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3页)

说完这话后,太后倒也有些担心平宁公主。

她虽说素日里因为贵妃的缘故,和平宁公主不甚亲近。

可平宁公主到底是她的亲孙女,她现在遇到饿虎受到了惊吓,无论是于情还是于理,她都要过去贵妃那里看看才是。

思及此太后就对成王妃道:“你收拾一下跟我去看一看平宁。”

成王妃也知道,无论如何,自己此时应当去看一看平宁公主。

可她还是担心自己的女儿仪明郡主。

太后就对成王妃道:“你使个人把仪明叫到我这里,我就不信别人敢从我这里抢人。”

成王妃闻言这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她一面使人去叫仪明郡主,一面跟着太后去了贵妃那里。

启和帝得知太后等人都去探望了平宁公主,且太医看过诊后也说公主无事,要是想喝药的话就喝些安神汤就是了。要是不想喝药的话,便多休息几日就好了。

他一听太医这话就知道女儿应当是无事的,因此便放下心来只专心处理饿虎一事。

内务府总管自是知道启和帝十分关注此事的,他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了此事。

可看着手上纸张记着的这些真相,内务府总管一时之间又不敢递上去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可纵然觉得荒唐,内务府总管还是硬着头皮将物证交给了启和帝,又将人证也带到启和帝的帐篷外等候。

启和帝看完前因后果也觉得荒唐。

这山上之所以出现饿虎,是因为内务府的人为了让他能尽兴的打猎,就把山里的那些野兽都赶到了围场附近。

而这饿虎也是因此才会寻不到食物,所以铤而走险从深山里走了出来。

启和帝将手上的纸张递给李浩淼等人传阅。

李浩淼等人也是一脸无语。

谁都想不到这么凶险的事情,起因竟是如此的荒唐。

启和帝最终还是罚了内务府的一干人。

内务府的那些人原本想着,出了这样的事,他们能留条命就已经算不错了的。

如今见启和帝只是罚了他们,自是十分的感恩戴德。

处理完前面的事情后,启和帝命李浩淼等人自去休息。

他自己则迈步去了贵妃那里。

此时景王妃和成王妃等一干人等已经回去了。

平宁公主正在和贵妃说她是如何遇险,又是如何被唐元郎所救,以及唐元郎又是如何的忠肝义胆。

启和帝站在帐篷外听了一会儿。

他听出了平宁公主话里话外对唐元郎的好感,以及说起杨世成时的不屑,忍不住会心一笑。

纵然平宁遇险算不上一件好事,可若是她能因此意识到什么样的男子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倒也不算坏事。

太后帐篷内

成王正瞪着仪明郡主,生气的对她道:“跟我去和公主道歉。”

仪明郡主原本知道平宁公主因为和她打赌,险些遇险后,也是有些心虚的。

成王来找她,让她和她一起去向平宁公主道歉的时候。

仪明郡主原本也打算和成王一起过去的。

可太后是个护孩子的,她觉得仪明郡主只是和平宁公主打了个赌,又不是她让平宁去的山谷那里。

因此太后十分的不肯仪明郡主和成王一起过去。

她说平宁公主本就与仪明郡主不合,仪明郡主要是过去了,她不得借此奚落她。

仪明郡主听太后说平宁公主会借此奚落她,便也不肯过去了。

成王气的不行,可前段时间他在陈显之的事情上栽了个跟头,及至现在,启和帝都不是十分的愿意理他。

此次到京郊来狩猎,启和帝原本是不打算带他的,还是太后说要让小儿子一家过来服侍她。

成王一家才有机会伴驾的。

也因此成王很担心京内的人会因为他暂时失宠于启和帝而在背后奚落他。

此次京郊狩猎,他一直想要讨好启和帝。

可眼下别没讨好启和帝,反而因为平宁和仪明的事,让启和帝更不待见他了。

这么一想,成王就一定要让仪明郡主去向平宁公主赔罪。

太后没拦的住他,只好让他带着她心爱的孙女去了贵妃那里。

启和帝对如仪明郡主这样的小辈,向来都是和颜细语的。

他像天底下所有开明且明白事理的长辈一样,从不因他们父母的过失,或是小辈之间的摩擦而去责怪这些小辈们。

因此,看到仪明郡主垂头丧气的对平宁公主道歉后。

启和帝就含笑对平宁公主道:“你这妹妹也不是故意的,且她也是诚心来向你道歉的,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吧。”

平宁公主觉得此事并不是仪明郡主的过错,又见她被成王说的可怜,自然不会和她计较。

她很爽快的说了声没关系,还在贵妃的示意下姚仪明郡主去她那里喝茶吃点心。

仪明郡主看平宁公主竟没借此公报私仇,就觉得这个家伙倒比文宁好多了。

万有龄还在因白日的事情烦扰,等回了自己的帐篷,他就把白日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幕僚。

“安国公就如此忠心吗?还是说陛下对贵妃真的喜欢到了,连她的女婿都信任的不行了?”万有龄问幕僚道。

他觉得如果陛下对贵妃真的喜爱到了这种程度的话,那他还是不要参与这皇位的纷争,趁早回祖籍休养生息吧。

那幕僚闻言先是沉思片刻,忽而又笑了起来。

万有龄见状便问,幕僚因何发笑。

幕僚闻言便道:“五皇子今年只有两岁多,若是陛下在此时忽然去了,那么就算安国公有心想要扶持五皇子上位,可五皇子能上去吗?就算勉强被推上去了,他可以坐稳这皇位吗?”

“当然不可以了。”万有龄闻言想也不想的道:“五皇子尚且年幼,说不得那日就夭折了也未可知。内阁和那些文臣们为了社稷稳定考虑,也会选择年长且已有子的皇子。”

“那您说在五皇子如此年幼的情况下,谁会更希望陛下能长长久久的活着?”幕僚含笑问万有龄。

万有龄闻言恍然大悟的道:“当然是贵妃一脉的人了。”

“陛下想必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腰牌给了安国公。”幕僚继续接话道。

万有龄听完幕僚的话后,先是沉默片刻,然后才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幕僚闻言便道:“陛下担心成年皇子们觊觎皇位,自然不肯将权力交给皇子们。现在二皇子和三皇子都有了儿子,以后争位时那些大臣们也不会拿无子这事去挑他们的错。但大皇子现在却还是没有儿子的,依我看,大皇子现在与其和二皇子及三皇子争锋,还不如现在躲在府里一心生子。等到有了儿子再行商议别事。毕竟以后的事可以以后再做打算,可眼前之难关却也还是要度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