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正月十五

在马车上颠簸了一天之后, 等天黑时,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灵清。

年前周青林就和吕、应二人规划好了去京城的路线,准备乘车到了灵清后就改为坐船。

因为从这边坐马车去往京城的话,得先到德州, 而后再往沧州, 最后过了通州才能到达京城, 这样弯弯绕绕的车马劳顿不说,且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多。

而国子监的开课时间在正月十六,吕志义和应进庆担心会赶不上。

再说,他们两家到了京城后, 找居住的房子肯定还要费些功夫,总要留点宽裕的时间才行。

是以, 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明知自己会晕船,但还是咬牙决定走水路了。

此时城门已关, 车夫把他们送到城外的客栈, 因车上的行李多,搬上搬下实在不便, 且那渡口离这边还有十来里路, 于是周青林与车夫说好了明日再雇佣马车半日,等把他们送到了渡口后, 让他们再行回去,车夫们自是答应的。

拿了几样重要的行李,周青林他们几个找了一家稍微大一些的客栈住下。

一般像这种设在城外的客栈,因住的人少,是以大多都比较简陋, 除了睡觉功能, 其他要啥啥没有。

就像云河镇那边的城外客栈, 听说连个热水都没有。

周青林担心这边的客栈也是这样的情况,话说颠簸了一天,他还想好好洗漱一下,再泡个脚去去乏呢。

是以,进了客房后,周青林正想找小二打听一下客栈有没有热水的事,结果已有伙计提了两大木桶热水上楼来了。

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周青林心想,大概是因这里是通往京城的要道,每天来往的行客众多,所以这边的客栈要比旁的地方好上许多的缘故吧。

就着热水,仔细用帕子擦洗了头脸,而后用热水舒舒服服地泡了一会儿脚,顿时身上的乏累也解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周青林不得不感叹自己的明智,他觉得自己每天花在锻炼上的时间没有白费,按理来说自己一个马上就四十岁的人,不管是在身体机能上还是精力上,和吕志义应进庆他们这些大小伙子肯定是没法比的。

可今天一天颠簸下来,吕、应二人一点精神头都没有了,看着一副累得不行的样子,两个女眷就更不用说了,走路都得自家相公扶着。

反观自己,除了稍微有些疲惫,其他啥情况都没有,走路依旧虎虎生风的,这就是长期运动的成效啊。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为了自己将来活得不那么被动,周青林心想,他肯定会继续运动下去的。

一夜无梦。

第二日,一行人就去了城郊渡口,而后乘上了前往京城的客船。

本以为这次吕、应二人这一路又会吐个昏天暗地,上船时周青林就一直在担心。

谁知两人一反常态,居然一点事都没有,空闲之余还领着媳妇到甲板上观赏沿江风景,时不时还对着江河两边的美景赋诗几首,引得媳妇连连夸赞。

看到自家媳妇看着自己的目光里满是崇拜,吕、应二人心里得意的快要飞起。

周青林见两人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不禁有些想笑,懒得再理他们,独自回船仓背四书去了。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出发前,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的妻子,特地去药铺给相公买了预防晕船的药丸,这样提前做了准备,也难怪他们俩能一路无忧了。

想来这两个女人是把自家相公会晕船的事记在心里了。

听吕、应二人的意思,他们两个都还不知道媳妇已经给自己备了晕船的药呢。

想到这里,周青林又想起了刘莲芝,想到她也对自己这么关怀备至,他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对方老给自己炖各种补汤不说,出发前一天,还特地跑去镇上,给他买了好几样开味的蜜饯,生怕他因舟车劳顿而失了胃口。

还有自己的几个丫丫。

想到几个闺女,周青林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腰间挂着的钱袋与香包。

再想起自己出门时,妻女们捂脸哭泣的样子,周青林在心里暗念,“加油,争取拿下这次会试,这样自己就可以守在妻儿身边了。”

......

船在运河上连着行驶了四日,到了第五日的上午,船只才在京郊的东便门大通桥码头靠了岸。

京城到了。

挑夫们见有船靠岸,忙围上前来,想寻摸挑货的活计。

让挑夫把行李都挑上了岸,而后又找了几辆马车,把东西都抬到车上后,一行人就让车夫带他们往住宿的客栈去了。

没办法,人生地不熟的,只能先让马车夫给自己找落脚地,反正只住一晚,明日他们就会另寻了住处的。

因为说了尽量找离国子监近一些的地方,是以,车夫就带他们去了万隆客栈,这里和国子监只隔了两条街的距离,算是最近的落脚点了。

见有客人上门,店伙计赶忙上前,帮着把行李都搬了下来。

等订了房,且行李都拿到客房后,几人这才真真正正的松了口气,这下终于不用再整天赶路了,也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觉了。

真好。

简单洗漱过后,周青林独自去楼下大堂吃了饭,而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各自叫了饭到客房吃了,有女眷带着,和平时总不一样的。

吃好了饭,周青林就在楼下等着吕、应二人。

今日已是十四,再过一日便是国子监开课时间,所以应进庆和吕志义他俩得尽快把租房的事办好才行。

很快两人就下楼来了,他俩心里也急着这事呢,再加上第一次来京城,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对哪里有房子租住更是一概不知了。

不过,想到有周兄陪着,两人倒也安心了许多。

刚刚吃饭时,周青林特地和店小二打听了附近哪里有房屋租赁的牙行,小二告诉他,沿这条街往东一直走一直走,等快走出头时就能看到了,还说那里有好几家,让他多问问看。

于是出了门后,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就看到周兄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俩一直往前走,说是牙行就在路的尽头。

吕、应二人都有些奇怪周兄怎么会认识牙行的位置的,明明对方也和他们一样,都是第一次来京都的啊。

见两人云里雾里的样子,周青林笑着说道:“你俩都是秀才了,总不会不知道 路长在嘴里这句话吧?”

嘻嘻,两人边点头边傻笑。

“哦哦哦,知道知道,原来周兄早已和人打听过牙行的位置了啊!”

话说,这一路舟车劳顿的,他们的脑袋瓜子累得都快成浆糊了。

大概走了半刻钟,路快走出头了,果然看到拐弯处有好几家牙行开在那里。

周青林觉得古代的牙行其实和前世的房屋中介有点像,也是一个门面,里面摆了一张大桌子,牙侩就坐在桌子面前,如果你稍微在店铺门口停留,那么他马上会开口询问,“客官您是准备租房还是买房啊?亦或者是买庄子还是买田地?再或者买牛、马还有骡子?只要您说的出来且不是犯法的东西,咱们这边统统都有,就算没有,您可以先留个定金,不出多久,保准会给您寻摸来。哦,说错了说错了,您要是想买仆子奴才啥的,那肯定是没有的,因为买卖人口,那是人牙子的行当。”