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4章 台北第一天(第2/2页)

比这里的菜更吸引张向北的,还是韩大哥这个人,和他向张向北他们介绍的情况。

台北农产进销公司下面有第一和第二果菜批发市场,韩大哥说,这两个市场的菜价,对全台湾有指导意义,全岛其他的市场,会看台北市场的电子交易盘,来确定当地的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这其实就是一个全岛指导价。

韩大哥详细地向张向北和吴欢讲解他们果菜批发市场的运作过程,张向北听了,觉得和大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很不一样,大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买家和卖家直接洽谈交易,成交后,批发市场只是按照成交的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这个服务费更像是租金,就是我提供了一个场地让你们双方交易,交易完成了我就抽头,市场本身并不干预和介入买卖双方的交易。

也不限定买卖双方的资格,谁从全国各地拉了蔬菜过去,都可以进场卖,谁也都可以进场买。

台北第一第二果菜批发市场,他们的经营模式,有点做市商的味道,进场交易的卖方,需要先申请获得批准,取得交易资格,卖方主要是各地的农民和农会。

买方也需要事先提出申请,取得承销人的进场资格,承销人一般是全台北市和新北市各地的零售商或者超市,刷卡进场后要确认信用余额,你购买的产品总金额不能超过你的信用余额。

不管是卖方还是承销人,在这里都是相对固定的,每天会进场交易。

凌晨三点钟之前,卖方运送蔬果的卡车抵达批发市场,向市场提交进货明细表,市场的理货员依据产品的种类进行理货、分货,并予以签收。

接着是开箱、编号、品检、过磅,然后将所有的资料输入到掌上型电脑,并根据全省昨日的行情,拍卖员给出一个拍卖价,这个价格,一般会略高于或略低于行情价,这个就需要根据每天的气候或供应量情况等等做出。

这些准备工作都结束之后,就开始拍卖,承销人在移动式拍卖机上开始竞价,给出最后那个价格的承销人就获得了这批蔬果,他和批发市场确认交割后,整个的交易流程就结束了。

这样的交易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最后的成交价,也是市场形成的,所以它才会对全岛的果蔬价格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市场第二天确认起拍价有参考意义。

张向北听着频频点头,他觉得如果是批发市场的话,这样的交易方式其实更合理,对买卖双方也更公平,不会因为哪个买家或者卖家,初来乍到,对当地的价格行情一头雾水,出现买高卖低,或者买低卖高的情况,更能保障双方的利益。

但这样一来,对批发市场的管理者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本身是介入到整个交易环节,而且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要提供的服务和做的事,就更多了,而不是造几幢铁皮屋顶的房子,雇几个保安和过磅员收银员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