愿母亲在天之灵,可以保佑我与禾儿,平安顺遂,也保佑爹爹,身体康健。”

赵希言将河灯轻轻推走,顺着流水漂向下游,“爹爹说母亲的离去给他带来了一生的遗憾,他没能亲口问母亲,几十年的相守,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

“其实我能感受得到,我娘对于爹爹,远不止亲情。”赵希言又道,“娘许了一辈子的愿望,但每次祈祷的都是一样的。”

“什么?”

“我与爹爹,平安顺遂。”赵希言道。

——

皇帝盯着王彦手里的灯,伸出手来接过,便想起了自己已有数十年没有亲手放过灯了,他知道张氏喜欢,便每年都命人在河池里放下数千盏。

就在皇帝在湖畔单膝蹲下将手中莲灯放入水中时,湖面印着一个熟悉的人影,从他身后略过。

皇帝见之抬手将手里的莲灯打翻,猛然回头,看见人群中的身影,便起身上前去追赶。

“爷?”王彦追上皇帝,“爷!”

皇帝没有听王彦的呼唤,追寻着身影拥挤在人群中。

最后看着那个身影上了一辆极为朴素的马车,王彦追上皇帝,粗喘着大气,“爷,您这是?”

顺着皇帝的视线,王彦看竟也看到了熟无比悉的身影,“这女子……”

本想上前去亲自追问的皇帝,犹豫再三后止住了步伐,“去查查,她是哪家的姑娘,是否婚配。”

王彦点头,当即命了两个人尾随于马车身后,一路跟随到家宅。

皇帝从宫内出来,赏了一路灯火与戏耍,但仍旧盖不住眼里的孤独。

妻子离去,孩子也不在身侧,连宫外的热闹都无法让皇帝开怀,王彦便也想不到任何法子了。

“走吧。”皇帝道。

“爷要去哪儿?”王彦问道。

“回去。”皇帝道,随后便跨上了马车,上了车便将大帽脱下,露出裹发的网巾,脸色阴沉,以帝王的必得之势道:“明日,朕要那女子的所有信息。”

“是。”王彦站在马车旁回道。

【作话】

深情固然有,但帝王是帝王,永远也不要忘记男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