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开始(第4/4页)

而除此之外,也还有数名头发或胡子花白的老人,在原身记忆中可知乃是他们顾氏一族的几位族老。

顾二抬眸看到顾思远,立马对着身边的中年文士道:“陆师爷,这便是小人的独子顾扬。”

那陆师爷立即笑着站起了身:“果然一表人才!”

顾思远神色不变,只微微拱手作揖,落落大方。

陆师爷点点头,倒更对其另眼相看,小小年纪不为名利所动,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于是,开始夸他有大家之风,夸他果然不愧知府大人亲赐的忠孝传家。

顾思远暗道:这牌匾居然不是武清县令赐的,而是通州知府赐的,速度还真快。

他也不是迂腐之人,闻言,便应付了两句县令教化有方等词。

接下来,便在鞭炮声中,将那“忠孝传家”的牌匾挂在了顾家的祠堂里。

顾老爷子能当上村长,自然不可能靠一人之力,黄杨村的顾氏是最大一族,于是顾扬获得的这荣光,也不属于顾家,而是属于顾氏族人。

顾思远对此倒并不介意,尤其在得知县令奖赏了他个人一百两白银,以及将那打谷机重新命名为“孝子机”后。

不过,顾老爷子却是心绪复杂,这打谷机是在分家之后才被顾扬做出来的,他总觉心里不得劲。

而李香桃看到顾思远时,表情更是莫名,想说些酸话,但看得出来是被家里教育过了,只能气哼哼离开了。

大概又早等着他儿子将来出息后,再来扬眉吐气。

这孝子打谷机的消息传得极快,几乎是一瞬间便在整个武清县、以及通州传播开来。

这世道的读书人,名声十分重要。

而名声里,自然又以忠、孝为首。

在科举考试中,学政确定考试排名时,也会参考当今的学子名声做考虑。

顾思远已决定要考小三元,首先有个不错的名声,自然很必要。

第二日,顾思远回了安平书院后。

陈夫子检查完他的策论后,也主动问了他关于此事,事后又对其大大夸赞一番。

书院的齐举人也见了他一面,并且勉励他认真读书。

同窗们甚至也因此,而对他热切起来。

中午,王旭跟他向往常一样对坐用餐的时候,也微微感慨:“我都不懂你时间是哪里挤出来的,十天的授衣假,不仅写了十篇上佳策论,抄完了九卷《书经大全》,下地割了麦子,还弄出了打谷机这个厉害玩意。”

顾思远看他一眼,淡淡道:“错了。”

王旭颇有兴趣地挑眉:“怎么,策论是你之前就写好的?”

顾思远摇头:“打谷机不是授衣假时做出来的,是前几天才做出来的。”

“……” 王旭。

你好严谨哦。

但是,没有必要。

王旭又看向他,神秘兮兮道:“不过,话说回来,你有这种好事,没必要上报县令啊,这从中书省到户部、到通州一层层好处剥下来,到你这就一百两银子和个破牌匾,算啥啊,还不如直接告诉我得了,我保证给你上达天听,搞到更大的好处。”

“……”顾思远。

你是个读书人,说话注意点。

不过,这观点跟他倒是不谋而合,顾思远清了清嗓子,淡声道:“这是小东西,没有必要麻烦你,但是不久后,大概真需要你的帮助。”

王旭兴奋地笑了笑:“哟,那可当仁不让了。”

学习的时间,向来最快。

从秋意深深到白雪皑皑,不过片刻流转。

书院又放假了,这次是年假,一年的最末日到来了。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一家四口过年,顾二和木夏上了年纪,早早去休息。

留着顾思远和谢长月守岁,到半夜时,谢长月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但却依旧死死坚持着。

直到听得一声梆子响,他才猛地跳起来,抱着顾思远大声道:“夫君,希望我们永远永远都这么好,你要一直一直都这么爱我对我好。”

顾思远没好气地吐槽:“真没文化。”

谢长月翻白眼,气呼呼地张嘴去咬他:“我在京城时,可是颇有才名的……”

顾思远一把将人拘在怀里。

谢长月向来怕冷,冬日穿得圆乎乎胖嘟嘟,本就手脚不便,这一下就跟个小白熊样在他怀里挣扎,但却怎么也挣不出来。

顾思远看得好笑,一把将人扛起来,往房里走去。

谢长月在他肩上气得哇哇叫:“我真的会生气的,我告诉你,顾扬。”

顾思远声音淡淡:“是吗?我好怕。”

谢长月更气了:“你这个态度不对劲,顾扬,你是不是对我色衰爱驰了?”

“原来你已经色衰啦……”顾思远悠然低沉的嗓音,浅浅地飘了出来。

谢长月大怒:“我真得生气了,你哄不好了……唔……”

不过,这气呼呼的声音,很快就消逝在微微的喘息声与呻吟声中。

最后,顾思远微微有些遗憾,可惜为了守岁,过了时辰。

不然,或许能从去年一直做到今年。

除夕一过,倏忽间又过了元宵,天地间还时有昏暗冷风与雾气,县学院墙内的梅花还在盛放。

县试的报名与验证,便开始了。

又过不久,到二月十八这天早上,顾思远便站在了县学外漫长的考生队伍里,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科举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