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2页)

却不成想刚才还忙三四火,急着往里走的老嬷嬷,这会子倒站住不动了。

被人来回的打量的滋味不好受,沈娆轻轻蹙了下眉。

好在梁九功及时解围道:“姑姑,咱们快进去吧,别叫皇上久等了。”

那嬷嬷冷哼一声道:“是,可别叫皇上等着了,怹操劳政事辛苦了,耽误不得。”

“政事”二字咬的极重,梁九功面色有些尴尬,跟着进了内殿,进去前还冲沈娆摆摆手,示意她赶紧走。

“天寒地冻的,额涅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儿叫奴才过来说一声不就行了。”康熙起身将人迎了进来。

苏麻喇姑到底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太皇太后早就听说康熙这几日对一个姓董鄂的宫女十分上心,忍了又忍,直到今日才叫她前来问问事情原委。

谁成想,一进殿门就被梁九功那奴才绊住了,左一句皇上政事缠身,右一句皇上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让她想进去瞧瞧都不能。

结果等了半天,就看见个美貌婢子抱着琵琶出来了?

“奴婢不就是太皇太后的奴才吗?何必再假手他人。”苏麻喇姑没好气地道。

康熙笑着答道:“这怎能一样,这满宫的皇子都得叫您一声姑祖母,您要是奴才,那他们岂不是也成了奴才了。”

皇帝这些年待她的确与旁人不同,苏麻喇姑想到这些,责备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转而叹了口气道:“皇上的孝心奴婢如何不知道呢,只是您待奴婢都尚且如此,怎么就不能多顾虑几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心呢。”

“额涅这是何意?老祖宗今日可是有什么不舒坦了?”

苏麻喇姑见他装傻,便直说道:“干清宫这些日子新添了个宫女,宫里传的沸沸扬扬,太皇太后能舒坦得了吗?”

“一个宫女,也值得老祖宗这样挂心。”康熙淡淡道。

苏麻喇姑急得声音都高了:“她是普通宫女吗?她是姓什么皇上不知道吗?不是老奴爱说那些旧事,就她那张脸,和那一位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皇太后这是没见着,哪日见了能不膈应?就是老奴瞧见了也觉得厌烦!”

康熙摇摇头,心想自己这董鄂氏甚美,岂是当年的孝献皇后能比的,就是一分的相似他也没瞧出来。

在他的印象里,皇阿玛那位宠妃总是病恹恹的,动辄捂着帕子一副快要把心头血都咳出来的样子。

“皇上,不是老奴多嘴,只是您也不想想,那董鄂氏明明是上三旗出身,就是被撂了牌子,找个正经人家做嫡福晋去不好吗?干嘛巴巴地进来做伺候人的活计?人家就是奔着您来的。”

苏麻喇姑也算是看着康熙长大的,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他分明是对人家感兴趣了。

康熙索性将手里书往桌上一撇,笑着说道:“既然是特意奔着朕来的,朕要是不受用了,岂不是糟蹋了。”

苏麻喇姑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被皇帝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九功在一旁忍笑,手脚麻利地给苏麻喇姑倒了杯茶送到嘴边。

也是有年岁的人了,真让万岁爷气出个好歹来,头一个就没法跟太皇太后交代。

“皇上长大了翅膀硬了,老奴是说不了了,要是太皇太后问起,就她亲自来找皇上吧!”

把苏麻喇姑气走了后,康熙颇为轻松地叹了口气,对梁九功吩咐道:“去朕的私库里把那把螺细紫檀琵琶拿出来。”

梁九功嘴角一抽,皇上这是干嘛呀?打定主意要和太皇太后对着干了?苏麻喇姑刚走,就要给董鄂氏赐东西。

结果康熙没说给人送去,反而自己在内殿里走了好几圈,最终指着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说道:“就摆在这儿,把它挪走。”

梁九功一个白眼差点就要翻出来了,我的万岁爷哎,您那琵琶虽然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和舍香炉大瓶能比得了吗?再说了,这一进门的地方,谁进来不得瞧一眼呀,摆这么个玩意,它、它也不好看呀!

作者有话说:

琴音铿锵,绝而不断,初闻只觉杀气阵阵,再细听恍若能见两军决斗,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似为楚歌声,至深处又仿若项王自刎声,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

此曲结构完成、段落紧凑,以琴声仿鼓声,战意凛然

关于曲子的介绍,摘自百度百科《十面埋伏》介绍

香味馥郁,细嗅下能闻见悦鼻的板栗香气,汤色黄绿光明。化用了《茶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