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4/6页)

李浩淼点头:“是的,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拥兵过多的话只怕会惹的陛下猜疑。陛下现在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们又刚刚立了这样的功劳,虽说看着鲜花着锦的,可有些事情我们须得提前考量到。我们已经有了安家军这样威名赫赫的军队,如果再留着东郊大营的兵权的话只怕陛下会不得安枕。”

老国公点头:“是的,安家军和京城防卫的兵权只得留一个。”

李浩淼道:“我更倾向于保全安家军,毕竟那才是我们家的立身之本。”

“边境那里现在怎么样了?”老国公问李浩淼。

李浩淼道:“虽说蛮族的首领已被我们捉了回来,但是边境还是有几支外族势力在的,未来至少十年,边境应当不会爆发大的冲突,但小摩擦应当还会有。”

老国公闻言沉默片刻后道:“把东郊大营的兵权交出去吧,至于安家军至少要削减七分的兵力才是。”

老国公的想法和李浩淼不谋而合,他对老国公道:“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只留下安家军内的精锐士兵,其余的就先把他们解散了吧。”

老国公闻言道:“不要亏待了那些士兵,不过你既然要交出兵权以免陛下忌惮,那接下来至少十年估计都不能去边境了,在边境的那些剩余的安家军怎么办?”

李浩淼想了想道:“三弟和五弟也跟着我许多年了,让他们轮流驻守边境吧。”

老国公点头:“这样也好,不过接下来一段时候京里应当会比较太平,如果你一直让他们两个轮换着来只怕你母亲和你二伯母会不愿意。”

李浩淼闻言笑道:“父亲放心,我会让他们带着六弟他们一块去边境,等六弟他们历练出来了,自然能让他们在京里多待一段时间了。”

至此,父子两人总算达成了一致。

老公爷又将三皇子弄鬼的事情告诉了李浩淼。

李浩淼沉思片刻后道:“现在还不是拿出那些证据的时机,等五皇子长大一点再说吧。”

老公爷见儿子所思所想和他一样,十分的欣慰。

他和儿子想的一样,现在还不是拿出这些证据的时机,那些皇子们现在做的小动作还不够多,也还没有触及到陛下的底线。

这个时候拿出来不仅不会对三皇子造成什么伤害,只怕还会起到反效果。

陛下说不定会怀疑他们看到五皇子出生就心大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等那些皇子们再斗上几年,等陛下的耐心耗尽的时候,就是拿出这些证据的时候。

有些东西要用在关键的时候才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

李浩淼虽和父亲商量好了要上交兵权,但他们觉得现在并不是时候。

大军刚刚回朝,将士们还未论功行赏,两人商议后觉得等将士们的封赏都到手后再提此事。

三皇子洗三后又过几天,将士们的封赏总算下来了。

不提别人,只安国公府的几位爷们和许英明在军中的职位都连升了几级。

对于李浩淼的封赏就更为人所称羡了。

陛下不仅加封他为忠武大将军,还欲将北郊大营交由李浩淼掌管。

朝野间对于启和帝对李浩淼的恩宠略有些异议,但想起李浩淼的战功,众臣又不好说些什么。

一时间安国公府门庭若市,安国公府的管家接拜帖都接不过来了。

而就在这时,安国公却上折子请求启和帝收回恩典,并主动提出上交自家掌管的东郊大营的兵权。

他向陛下陈书说承蒙圣恩,不胜感激,但他在战场上受伤严重,已经无力领兵打仗,这忠武大将军的封号受之有愧,不如留给后人。

并且他之前一直在前线作战,已有十几年未能待在家中向祖母及父母尽孝,现在边境暂已太平,而京内人才济济,自有贤能能胜任统领京郊大营的任务。

故此,他希望陛下能让自己在家歇息几年,一来是为了养伤,二来是为了能向家中长辈尽孝。

与此同时,李浩淼还向陛下申请削减安家军的兵力,说是现在边境太平,留下过多的兵力只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负担,不如只留下三成的安家军巡视边境就是了。

消息一出,满京哗然。

原本想趁机和安国公府结亲的成国公府等公爵之家暂时没了动静,大家都在静观其变陛下的反应。

陛下对折子留中不发,并派太医院正亲去给安国公看病。

太医院正在安国公府待了半日,出府时脸色凝重。

他进宫后对陛下说安国公的右手在边境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确实留下了后遗症。

众人知道后再度哗然,要知道对于武将来说右手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右手受了伤压根就没法上战场领兵。

陛下知道后连忙派了不同的太医来安国公府给安国公看病,太医们像流水一般穿梭在安国公府。

贵妃也赐了许多的药材到安国公府。

如此过了半月,安国公又上了一道折子,再度请求陛下让其在家休息。

陛下仍是不肯,还派了内阁的王明珠,张仁旺和刘辅仁去安国公府苦劝,说是社稷需要安国公这样的良将。

几位大人在安国公府呆了半日后,泪流满面的出了府。

据王明珠身边的侍从说,安国公听到陛下的话后满脸是泪,

他说自己也想继续为陛下效力,只是右手已伤,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使出精妙的枪法,即便再去战场也无法领兵打仗。

陛下听到后大为悲伤,他忍痛同意了削减安家军的提议,毕竟现在前线已无大的战事了,但还是希望安国公能继续执掌东郊大营并接管北郊大营。

这次安国公没有再说什么,但是贵妃却不愿意了。

据宫里的内侍说,贵妃听说女婿的手伤需要长期静养而陛下又一直不肯让女婿交回兵权后便让人将陛下请到了景和宫。

她对陛下说如果想让安国公执掌东郊大营和北郊大营,可以等过两年安国公的手伤好一些了再说,现在还是让他好好在家养病吧。

陛下素来听贵妃的,只好准了安国公的折子。

这事传出来后满京哗然,有说贵妃见识短浅不知那兵权有多重要的,有说贵妃是后宫女眷怎么能干政的,满京里说什么都有。

如此熙熙攘攘的到了三月底,安国公上交兵权一事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众人开始关心起了下一个执掌东郊和北郊大营的人选。

有那有心想要统领东郊和北郊大营的人则想方设法的想要走通安国公的路子,希望安国公能够向陛下举荐自己。

安国公府拒了所有的拜帖,并再次闭门谢客。

这次就连安国公府中采买的人都不见出来了,因为老夫人已经提前叮嘱魏若囤足足够的粮食和蔬果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