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4/4页)

若是以往,无人去挖他们家的黑料的话,此事或许还没有什么。

可如今,成王既是刻意要弹劾陈显之,那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把柄。

他知道陈显之的庶弟,常年与他家一个管事的婆娘偷情,便打发人去收买这个管事,让这管事去官府告发主人家霸占□□。

这管事一开始还不肯去告,因为按照此时的风俗来看,他们这些家奴属于主家的私人财产。陈显之的庶弟若是与良家妇女通奸,或许会受到律法的惩处。

可他偷情的对象是管事的妻子,时人或许可以从道德上来谴责陈显之,但却没法以律法约束他。

二来此时的律法规定,家仆不得告发主人。

这管事若是敢到官府投状纸,只怕自己也要吃挂落。

成王让这管事去官府告发陈显之的庶弟,本就不是为了让官府治这庶弟的罪的。

他是为了把此事捅出来,然后借着此事弹劾陈显之治家不严。

为了能说服这管事告发其主人,成王的手下着实许了他许多的好处。

这世上多的是人为了钱财铤而走险,这管事也不例外。

他看到那大堆的金银后,自是难以避免的心动了。

成王的手下又和他担保说,他们在官府有人,到时一定会保下他的。

这管事听完后,一咬牙去官府递了状纸。

成王早就买通了官府的人,官府的人明知这是桩家仆告发主人的案子,却还是接了这状纸。

接着,成王又使人在京城散播了陈家庶弟霸占家仆妻子,被家仆告发了的消息。

京城众人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后,被成王买通的那几个御史就上书弹劾陈显之治家不严。

一开始,启和帝压下了这些折子,还说陈显之既已和他庶弟分了家,那他庶弟家的事情就与陈显之无关了。

可太后在几天后的家宴上却和启和帝提到了此事,她说陈显之虽然和他庶弟分了家,但两人既是亲兄弟,陈显之就不能以已分家这个缘由而不管庶弟,说陈显之这样是没有人情,不重视血缘关系。

乐太妃和仁安长公主当时也在场,两人听完后,自是坐立不安,齐齐站起来替陈显之道罪。

启和帝温声安抚了两人几句话,就说太后说的有道理,然后他就下旨让陈显之进京来自辨。

陈显之早就在家想好了奏对之法,他接到圣旨后就带着写好的答辩折子,和搜集到的王氏知县收受李氏贿赂的证据赶到了京城。

京城各王孙公爵家其实都知道仁安长公主的女婿是因为得罪了成王才会有此一劫,众人都等着看仁安长公主和乐太妃一个去求成王,一个去求太后。

哪知道不仅这两人一直闭门不出,就连那陈显之也真的带着自辩的折子上京了。

有那敏锐之人,从中发现了一丝的不对劲。

可大部分人都没发现这其中的蹊跷。

成王还觉得仁安长公主没有过来求他,是在看不起他,心想等陈显之来京后,他要狠狠的给他一个教训。

不过从圣旨发去到陈显之来京至少要一个月的功夫,纵然陈显之快马加鞭赶来也至少要半个月的功夫。

京城各王孙公爵之家只想着等陈显之来京后再来看这场好戏,却没想到,到了最后,这场好戏的主角变成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