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季洲最后是被姜婉踢出寝室的,看得出来战斗力真的相当低下。

傅舜华躺回床上后,花了半小时都没能入睡。

——刚才虽然是神仙打架,但她也不由自主地试图算牌,大脑过于活跃兴奋,完全没有生出睡意的迹象。

纠结片刻,傅舜华小心翼翼地出声喊:“姜婉?”

她的本意是试探,因此谨慎地将自己的声音压得很轻,本应该是个只有醒着的人才能听得见的音量,并不会吵醒已经睡着的人。

结果原本呼吸绵长的姜婉闻声动了动,迷迷瞪瞪地开口问:“怎么了。”

傅舜华愣了愣:“你是还没睡吗?还是快睡着了?我把你吵醒了吗?对不起。”

姜婉含糊不清地回答:“睡了。”

傅舜华:“……”梦话?

过了至少十秒钟,姜婉在床上翻了个身面朝对床,懒洋洋又慢吞吞地解释道:“我比较容易醒,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习惯?”

“嗯……说不定睡在一起的人会怕黑怕鬼怕身边没有人了之类的。”姜婉又停顿了半天,再问,“睡不着吗?”

“有点。”傅舜华羞赧地说,“可能是刚才用脑过度。”

“换了时区,睡不着也很正常。”

“我试了数羊,不过没什么用……”

“数羊当然没用,sheep是和sleep读音相近,羊和睡又不相近。”姜婉打了个哈欠,“你有什么觉得比较苦恼的学科吗?”

傅舜华毫不犹豫:“我觉得政治超难的。”

姜婉掏出手机:“等一下。——啊,好亮,要瞎了。”

傅舜华往毯子里缩了缩,小声道歉:“把你吵醒了,对不起。”

“失眠是会很难受,我理解。”姜婉慢悠悠地应着,又打了第二个长长的哈欠。

傅舜华小声道:“你人好好哦。”

“嗯?”

“没什么!”

三分钟后,姜婉的手机开始公放周老师的政治公开课音频。

“这节是示范指导课,周老师去别的学校上的,”姜婉道,“认真听,明天晚上我出题考你。”

傅舜华:“……”认真听还睡得着吗!既然如此,不如拿手机偷偷记一下重点……

这个念头还没跑完,姜婉就跟住在她脑子里一样开口道:“不能记录,只能靠听。”

傅舜华:“……好的姜老师,知道了姜老师。”

姜婉不再说话,手机的屏幕暗了下去,但仍旧勤勤恳恳地播放着政治课的内容。

傅舜华睁大眼睛试图在脑中划重点,但对于不擅长的科目,越是认真越是犯困,脑子里就跟被人灌了麻药似的,眼皮重得抬不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昏迷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姜婉的闹钟响起,她睁眼关闭闹钟,发现同一宿舍的傅舜华根本没有被闹钟吵醒,还在香甜地呼呼大睡。

还有一条越明时的消息,问她晨跑需不需要陪同。

这句话的潜台词姜婉很清楚,他是在问“你人生地不熟,出去晨跑迷路了怎么办”。

姜婉随手把自己的实时位置分享给越明时,起床伸了个懒腰,换上运动服,简单洗漱后就出门晨跑。

虽然是夏天,但麻省地理位置偏北,又是一大清早,外面的温度并不高。

姜婉在楼下就遇见了一个同样要出去跑步的女生,对方好奇地和她打了招呼:“嗨,你是秋季入学的新生吗?”

姜婉和对方握了握手:“四国合办夏令营。”

女生了然地“哦”了一声,又好奇地问道:“我能知道你多大了吗?虽然MIT天才很多,但你知道,你看起来……嗯……太年轻了。……什么?十四岁?!我绝对要介绍你给我一个学弟认识,那家伙一直觉得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看在上帝的份上,MIT最年轻的本科生、研究生记录根本都不是他好吗。”

姜婉迷路的风险被抹除了,因为这位热情的MIT研究生——桑德拉——毛遂自荐带着姜婉跑了一条她熟悉的道路。

一路上碰见四个同样的晨跑者,桑德拉居然一一打招呼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哦,”桑德拉对此解释道,“我们几乎天天都会在路上遇见。你知道,暑期留校的人就那么多。”

最后回到宿舍楼下时,姜婉干脆邀请桑德拉参加晚上的UNO游戏。

——晚上都是自由活动的时间,而季洲是绝对会揪着UNO的事情不放的。

“真的吗?”桑德拉惊喜地道,“我能带上我的朋友一起去吗?放心,他们人都很好的。”

“当然,”姜婉笑道,“我也想见识一下MIT学生的实力。”

桑德拉立刻高高挑起了眉:“所以……这是一个挑战?”

姜婉想了想:“对。所以你和你的朋友会来吗?”

“百分之百!”

……

姜婉洗完澡时,傅舜华刚刚睡眼惺忪地坐起身,一脸迷茫地看着姜婉:“我在哪。”

“MIT。”姜婉只给了她三个字母。

傅舜华也不是真傻了,打了个哈欠又想躺回去。

姜婉理解她的犯困——毕竟确实是没睡多久——但集合的时间马上就要了。

于是她淡定地问:“国家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傅舜华一个激灵,手忙脚乱地重新坐起,有一种上课打瞌睡被老师扔了粉笔头的惊惶失措:“统治阶级的性质!!”

姜婉挑眉:“还是记住了一些的。”

傅舜华干笑,没敢说这是自己从前就记住的知识点。

但瞌睡虫这下是被彻底吓跑了,傅舜华便也没有拖延,起床洗漱换衣服。

离开宿舍前往大厅的路上,傅舜华问道:“另一个机场来的学生,你了解过吗?”

“没有,”姜婉道,“但我能想象,这边六个人里有三个泉外的学生,那边的情况应该差不多。”

傅舜华点点头又摇摇头:“那边一共有七个人,其中六个都来自金海高中,另外一名是刚归化不久的华裔。”

北金海南泉外,全国最有名的两所高中。

各种全国、国际青少年大赛举办的时候,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要针锋相对,这也算是一种传统。

虽然平时泉外和雨航掐得死去活来,但如果金海高中在场,泉外和雨航就会骂骂咧咧地一致对外了。

“不过你应该已经见过几个金海高中的人了,”傅舜华猜测道,“在参加各种比赛的时候?”

“对。”姜婉颔首。

“都是什么样的人?”傅舜华好奇地问,“真的都和传闻里那样,是一群眼睛长在天上的精英大少爷、大小姐吗?”

姜婉正要回答,电梯已经到了一楼。

乌云就像是守在家门口的狗狗一样,见到电梯门打开就开心地挥舞起自己的手臂。

于是姜婉把先前到了嘴边的答案精简了一下,对金海高中学生的评价变成区区四个字:“手下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