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6页)

倒把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笑的不行。

润姐儿和橙姐儿走后,老夫人将魏若叫到了她那里。

她是要和魏若说清姐儿嫁妆的事情。

魏若坐下喝了一口红豆汤后,就听王嬷嬷在那儿道:“咱们已经使人南边采购了一批黄花梨木料,按理说也应该在南边打家具样式的,但那南边的样式和咱们北边不一样,老夫人担心大姑娘使不惯,便仍想运回北边找那文宝轩的木匠们打。”

魏若闻言就笑道:“这也是应当的,纵然那样式再新巧,也比不上用惯了的强。”

老夫人闻言就道:“只是这样一来,就要让李管家派人去文宝轩说一下了。”

魏若已经从李浩淼那里知道老太君和老夫人不仅很支持她去徽南,还支持她把秦老夫人接回来。

她感念两位老人家的慈爱,自然想做些事情报答她们。

于是魏若就道:“儿媳回头就让秋云去和李管家交代一声。”

老夫人找她来就是要说这事儿的,毕竟魏若现在才是安国公府的主母,她做事总不能越过她才是。

说完了打家具的事,老夫人就同魏若说起了家具的样式。

“你大嫂现在是那么一个样子,我也没个人商量。你知道现在京里陪嫁家具都流行什么样式吗?”老夫人问魏若。

魏若想了想道:“若论起这个,恐怕没人比姜嬷嬷更清楚了,娘要是不嫌弃,我把姜嬷嬷叫进来跟您说一说。”

老夫人闻言就笑道:“那敢情好,她是从宫里出来的,对这些东西最懂了。”

于是王嬷嬷就出去把姜嬷嬷叫了进来。

姜嬷嬷进来听闻老夫人的意思后笑道:“这家具的整体款式还是要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看姑娘惯用什么即可。除此之外可以打几个新巧的款式做做门脸。比如说现在京内嫁女儿都流行那黄花梨浮雕屏风,还有黄花梨罗锅榻,那文宝轩的师傅们都是做惯了的,老夫人要是愿意,奴婢明日就让他们带着册子上门来给您瞧瞧。”

老夫人一听果然欢喜,觉得姜嬷嬷做事很稳妥,还对魏若说让她明日把姜嬷嬷借给她一天,让姜嬷嬷陪她选选家具的样式。

这些都是小事,魏若自然颔首应是。

第二日一早,姜嬷嬷就去了老夫人那里。

魏若刚使人去看过春兰,便听秋云来说仁安长公主府上来人了。

她连忙吩咐秋云爸来人带进来。

坐在那里等候的时候,魏若算了一下时间,觉得应当是康平县主的女儿瑶姐儿进京了,只是不知她是什么时候过来了。

果然,魏若在仁安长公主派来的嬷嬷里看到了一个熟面孔。

“香荷?”魏若看着那个挽着头的年轻嬷嬷有些不确定的喊道。

香荷笑眯眯的走上前道:“奴婢见过夫人,经年不见,夫人仍是像往常一样美丽。”

香荷这话还真没有夸张,魏若本就保养的好,又有系统的助力,二十余岁的人了看起来仍然如同十几岁的少女一般鲜嫩。

香荷想起脸上已明显有些风霜之色的康平县主,暗叹果然还是京城的风水养人。

她们县主不过比安国公夫人打上几岁,但两人若是站在一起只怕看起来像差了十几岁的模样。

魏若不知香荷心中所想,她见香荷称赞自己便道:“你还是如以往一样会说话。”

香荷是康平县主的贴身侍女之一,自来都是伶牙俐齿的,魏若对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香荷便笑道:“夫人过奖了。”

魏若便问了些康平的近况以及瑶姐儿的住处。

香荷就道:“县主还要在康北在待上几年,咱们家大姑娘现在在长公主府上。”

魏若闻言便道:“瑶姐儿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接她来府上玩一玩。”

“公主预备这两日带着大姑娘进宫去见乐太妃,正要问一问您什么时候进宫,到时可以先在宫里见一见。”香荷说明来意。

魏若想了想道:“我这两日正好也要进宫,公主什么时候入宫打发人过来跟我说一下就是了。”

香荷知道魏若进宫一向比较方便,不比仁安长公主她们还要提前递牌子经由陛下批准,因此她也没和魏若客气。

几人议定了要进宫的事情后,香荷等人便要告退了。

魏若让兰儿给了她们红封,又让秋云去库里拿了回礼让她们带去公主府。

送走香荷等人后,魏若便带着秋云在库里给瑶姐儿挑见面礼。

等到了晚间,老太君等人都知道魏若旧友的孩子回来了。

魏若就对老太君道:“润姐儿她们都在景王府,我看冰姐儿和康平县主家的姑娘差不多大,还想请祖母让我把冰姐儿带过去陪她玩,不然我们一堆大人在那,只怕她会拘束。”

老太君闻言就笑道:“你考虑的很是,不过冰姐儿性子向来活泼,我担心她在宫里失了分寸。”

二姑母听老太君这么一说,有些急了。二姑母解决完寒姐儿的时候就开始操心起了冰姐儿,但冰姐儿的性子不像寒姐儿那么乖巧,管起来有些不容易。

二姑母就很希望冰姐儿能在外面多交些手帕交,希望好的手帕交能给她带来好的影响。

现在魏若主动提出来带冰姐儿宫里,二姑母正觉得高兴,哪知道老太君却说起了冰姐儿的毛病。

就在二姑母着急之时,魏若笑道:“娘娘一向喜欢活泼的孩子,乐太妃也是个和气的,祖母不必担心。”

老太君见状便笑着应了。

魏若走后,二姑母跟母亲抱怨:“娘为什么要在侄媳妇面前说冰姐儿的不是?”

老太君见自己这个女儿人到中年了性子还有些天真就叹了口气道:“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纵然冰姐儿有什么不是,娘娘她们也不好怪罪不是。”

二姑母其实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她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听老太君说完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老太君见状就在心里暗衬,经过她这么多年的教育,她这个女儿在基本的为人处事上倒是过的去的,就是有一点遇事总是沉不住气。

这也怨她当初事情太忙没太能在女儿身上花心思,等她发现问题想要改一改女儿的性子的时候,女儿已经要嫁人了。

好在姑爷是个性情敦厚的,她觉得姑爷的性子和女儿未尝不是一种互补,便也没有着意管她。

哪知道姑爷又早早的去了,她没办法只好把女儿接回了娘家来住。

虽说老夫人和魏若都是厚道的性子,但女儿也不能总依着姑嫂生活。

幸而寒姐儿处事周到,文哥儿也像他父亲那样喜欢读书,纵使冰姐儿的性子浮躁了些那也没关系。

等寒姐儿在夫家站稳了脚跟,文哥儿也娶了媳妇有了功名,那她就不用再操心女儿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